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融媒|许昌调研行之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2018年07月20日07:38

来源:大河网

  许昌市依托城市中轴线打造的中央公园水波盈盈、亭台相间(7月19日摄)。该公园占地面积3300亩,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河南日报记者聂冬晗摄

  □河南日报记者董学彦孙勇栾姗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让中原更加出彩。”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召开,为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确立了新坐标、赋予了新使命。

  “更加出彩”,成为全省各地奋楫争先的竞技场、竞相奏出的最强音。

  在许昌,我们发现,这座正被绿荫覆盖、清流环绕、莲香浸染的城市,常常有出彩的故事振奋人心、惊艳中原。

  这是新鲜出炉的荣耀——城市宜居度全省第一,城市居民获得感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居民幸福感指数全省第一,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全省第一……在刚刚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中,许昌市“斩获”四项全省第一。

  这是捷报频传的荣誉——2018年,许昌成为国务院大督查实地督查全省唯一“免督查”城市、获批全省第一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2017年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转型攻坚观摩点评活动唯一观摩地市、荣膺河南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2016年,跻身中国质量魅力城市;2015年、2016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这是令人惊叹的荣光——“十二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一;2016年和2017年GDP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

  在这些“出彩”的故事里,速度、质量、效益同频共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相映生辉。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许昌调研时指出,许昌这些年发展态势很好,实践证明,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要进一步创新思维,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接续奋斗,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为全省探索路径。

  连日来,我们在许昌进乡镇、农村,访企业、社区,聆听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隆隆足音,解析许昌新发展理念行之笃、经济发展高质量谋之实的密码,寻找许昌为何能走出一条践行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许昌特色发展路子的答案。

  站位有高度——

  用新发展理念铸就发展实绩和民生福祉

  在许昌各级领导干部中,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是一个高频词。许昌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五岳解释,坚定,意味着“不松懈”;践行,强调的是“落实”。毫不松懈地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不仅是许昌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更是500万许昌人民的期待。

  在新发展理念的一江春水中击楫中流,许昌的高质量发展,风正起,帆已悬,动力澎湃,亮点纷呈。

  民营经济,已成为全省的旗帜和标杆。楚金甫的森源集团,从只有4个人、10万元启动资金的私营小厂,一跃成为电气制造行业的“领跑者”和中国企业500强;郑有全从走街串巷“头发换针”开始,将瑞贝卡发展成世界最大的发制品专业公司;乔秋生父子创办的黄河集团,开始只是一家编织袋厂,如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企业……

  许昌市发改委副主任冀伟说,生产企业和企业家,已成为许昌最大的特色;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已成为许昌最好的产品;民营经济,已成为许昌最大的优势。

  在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许昌市有4家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截至目前,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的97%,吸纳就业总量占全市的85%,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89%。规模之大、分量之重、活力之强、发展之快,在全省首屈一指。

  今年4月,全国促进民间投资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许昌成功召开,“许昌经验”叫响全国。

  营商环境,已成为许昌的品牌和名片。前年,一名广东客商来许昌考察时,没有到有关部门沟通对接,而是坐出租车暗访,一连换了8辆出租车,听到的都是出租车司机对自己城市的自豪之情。这位客商不禁感叹:“有什么政声,就有什么民心。在许昌投资,肯定错不了!”此后不久,他投资的工厂就在许昌市建安区落地。

  “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许昌市各级政府把自身定位为当好企业的“联络员”“宣传员”“服务员”,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营造发展的“碧水蓝天”,让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海阔凭鱼跃”。

  近年来,许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国有企业茁壮成长,就得益于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许昌市相继出台38项具体措施,制定实施了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大企业集团培育等7个行动计划,坚持每年召开高规格的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近3年累计拿出7.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2017年7月,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动员会上,许昌市政府郑重承诺:到当年年底,所有经审核公布的事项要全部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即“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目前,许昌行政审批事项已由822项减至98项,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生态环境,已成为许昌的优势和财富。阳光下的学院河,荷叶田田,芦苇丛丛,几只野鸭在清澈的河水中欢快游动,冲淡了都市喧嚣,尽显着人水和谐。

  水,过去曾是许昌最大的短板和瓶颈,如今却成为许昌的魅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上世纪80年代,许昌曾被列为全国4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2013年5月,许昌市实施了总投资81亿元的56项水系建设示范工程。形成了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新格局。一个干渴的北方内陆城市,变成了一个“每天在水声中醒来的城市”。2018年3月,许昌成为全国第二个、河南省首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许昌市打造出了一座占地3300亩的大型城市公园——中央公园。63岁的杜红军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这里的清幽环境中散步。他把这种爱好称之为“洗肺”。

