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新疆塔县皮里村 惊险“天路”今安在?

2018年07月14日12:3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塔吉克人心中,慕士塔格峰是一座象征纯洁的圣山。1963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一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男女主角在慕士塔格山脚下相认,也让很多人记住了塔吉克这个美丽的民族和慕士塔格这座圣洁的冰峰。布里布里·努斯热提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从爸妈口中听说了这座圣山的故事,但他从未见过。直到有一天他在学校和一位维族小伙伴在图书馆看书,维吾尔族小伙伴给他讲了慕士塔格峰的故事,并把一本配有慕士塔格峰插图的画册给他看时,他才意识到,这座圣山他早就见过,而且不止一次。

  ⬆遥望慕士塔格峰

  见到圣山是他小时候,在上学的路上。布里布里如今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皮勒村村民。“皮勒”(皮勒村也曾被报道为皮里村)是塔吉克语里“木碗”的意思。位于天山以南、帕米尔高原之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的皮勒村四面环山。青绿色的皮勒河,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在浑黄的群山之间拱出了一道泛青的河谷。几株长不高的白杨树,婆娑摇曳,像戈壁滩上被风追逐的无根草垛。皮勒村就这样在沿着皮勒河一路向下伸展了18公里后,随着皮勒河汇入叶尔羌河而被叶尔羌河一望不见底的湍急水面生生截断。这条源自昆仑山系的大河,一路携石带沙而来,与簇拥在一起的大山一道,形成了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垒,阻断了皮勒村与外界的联系。为了征服桀骜不驯的叶尔羌河,有人,据说是一位商人,在很早以前修建了一条铁索道,进出村的路只有这一条——人力拉动缆绳,一座缆车将人和货物迎来送去。

  ⬆青绿色的皮勒河汇入浑黄的叶尔羌河急流之中

  ⬆【动图】2011年新闻纪实片《皮里村(皮勒村)孩子的上学路》留下了孩子们使用皮勒村铁索摆渡的惊险一幕

  “这个缆车门不太好,左右两边各一个门。缆车下面就是叶尔羌河。好多小孩子上缆车都怕,我的大姐有一次就把书包掉到了河里。人要是掉下去就没了。”

  谈起这条铁索道,布里布里有很多话说——1998年生人的布里布里7岁在村上上学,20多个不同年纪的娃娃挤在同一个房间里读书。半年之后,他们的老师调到乡里工作,娃娃们为了上学必须翻过叶尔羌河、走出大山,继续他们的求学之路,“当时就是身上绑上一个绳子么,然后大人们拉着我们。”

  ⬆【动图】在2011年新闻纪实片《皮里村(皮勒村)孩子的上学路》里,大人们的双手托起了孩子们的上学路

  “走出大山”意味着什么,这在七年前的皮勒村还很难说得清楚。七年前,村里很多大人都不主张娃娃们出去读书——不止是在皮勒村,连从塔什库尔干县城来皮勒村支教的幼儿园老师、维吾尔族姑娘吐拉娜·吐拉洪也说,当时家长们把娃娃送到学校,娃娃们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谈话,家长们却反过来劝老师不要太严厉,只要让孩子们能数得清羊就行了。很多女娃娃辍学在家,布里布里说,当时大人们不让女娃娃读书,主要有两个理由——一个是认为女孩子在外面没办法很好地照顾自己,另一个就是,家里需要一个贴心的人喂羊、照顾长辈——家里大一些的女孩子都这样被留了下来。

  ⬆塔吉克族女孩温柔敦厚、能歌善舞

  ⬆塔吉克族女孩打得一手好馕

  布里布里的爸妈很开明,他们鼓励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出去读书。布里布里的爸爸到过县城工作,对外面的世界有所了解,他觉得让娃娃们出去读书是件很好的事,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是,家里的条件还是不好,布里布里和二姐在同一年考上了喀什六中,可是家里只能负担得起一个人外出求学。布里布里把机会让给了姐姐,他说,这是姐姐能够“走出大山”的为数不多的机会,而自己是男孩子,将来还可以深造。布里布里就这样来到县城的一所职高上学,如今,他在皮勒村新建的幼儿园里实习,教孩子们音乐和体育,照顾远道而来作志愿者的老师。

