省实验中学名师张云佳点评高考语文试题: 确认过眼神,依然是熟悉而又新鲜的模样

2018年06月07日21:5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2018年高考拉开帷幕,万众瞩目中,语文试题新鲜出炉。“纵观整张试卷,难度中等,基本是考生熟悉的题型,个别处的改变也会给考生带来新鲜的体验和绵长的回味。”张云佳如是说。

  6月7日,大河网记者特邀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张云佳,对今年的河南高考语文卷进行细致解析。

  一、和去年相比,基本题型未变,整体“意料之中”的熟悉和亲切。

  论述类文本依然是两道内容理解题和一道“论证手法”题,尤其是对“论证手法”的考查,和2017年高考题紧密相承,再次考查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所以,考生应在这方面增强训练,提升论证判断能力。

  文学类文本整体题型未变,依然是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选择题考查的依然是对“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观题考查点和题型有所变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第六题是对“叙述方式”的考查,这是这两年文学类文本关注度较高的一种题型。还要特别提出:比之去年,今年文学类文本分值有所增加,由去年的14分变为15,第5题由5分变为6分,所以考生需要更加重视对文学类文本类型题的训练。

  实用类文本依然是非连续性组合材料模式,材料形式和去年略有变化的是今年的材料组合减少了图表材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有利于考生答题。而且,一个特别的变化是去年五选二的多选题今年都变为四选一的单选题(诗歌鉴赏也是如此)。这样就提高了主观题的分值,更便于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实用类文本的主观题依然考查考生的梳理归纳能力,而且和去年惊人神似的是依然重在考查材料之间的比较。所以,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重视自身归纳比较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和诗歌鉴赏是相对比较稳定的题型,与去年相比,除了诗歌鉴赏选择题变为单选外,其他基本未变。只是主观题由去年考查名句赏析改为今年考查句子内容理解。名句默写依然是情景式默写,只是由原来的两道题变为三道题,分值由5分变为6分,而且有4分都是高中背诵篇目。由此可见,高中期间加大古诗文名句的背默应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材料类型有细微变化,个别处的“意料之外”带来的新鲜感。

  在材料类型上论述类文本由去年的偏重于自然科学研究“气候正义”改为今年的传统文化类“诸子之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由此可见一斑。

  文学类文本的材料更富创新,文本《赵一曼》本是一篇小说,但又带有传记的特点,更像是一篇史传类小说,所以第6题考查“历史与现实交织”这种叙述方式的表达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今年的最大创新依然体现在语言运用上。语言运用类题型一直是高考试题创新的“试验田”。今年依然有较大变化。首先,命题者将病句、补写、成语全部糅合在一个材料中, 这种方式可谓创新,也更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其次,今年语言运用的主观题再次回到曾经的传统题型——语言得体题的判断、修改和流程图题。由此可见,语言运用的题型基本每年都处在变化中,所以考生应在备考语用题上尽量注意题型的丰富性。

  三、作文:“大我”“小我”的融合与情境性的任务驱动式

  和去年的作文命题理念相承接,今年依然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并且命题的目标依然重在“立德树人”。作文材料给出了2000年到2035年七个不同的时间点的国家大事,体现出我国从2000年到2035年的时代进程和发展目标。在这一点上,基本上承继了2017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的时代精神,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出“大我”的情怀。这就需要考生凸显出爱国的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

  其次,作文还特别关注考生这个“小我”,应该展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精神风貌,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讲好“个人的小故事”。即在新时代下,作为“世纪宝宝”的考生有怎样的感受、思考、憧憬,展现个人的所思所感所想,所以,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成长中的比较典型的片段,自己有感触的、典型的时间点与国家的典型的时间点和发展进程相结合,并贯穿一个主题:国家的变化、发展与个人的成长、追求的融合,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与个人追梦、圆梦的融合过程,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再者,今年的作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写一篇文章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既是情景式任务驱动性的体现,也启发考生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要和十八岁的年轻人进行“跨时空对话”,要强化代际身份感,有一定的对象感。从这个角度说,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出创新的文体,除了常见的议论文、记叙文,还可以写成书信体,给未来的年轻人写一封信,描述自己所经历的时代变化,自己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与自信,自己对他们的指导与告诫等。

  所以,今年的高考语文,学生在“确认过眼神后”,应该是既感到亲切和熟悉,不至于紧张,也能体会到一些新鲜和“意料之外”。这也正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