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掉入支付陷阱,这堂金融安全课你上了吗?

2018年07月25日12:12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大河财方记者 徐曼丽

7月是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的“支付安全宣传月”,不少银行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支付安全宣传活动。

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大众普及金融知识,科普各类支付安全常识,如安全用卡注意事项,ATM操作注意事项等;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

线下,在各家银行的一些网点,不仅大厅会摆放相应的宣传材料,还会在LG大屏上不停地播放支付安全的一些提醒。只要有市民前往网点办理业务,银行工作人员都会主动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识,提醒支付安全。

“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不仅是落实监管部门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的要求,更有利于提高公众金融安全意识,也有利于保进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一位银行人士称,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让市民对安全用卡、防范电信诈骗、理财知识等有一个较好的了解,谨防上当。

丨移动支付方便你我他 安全隐患时时有

所谓支付,简单而言就是将资金由一方账户转到另一方账户,转账目的可以包括商品服务交易、偿还债务债权、缴纳相关税费等。

而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手机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和手机早已形影不离。大家通过手机支付着自己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移动支付按支付账户的性质又可以分为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账户支付、通信代收费支付三种模式。

但是,移动支付虽说方便了人们生活,但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

比如近日的媒体报道,北京市民李女士在某理财手机应用上投资了5万余元,钱已经到账却迟迟没有回款。联系客服无果去公司讨要说法时却发现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她和其他受害人已经到当地刑侦大队报案。这也是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互联网金融案件的其中之一。

而最近广东的黄先生通过微信支付转错账难以追回的新闻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黄先生累计向表妹转了8.75万元,但却转错了人。等黄先生发现并找到对方退款时却被拉黑了。虽然他找到微信支付客服,但因涉及隐私,微信无法提供收款人的任何信息,只是多次电话联系对方。虽说目前收款方已向付款用户返还了部分款项,但双方仍在进一步沟通协商中。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事件特别多。他们也只是受害者之一。

据一家机构发布的《2018上半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用户约为8.9亿,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超92%。据了解,2018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首次突破40万亿大关。

互联网金融诸多乱象层出不穷。比如,支付过程中用户的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密码等信息都会泄露,有用户经常人在这个城市,但银行卡却在另一个城市被盗刷;还有“恶意二微码”,许多人扫码后不自觉就会中招,损失严重;还有不少打着“稳健高收益”“国资控股”等内容,收益率甚至在20%以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吸引着投资者,一旦平台出事,投资者拿回本钱遥遥无期。

而来自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显示,今年以来,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互联网金融网站数量有增无减,到5月份已达到3377个。

丨支付信息要敏感 安全意识要提升

一位银行人士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比如一些网络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社交陷阱、伪基站、电信诈骗等一些常见的网络风险,这些都是不法分子盗取银行卡的手段。

他提醒市民,一定要提升自己安全用卡的意识,支付时一定要有信息的敏感,保护好自己的个人支付信息。

首先,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网银U盾、动态令牌、手机,银行卡不要借与他人合作,丢失要立即挂失;其次,密码不要使用身份证号、手机号,多张卡不使用一个密码;不相信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和手机短信验证码的行为,不向任何人发送带有银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图片。

另外,要谨慎用卡。先将手中有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不要随意丢弃银行卡刷卡消费或ATM设备的交易凭条,妥善保管银行卡购物凭条;银行ATM等自助转账时,均采用延时自助转账方式,发起转账交易24小时后才会完成,这样万一有误可以撤销转账,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市民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泄露后也不要惊慌。”另一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信息泄露并不一定会发生银行卡资金损失风险,只要加强防范意识还是能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的。

这位工作人员提醒说,当市民遇到以下情况:收到银行发送的非本人行为的异常交易短信;收到伪冒银行短信及电话;不慎点击可疑短信中的木马链接;或在商家POS机刷卡或在ATM上使用银行卡时发现设备有异常;或向陌生人透露了卡正面、反面信息及短信验证码时,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联系银行或者扣款的支付机构进行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少。

End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