  许昌市民“洗肺”的场所目前星罗棋布。全市已建成154个公园、游园和广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4平方米。90万亩花木林海,构成了风景宜人的“森林氧吧”。绿满许昌,赋城市以灵动,聚生态之优势,赢百姓之口碑。去年10月,许昌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有一种自信,叫娓娓道来;有一种智慧,叫标本兼治;有一种精神,叫不屈不挠;有一种情怀,叫不断攀高。”这是去年9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验收组的专家们在对许昌进行实地考察后,对许昌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发出的由衷赞叹。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新理念擘画的发展宏图,正在变成许昌扎扎实实的发展实绩,化为

  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变革有力度——

  许昌已成为新发展理念的躬耕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原部长朱棣文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最有潜力和爆发力的创新领域包括:最高电压、最高输送容量的特高压交流输电。”

  位于许昌市的许继集团,正是站在国际特高压制高点的顶尖企业。在特高压直流和交流输电领域,许继集团先后创造了40多项“中国第一”和20多项“世界第一”,已为世界上所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75%的“大脑”(控制系统)、50%的“心脏”(换流阀),占据了国际电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抓创新就是抓未来,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胡五岳说,“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许昌发展全局的关键。”

  创新驱动,是许昌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自2013年开始,许昌市连续六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累计拿出逾2亿元“真金白银”,对优秀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进行重奖。

  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5月出台的《许昌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为许昌绘制出了科技创新的“路线图”——

  到2020年,许昌将建成国家高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区,成为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到“十三五”末,许昌将形成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再生金属及制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人才是第一资源。2016年5月,“许昌英才计划”正式启动,决定在“十三五”期间,设立不少于15亿元的“许昌英才基金”,广揽天下英才。

  这个洋溢着招贤热忱、发展热望的“招贤令”,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纷至沓来,一个个高科技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书写着一个以人才优势赢得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许昌样本”。

  当今国际社会有一个普遍共识——谁能引领5G,谁就能抢占未来信息时代的制高点。深处内陆的许昌市,竟建起了全国第一个“5G泛在小镇”。项目合作方——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平及团队,就是通过“许昌英才计划”引进的重量级人才团队。这个团队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把许昌打造成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技术高地,建设成全国知名的“5G泛在之都”。

  结构调整,是许昌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行走在许昌远东传动轴公司高端智能化转型升级项目车间,一台台工业机器人在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上“尽职尽责”。升级后的生产线人工数量降低了30%,产值却提高了20%以上。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非等速传动轴生产企业,远东传动计划3年新建120条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建成亚洲最大的传动轴生产基地。

  在森源集团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数字化车间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系统演奏出高效的生产“乐章”。该集团投资100亿元建设的电动汽车产业园项目,有望在许昌带动形成一个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

  许昌的传统制造业,因结构调整而脱胎换骨,因转型升级而凤凰涅槃。

  “从许昌实践来看,凡是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其秘诀都是转得早、转得快。”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说,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永恒主题,牵牢结构调整这个“牛鼻子”。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许昌市近年来始终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在存量上,抓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大力推行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努力实现“老树发新枝”;在增量上,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紧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力求实现“新锐挑大梁”。目前,许昌已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个核心集聚区之一。

  改革开放,是许昌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

  7月16日,在位于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的河南大森机电公司生产车间,高鼻子、蓝眼睛的德国工程师亚瑟·冈夫正在进行挖掘机械的技术指导和设备调试工作。他所在的德国GAT机械公司,是欧洲管道挖掘、钻探设备生产的“隐形冠军”。而现在,这家在欧洲影响深远的企业,却被许昌的一家企业收于麾下,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精彩故事。

  自2016年许昌经贸代表团远赴德国以来,双方便展开了频繁的交流合作。德国克莱斯公司、史太白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先后30多次来许考察;许昌经贸代表团7次大规模赴德交流,90多家许昌企业参与其中。“德国质量”与“许昌速度”完美“嫁接”,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和德国技术走进许昌,为许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今年3月,许昌持续多年对德合作结出了丰硕之果。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被工信部正式批复,这是全国第八个、全省第一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成为我省中德合作的典范。

  大规模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许昌众多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改革开放中打开了自己的“筑梦空间”。

