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数百年“盐羊古道”再现昔日繁荣景象

2018年07月23日0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藏阿里7月22日电 题:西藏数百年“盐羊古道”再现昔日繁荣景象

  中新社记者 赵延

  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刚翻越雪山,柔柔地照射在卡庆措盐湖晶莹雪白的湖面上,随之一阵阵“嗒、嗒、嗒”的敲打声在湖面此起彼伏。放眼望去,一群脚穿长筒皮靴的村民们手持牛角,俯身将湖面的大块结晶盐敲碎,并小心将其垒成堆。盐湖乡乡长贡觉次仁告诉记者,这种传统手工采盐方式在当地已经延续了数百年。

  卡庆措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境内,它与吉嘎措、鲁玛仁布措在当地并称“章仓三湖”,生长在盐湖周边的人们数百年来以这里的盐为生。

  据当地老一辈人讲述,很久以前就有许多盐帮驻扎在此,因交通条件落后,他们将采集的自然盐装入羊毛编织的袋子,通过羊背驮运,送到阿里普兰、日喀则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商人进行交易,换回青稞、砖茶等日常生活所需,久而久之,他们开辟了一条颇负盛名的“盐羊古道”。

  2018年6月,当地这种羊背驮盐的习俗被收入了第五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中新社记者抵达这个依盐湖而居的乡村,探访这条古道的变迁史。

  今年48岁的扎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盐湖边上,他的父亲曲旺也曾是“盐羊古道”上的商人,他时常听父亲提起和爷爷赶着羊,从古道上换东西回来的事,“少时20多只,多则上百只羊背驮盐的场面异常壮观。”

  扎桑介绍,父亲一出门就是两三个月,他和爷爷常走的线路是通过阿里普兰,将盐销售到尼泊尔,然后从当地换一些砖茶、布料、青稞等生活用品回来。“听父亲说,途中有一段悬崖山路非常险峻,每次赶羊通过,都有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

  随着社会的发展,昔日热闹繁华的古道,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扎桑在父辈的影响下,对“盐羊古道”依然有着深刻的感情。“依靠盐湖,当年祖辈们用智慧与勤劳都能创造出财富,现在商机这么多,我们没有理由再‘等靠要’。”扎桑说。

  2005年,盐湖乡羌麦村村委会向革吉县扶贫办申请资金14万元(人民币,下同),村上自筹13.8万元,开办了羌麦村扶贫盐场。2010年,盐场发展壮大,该村正式成立益民合作社,扎桑担任合作社的负责人。对盐采用“统一开采、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经济效益日渐凸显。

  “取代了数百年前的羊背驮盐,我们现在有自己的货车,可以将我们的盐送到任何地方。”扎桑表示,虽然自己是从小吃盐湖里的盐长大,但是因为国家对食盐的矿物质含量有一定的标准,所以目前他们采集的盐主要通过保健浴盐的渠道进行销售。

  据悉,该乡每年采盐量约500至800吨,今年截至目前已经销售约420吨。2017年,合作社总创收约27万元,其中纯利润约11万元左右。

  为了将“盐羊古道”的历史代代相传,贡觉次仁向记者透露,下一步该乡将对“盐羊古道”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希望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采盐的过程,再现昔日古道羊背驮盐的历史场景。(完)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