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电商脱贫”不只是卖货 阿里100亿脱贫基金交出首份成绩单

2018年07月11日11:15

来源:大河网

2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霄

7月10日,在杭州“湖畔大学”,阿里巴巴发布“脱贫基金”运营半年报。据其统计,国内有832个贫困县正在通过阿里巴巴销售商品,上半年合计完成销售收入260亿元。其中,三门峡灵宝苹果、商丘民权花生、信阳毛尖等20多种河南地方特产,都曾创造出单品销售在单日破百万的新纪录。而该基金由4月开始在河南落地“亩产一千美元”计划,目前已覆盖省内24个县。

不得不说,阿里此次拿出的“脱贫”成绩单颇有诚意。

其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许诺,“要将‘脱贫战略’融入阿里发展战略”。阿里真就这么做了,每半年发布“脱贫战略”执行报告,国内恐无第二家;

其二,对于过往“农村战略”实践中的弯路,阿里重构了“脱贫”战略实践方案,并确立了电商、教育、健康、女性、生态五个主攻方向。同时,努力修复曾留给“村淘”参与者心中的不解或不悦。

阿里“村淘”战略是脱贫战略的前期初始化版,曾有的硬伤,既是打开方式有误,也是发展过于粗放。

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凭借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的综合禀赋与霸气,希冀通过用一套标准化打法,解决“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通江达海、挥斥方遒。于是,其在数年中对国内各省密集建立村淘点,如飞播造林,这包括河南全境。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电商可以让城市消费者养成网购酱油的习惯,却在农村市场难以行得通。如“空心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难以产生足量网购订单,导致以“抽佣”运营为模式的村淘点营养不良,由此批量消失。同时,贫困地区或有农特产品,但缺少运营团队、物流等基础设施,并面临商品化、标准化、食品安全性等诸多顽疾挑战,导致农产品“上行”计划浮于表面。由此,“阿里巴巴下乡只为‘卖货’”这种质疑声的扩散曾让阿里的“村淘”战略颇有囧色。

此外,很多县域政府将阿里巴巴视为“大客商”,数年不见金银落地或地方特产触网实效,分歧在所难免,配合动力持续跌落。

3

这一次,阿里是否找对“脱贫”战略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仍有待于观察。但至少,其在4月份推出的“一县一品”计划,依托平台、营销、金融、教育等多维度合力,旨在构建农产品上行的有效抓手。同时,规避了过往资源“撒胡椒面”的尴尬。

在当日发布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坦言,“农产品‘上行’确实很难,挑战来自方方面面,但它是贫困地区脱贫的核心路径,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在张勇的计划中,特色农产品既要与阿里新零售接轨,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贩售。但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找到与市场真实需求相匹配的特色产业,并通过驾驭数字化、构建完整产业链,让市场需求生成的订单实时传输给贫困地区,催化“换道超车”机遇。

比如咸鸭蛋,全国最知名的产地是江苏高邮,但它同时也是河南很多县域的地方特产。如缺乏差异化特色,陷入同质化竞争,显然违背了农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正常规律。那么,是否能够通过消费市场的数据,开拓新的产业机会?新疆喀什巴楚县的留香瓜,能在全疆的哈密瓜丛林里完成突围,或是一个经典案例。

“因地取材——发现培育——多维赋能(尤其是数字化能力)——构建完整产业”,这是阿里脱贫战略中设定“一县一品”计划的核心,也是授人以渔的直观表现。

今天,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全国脱贫2020愿景”依然充满挑战。这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个性化差异,更是既往二元社会遗留的种种问题,需要更多智慧、更实干态度寻找解决方案。

“问道”前路坎坷,阿里坚持“在做”,值得期许。

End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