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红事迹材料

2018年06月14日10:10

来源:大河网

  顾海红事迹材料

  顾海红:女,1962-10,中共党员

  顾海红同志工作简历:

  1987年07月—1994年10月 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任编辑

  1994年10月—2001年07月 河南电视台,任新闻部新闻联播科负责人

  2001年07月—2006年04月河南电视台,任新闻部副主任

  2006年04月—2015年06月河南电视台,任新闻对外联络部主任

  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任总编辑

  河南电视台,任台长助理

  河南电视台,任新闻对外联络部主任

  2016年06月—2017年11月河南电视台,任台长助理

  河南电视台,任新闻对外联络部主任

  2017年11月—至今 河南广播电视台,任党委委员 副总编辑

  河南广播电视台,任新闻对外联络部主任

  顾海红事迹材料

  顾海红,高级编辑,从业31年,始终坚守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最前沿。

  作为记者,她数十年奋战新闻一线,采编了一篇篇兼具实践温度和思想高度的精品力作,得到李克强、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的赞扬,8次获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奖等全国性奖项(其中一等奖2次),60多次获河南省新闻奖等省部级奖项;

  作为副总编辑,她坚持新闻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双轮驱动,对标中央、定位河南,每年领衔策划的重大报道达20多个;

  作为外宣负责人,她带领团队每年在央视推播河南新闻2000多条,其中《新闻联播》150多条,发稿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台前列。

  她连续当选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两届党代表,相继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

  一、深耕一线,开辟创新性传播,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1995年三夏时节,顾海红和同事在采访途中看到国道上绵延数里的大型收割机车队,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端倪,由此深采细编,制作了长篇消息《农机千里走中原》,首次以专业新闻的视角对农业现代化做了生动注释,引起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高度关注,随之出台相关政策对全国跨省(区)机收进行引导规范。中宣部在第199期《新闻舆论动向》中对《农机千里走中原》报道高度评价:“看后令人耳目一新,思想大开,它使人看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质的飞跃。”该报道获199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电视奖一等奖,这也是河南电视新闻史上第一个全国新闻双一等奖。

  2012年,她率队行程5000多公里采制了《中原实验:“三化”一盘棋解河南之“难”》,国家发改委用“了不起”评价河南的新探索:“切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该报道获2012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非典”期间,她带领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奔波在疫区和医院,两个月采播500多条新闻;2018年全国两会,她带队报道、求新求变,9次荣获中宣部通报表扬。

  二、引领改革,打造现象级传播,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顾海红注重“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和“深入田间地头找新闻”的有机统一,开创了“时政新闻+头题工程+大型策划”的宣传新模式,不仅使河南台的主流宣传走在全国前列,也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顾海红主动站位全局,采用电视政论片的形式对河南五年来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为了把准方向,她先后到20多个职能部门沟通座谈;为了保质保量,她成立大项目组,集团作战。三个多月里,她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拖着因扭伤引发肩周粘连而几乎不能动弹的右胳膊,每一篇稿件都要改上数十遍,每一个画面都要反复斟酌。9月底,《让改革落地生根》系列重磅推出,这也是河南第一次以电视政论专题片的形式对全省改革历程进行系统报道。9集节目播出后,综合测算新闻总阅读量3.91亿人次,成为全国地方台现象级传播。央视同行评价道:“河南台的《让改革落地生根》与央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一脉相承,全景展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在地方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令人钦佩!”中共河南省委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认真组织收看《让改革落地生根》,并作为推动工作的范本。

  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但同时也是电视新闻的短板,顾海红迎难而上,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2015年河南是全国7个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没有达标的省份之一,2016年河南直面现实展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顾海红瞄准这一人们最关注的民生话题,带领河南广电全媒体评论员下厂矿、到车间,走访、调研、座谈,撰写出了大气污染防治“十八评”,开创了全国地方台就重大主题连续播发18期评论的先河。“十八评”播出期间,《河南新闻联播》收视排名提升8个位次。中宣部在《新闻阅评》中高度评价:“河南广电选取全国上下人人关心的‘大气污染防治’做评论文章,既立意高远,又贴近百姓。在当前互联网形势下,河南广电探索的融媒体评论话语新体系,可资借鉴,具有示范效应。”

  十九大召开后,在深学细照笃行的基础上,她再接再厉率队推出大型系列评论《学习十九大 广电十九谈》。节目既在政策理论上“高得上去”,又在语态形式上“低得下来”,通过大屏、动画等使平面的评论“立”了起来、“活”了起来,不仅在全国一片主题性报道的舆论场中独树一帜,还推出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新媒体产品,让高端评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宣部《新闻阅评》对此高度评价:“河南广电‘十九大精神十九谈’高站位、巧引导,为地方媒体运用评论这一体裁创新性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提供了范例,是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的地方影像读本。”

  三、上下融合,构建立体性传播,做人民大众的代言者

  2016年是“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也是兰考向习近平总书记立下脱贫军令状的最后一年,作为总书记的联系点,它的脱贫对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非凡意义。为了深入报道兰考脱贫的全过程,她带领3路记者,在兰考走基层长达半年之久,深入近百个村庄,采访上千名群众,拍摄了300多个小时的素材。这期间,她指导记者编辑,紧扣中央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对兰考的殷殷嘱托,不断调整主题、反复谋篇布局。最终,《精准扶贫看兰考》系列在央视《朝闻天下》9集呈现,又浓缩3集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创下河南新闻上央视单个系列时长超一小时的纪录,为中国、为世界减贫提供了“河南方案”。节目播出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汪洋副总理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兰考脱贫是全国的样板”!

  30多年来,顾海红还带领团队深挖河南人身上的非凡精神,在全国舞台上“大写”河南好人。

  为救两个孩子而命丧车轮的农民工李学生、三入火海救人的平民英雄王锋、带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17年茶楼“卖唱”养育6名孤儿的王宽、39年如一日接力照顾截瘫患者的陇海大院……据统计,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16年间,河南人当选的就有15次。

  31年,顾海红笔耕不辍、倾心奉献。父亲离世,她正带队报道全国两会,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丈夫病重住院直至离世,她一边悉心照顾,一边拼命工作。同志们动容地说:“ 海红姓‘顾 ’,她顾国家、顾事业、顾别人、顾家人,却唯独顾不上自己”。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说:“海红同志,一位当之无愧的为河南新闻工作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