  以开放赢空间,瑞贝卡公司自建发制品跨境电商平台,在欧美落子布局;一网连通天下,长葛市蜂蜡出口量占全国的80%,蜂胶出口量占全国的75%;森源集团、众品公司等17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投资分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许昌市出口124.96亿元、增长9.7%,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以更加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对许昌来说,扩大的是眼界,打开的是大格局;融入的是潮流,拥抱的是大未来。

  发展有韧度——

  践行新发展理念是一场永不停止的接力跑

  今年年初召开的许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传出了众多让所有许昌人为之欢欣鼓舞的消息:

  生产总值实现历史性突破,2017年生产总值达到2642.1亿元,提前三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城镇化率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08%,首次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

  中心城区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标志着许昌正式迈入大城市行列;

  郑许融合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郑许市域铁路工程许昌段正式开工,标志着郑许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些耀眼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中焕发的新气象、继往开来中实现的新突破、砥砺前行中开辟的新境界。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力赛,铺展出许昌华美的历史画卷。

  回望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跨越,都有一个鲜明的特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就像接力赛一样,既接好棒,又跑出彩,一届有一届的亮点。

  坚持17年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培育出全省首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15年推进城市东移北进,迎来了郑许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10年推动创业创新,释放出2015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许调研时称道的“到处迸发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坚持15年发展民营经济,孕育出遐迩闻名的“河南的温州”……

  功成不必在我,为长远发展铺路架桥、夯基垒台;成功必定有我,用接续奋斗成就梦想、赢得荣光。坚守,守住了许昌的底蕴;开创,创造了许昌的未来。

  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危机感,书写出许昌多彩的时代华章。

  翻阅许昌市历届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分析问题、寻找差距,都是报告的重要内容。从“十五”时期“慢进也是倒退”的棒喝,到“十一五”时期“等不得、慢不得”的鞭策,再到“十二五”时期和“十三五”时期以来对“问题导向”的坚持,强烈的危机感一直如响鼓重槌,激励着全市上下对标先进、奋起直追。

  近年来,尽管许昌的发展渐入佳境,但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危机意识不减反增。“十二五”之前,许昌注目的对象还是省内发展较好的省辖市。“十二五”之后尤其是现在,不仅在省内看位次,而且与省外比优劣。

  2016年,许昌市党政代表团到常州市考察学习时,对许昌与常州的差距印象深刻:常州与许昌的人口、土地面积相近,但其生产总值却是许昌的2.45倍,工业总产值是许昌的2.1倍,财政收入是许昌的3.64倍,这让许昌代表团充满了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这次考察,被代表团称之为一次创新理念、开阔眼界的学习之旅,一次对照先进、全面审视的醒脑之旅,一次拉升标杆、砥砺前行的奋进之旅。此后不久,“拉高标杆、持续求进、走在前列”,成为许昌市谋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危机感,强化了全市上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和使命担当。这些年,许昌市抓住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机遇,打造出了民营经济这块烫金名片;抓住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抓住了“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开创了许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德合作模式……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喻新安说,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已在许昌上下形成了强烈共识。“他们知道,如果抓不住机遇,就会有更大的差距、更大的危机。”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传递出许昌动人的发展温度。

  在许昌市区文峰新村居住21年的陈玉真老人,看着小区古朴大方、仿汉代造型的大门,整修一新的路面,雪白的围墙,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她说:“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来了改造,俺小区的居民打心眼里高兴!”

  文峰新村旧貌换新颜,得益于许昌市老旧小区“四改一增”提升工程:从2018年起,许昌市将在3年内改造391个老旧小区和88条老街道,改造提升31家老厂院和12家老市场,建设和改造22个停车场,新增车位7700多个,有效解决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管理缺位、环境脏乱,私搭乱扯、消防安全隐患大和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线路乱的问题。这项工程,将使10余万名居民受益。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许昌市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高质量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获得了“稳稳的幸福”。

  补足短板,让发展更均衡。三年内投入10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200所中小学、100所幼儿园,中心城区新增学位4.5万个,有效解决“入园难”“大班额”,“城镇挤”“乡村弱”问题。

  聚焦关切,让机会更公平。打造“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智慧阅读圈”,让市民走出家门15分钟就能找到健身场所、社区养老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买到新鲜的蔬菜和各类日用品,在环境幽雅的智慧阅读空间读书。每天在这“4个圈”中自由切换的市民刘为国由衷赞叹:“生活在许昌真是一种幸福!”

  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在刚刚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中,许昌市的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指数均获全省第一。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中走在前列,许昌,砥砺奋进不停歇。

  全力打造经济发展高质量标杆,许昌,重整行装再出发!

  相关推荐

  ·豫融媒|拉高标杆,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许昌调研行之一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