  ⬆孩子们画笔下的布里(布力)老师

  ⬆布里老师在准备教给孩子们的新曲子

  今天,村里的孩子只要有机会,几乎各个都会到外面读书。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2017年初,皮勒村幼儿园投入使用,并决心要建成县里最美的幼儿园。吐拉娜老师告诉我们,现在村里有许多娃娃,不到三岁,就被父母送来读书,不是送来“托管”,而是送来“学知识”。布里布里觉得,这个转变,是因为有越来越多他这一辈的年轻人,外出读书又在县城找到了工作,村里人开心娃娃们能在外面挣钱了,不用再过牧民游移不定的苦日子了,于是越来越乐见孩子们外出求学。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走出去、走得出去,与村里修通的那条路密不可分。

  ⬆如今从马尔洋乡到皮勒村有了新路

  ⬆2014年7月11日皮勒大桥通车,取代了使用多年的铁索

  2014年7月11日,皮勒村大桥通车,7月15日,从马尔洋乡到皮勒村的路也贯通了。至此,村民们可以直接从皮勒村坐车到塔县县城,原本两天的路程,缩短到四个小时。2015年起,建材也可以运进山了,村里为村民们筹建了“安全房”,人们陆续搬出了土房、并且从山洪高发地带搬到山下近村口的安全区域生活。

  ⬆五年前村民们住的还是这样的土房,内部陈设简易

  ⬆布里布里一家的新房显得很温馨

  布里布里家的房子曾在一场山洪中被毁,布里布里的爸爸告诉他,多亏九奎书记当时眼疾手快,一把夹住他往山顶上跑,他才逃过洪水无情的追赶。九奎书记的大手也曾拉扯着孩子们上下学,过索道、踏悬崖。

  其实“走出大山”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些“走进大山”的人最能说得清楚。

  “1997年7月15号,我第一次来到皮勒村。马上就15号了嘛。当时我跟着乡里的干部来村里解决纠纷。7月嘛,杏子都熟了。夏天里洪水大,我们只能走路过来,翻四千多米的达坂(高高的山口),晚上在石头上睡。我们到了这边的山口,就看到两道铁索从对面的山口伸过来,铁索上有一个缆车,停在了皮勒村那边。村民们怕有个急事什么的,就把缆车停在自己村上。我们过不去,就在山这边挥舞着白衬衣。村民们看到了,就把缆车拉了过来……29号,我们正准备离开村子的时候,遇上了滑坡,被迫留在村里,结果到8月1号,就遇上了百年不遇的泥石流。通向村外的两条铁索像一股绳子一样拧在一起,被洪水冲得转圈圈,山坡下翻滚的是牛的尸体。村民们宰了很多羊祈祷……他们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出事了,后来发现我们没事。好多村民都闹情绪,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吃这么多的苦,当时我就想,要留下来。”

  1997年,23岁、刚刚退伍的九奎转业留疆,一个不会讲维吾尔语也不会讲塔吉克语、普通话还带着浓浓的陇南口音的汉族小伙儿就这样走进了人生地不熟的皮勒村。1998年底,九奎书记结婚了。他和妻子说,皮勒村的山高,天蓝,星星看着多,伸手就能够到。

  如今,九奎书记已经是塔什库尔干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了。二十多年了,皮勒村早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心里对皮勒村村民的生计有一本明白账——村里四周围土黄的大山上,土不过只有10公分厚,底下的都是石头,种植不好搞,产业不好做。不过通过招募护边员、护林员、护草员,以及转移就业,今天的皮勒村已经实现了就业全覆盖。村里现在还没有大学生,但十几个孩子都在外面准备念大学了,还有一部分人已经“走出大山”,在县城安了家。

  今年4月,村里开展了庭院整治工作,干部们一家一户去村民家里清理碎石。九奎说,在皮勒村这个“石头滩”,“石头硬,但骨头比石头还硬”。“这么多年了,我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我相信这条路我们走得是对的。”

  塔吉克族一直流传的关于慕士塔格峰的传说是这样的——很多年以前,有一对男女相恋,男孩历尽千辛万苦,从山上摘下了一朵神花,带到山下,送给女孩,从此以后,慕士塔格山脚下的碎石,就变成了绿草和鲜花……

  确实,碎石没了,路通了,美好的愿望就真的到家门口了。(央视新闻 郝薇)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