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延斌
阴森的古堡里,黑暗中伸出恐龙巨爪,接着面目峥嵘的“捕食者”迅猛龙出现,流着唾液在女孩床边徘徊、窥伺……正在热映的《侏罗纪世界2》将体长2米多、臀高0.5米的迅猛龙以特技的形式“复原”在观众面前。在山东郯城,刚刚发现的一大型恐龙足迹点证明:上亿年前,包括迅猛龙在内的一批恐龙曾经在此群居生活。
6月17日,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在郯城宣布了这一消息。该足迹最早的发现者、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兼职教授唐永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本次考察发现了至少七种恐龙足迹,最引人瞩目的是这批足迹中,有70余个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印证了小型恐爪龙类的群居特性。这是世界上首例群体性小型恐爪龙类(属迅猛龙类)足迹。
确定无疑!“独行侠”迅猛龙更擅长群居生活
恐爪龙类恐龙包括驰龙类与伤齿龙类,前者最著名的要属《侏罗纪世界》中那群凶猛的掠食者,后者则属于智慧型的恐龙物种。两者的共性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在行走时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型的足迹。
“它们每个足迹只有7至8厘米长,组成了四道行迹却始终保持平行状态,这是典型的群居性体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向记者表示。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恐爪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迹暗示着群居,这让古生物学者对影视中迅猛龙是否是群居动物打上了问号,“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
这批足迹发现于较为潮湿柔软的古沉积物上,所以足迹的部分特征不是很明显。为此,团队使用了三维摄影法为足迹化石制作了数字模型,使得足迹的轮廓、深浅一览无余。据计算,这些小恐龙的体长约1米,奔跑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2.4米。
“只有在泥沙的温度、黏度、颗粒度都很适当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下来。”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教授张建平认为,恐龙脚印可提供恐龙的类型、大小、数量和相对丰度、行走方向和速度等信息。
恐龙大片!一个活生生的白垩纪恐龙公园
“该区域从来没有发现过恐龙骨骼化石,只有恐龙足迹可以告诉我们,这里生活过什么恐龙。”临沂大学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孝理教授用“震惊”来形容此地恐龙足迹的多样性,“这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白垩纪恐龙公园。”
在他看来,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往往都是寥寥一两种,但他们在郯城足迹点发现了超过300个足迹,“让人震惊”。
根据这些足迹,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马丁·洛克利教授向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同事们描绘了一幅画面,“此地生活的恐龙太丰富了,最小的肉食恐龙只有50厘米,而最大的能达4米,它们穿梭在体长约9米、10米的大型植食性恐龙身旁,旁边还有群古鸟在水畔觅食,此时一群小型驰龙类蜂拥而至,对一个观察已久的目标群起而攻之,完全可说是一部绝妙的恐龙世界大片!”
此次恐龙足迹的发现地位于郯城马陵山,不过百米海拔。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至此,在山东烟台莱阳、潍坊诸城、临沂相继发现了“恐龙足迹”。
为什么山东多恐龙?唐永刚分析,早在上亿年前,山东有适合恐龙的生存环境。毕竟,恐龙的生活、栖息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如今看来,山东临海,有山,地下有石油、煤矿,后者是山东远古多生物的证据,说明远古时代这里确实有着恐龙赖以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