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特别策划|“新乡先进群体”——“星云团”出世

2018年07月27日10:3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王钢

  中原大地,素来是一个出典型的地方。

  这片丰沃的人文土壤,孕育出了众多的先进典型。而作为典范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已成为宝贵精神财富。如今,又有一个群星荟萃的先进典型“星云团”横空出世,它就是“新乡先进群体”。

  新乡,一个600余万人口的地级市,不仅盛产小麦,也盛产了一批重量级先进典型,县一级的郑永和,乡镇一级的吴金印,村一级的史来贺、裴春亮、张荣锁、耿瑞先、史世领、范海涛,村民小组一级的刘志华等,成为当地层层涌现的先进群体的“宝塔尖”……这个堪称奇迹的“新乡先进群体现象”,引起全国的惊喜瞩目。今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与梁家河培训学院等一起成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新乡先进群体”的萌生,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率先在全国出名的史来贺;壮大则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吴金印等人跻身全国先进典型,自然而然形成了老少接力、梯队结构、优势叠加、连片辐射的壮观阵容。

  “新乡先进群体”成员受到了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亲切接见,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亲临视察;习近平总书记早前曾于2009年4月到新乡视察,2013年8月又作出重要批示。同时,还有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专家前来访问,全国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来此“红色旅游”。

  如此魅力超强的“新乡先进群体”,就不是用一句“中国缩影”“河南缩影”就能简单概括的,也不是依样效仿就能批量生产的。人们不禁追问:这个先进群体为什么出现于新乡、而不是别的地方?红旗为什么几十年不倒?“星云团”的特殊成因是什么?“新乡先进群体”的独有特质是什么?“新乡先进群体”是否可以复制……

  出彩的改革开放时代,出彩的“新乡先进群体”,他们代表了河南人包容宽厚、大气淳朴的内在品格,艰苦奋斗、负重前行的实干精神,敢闯新路、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这个红色“星云团”,必定有力推进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事业。

  渊源——传承基因,初心永恒

  水有源,树有根,“新乡先进群体”归根结底是本土人文传统的胎生产物。

  它源于一方渊源深厚的皇天后土。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其四,而古称牧野的新乡正处于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大古都的紧密环抱之中,四方距离都在一百公里左右。因此,它是一片饱浸了古典乳汁和道德精髓的膏腴之壤,天然地遗传了宗法正统和家国情怀。

  它源于一片奇崛峥嵘的独特原野,南有黄河横流,北有太行高耸。而重大先进典型最集中的辉县市、新乡县、卫辉市,恰是大河、大山、大平原转折的砥砺之地,民风慷慨果敢,民性诚朴强韧,素有太行风骨和黄河胸襟。

  它源于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基因。本土原产的愚公移山寓言教会了新乡儿女:不求鬼神不信邪,人是命运主角;不耽幻想不空谈,干是硬道理。“新乡先进群体”成员个个都是胼手胝足、淌汗滴血干出来的。

  它源于一份穷则思变的地域使命。太行山区、黄河滩区的革命老区一穷二白,“新乡先进群体”成员多是这里的苦孩子出身,穷则思变,从低谷崛起,带领广大农民求翻身、争价值、赢尊严、奔幸福。

  它源于一个八面来风的敏感地带。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革故鼎新之所,当代更是党和国家决策者的“试验田”。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新乡县七里营提出“人民公社好”的口号;1957年,周恩来总理嘱托新乡县刘庄“高产再高产,给全国树立个榜样”;改革开放伊始,中共中央书记处就密切关注新乡县刘庄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探索,连年汇报连年批示……身为时代标本的“新乡先进群体”,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把先进进行到底。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说:每到河南都听群众流传一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即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郑永和1944年参加革命就在辉县一带打游击。1958年起先后任辉县县委副书记、第二书记,1967年主持县委工作,1970年任县委书记。

  “文化大革命”时,“全国大乱,辉县大干”这句话传到了国务院会议上。辉县三分平川七分山,光山秃岭干河滩,群众缺吃少穿。郑永和带领辉县人民艰苦奋战,修整土地16万亩,造田2.5万亩,水浇地由36万亩增至64万亩;全县粮食总产由2亿斤增至6.8亿斤;建起水库、电灌站、截流坝、水渠、渡槽灌溉网;大部分地区通水、通路、通电,并兴办了化肥厂、水泥厂、炸药厂、发电厂、轴承厂、机械厂、修配厂等骨干企业。周恩来总理夸奖:辉县人民干得好,辉县人民在前进!郑永和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模范代表”。

  ■当了50年村支书的史来贺,是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总经理,曾任新乡县委副书记、新乡地委书记、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197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代表8亿农民宣读建设农业现代化倡议书。

  被称为“农民政治家”的史来贺,是“新乡先进群体”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这个长工的儿子苦水里泡大,新中国一成立就当民兵队长,1952年成为全国民兵英雄,担任刘庄村支书。他之所以对共产党忠诚,是因为共产党对老百姓好,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之所以为劳苦大众献身,是为了让老百姓相信共产党,跟共产党走。这一份初心,使他的政治志向至大至纯至坚至刚——这也正是“新乡先进群体”共同的初心。

  他一路穿越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时代。曾经齐头并肩的农村知名典型,一时有人飞黄腾达,一时有人黯淡寂灭,一时有人饮罪落马,而他善始善终,以一贯先进而著称,以与时俱进而享誉,直至73岁画上圆满句号。他留下的遗产,就是刘庄这一座没有围墙的精神城池,核心是“五个坚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合理差别共同富裕,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在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奋斗50年,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新乡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向吴金印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省委向他授予“焦裕禄式好干部”称号。

  他1968年开始乡镇党委书记的生涯。当年同事有的升任地市级领导,有的进了省级机关,他却多次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走一路,干一路;走一路,富一路;走进哪个乡镇,哪个乡镇改变山川面貌;走进哪个村庄,哪个村庄百姓欢声笑语,留下了“一方金印在民心”的烙印。

  他给百姓留下了更大更满的粮囤,成为“造地书记”。在狮豹头公社工地一住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85道大坝,建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8座公路大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1987年到唐庄乡,又带领机关干部和群众在后山沟、十里沟、金门沟造地2000多亩,600万个鱼鳞坑的树苗栽遍西山北山,还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余土垫出良田1810亩。总共造地1.5万亩、整理土地1万余亩,完成的是“全国标准最高的梯田工程”。

  ■新乡县小冀镇京华社区党委书记、河南省京华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志华,是“新乡先进群体”中的女性代表。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列“中国十大女杰”。

  1972年,20岁的高中毕业生刘志华毛遂自荐,在娘家小冀公社东街生产大队第五生产队当队长。队里除了耕地只有一处荒坑、3间草房、4头瘦牛、一辆破大车、8000元外债。她带领村民科学种田,四处收茅厕粪和废氨水浇地,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她放弃了随夫进北京的机会,把北京大学毕业的丈夫也留在村里当“顾问助理”。

  土地“大包干”时,一群身单力薄的贫困村民“哭谏”:“志华,你还领着俺们这些没成色人干吧!”她舍弃自家致富的有利条件,带领一群“没成色人”创业。因为操劳过度晕倒,在家里抢救,几位老太太情急之下大老远请来神甫祈祷。神甫也被感动了:我知道这里的人不相信上帝,但我要来亲眼看看,看看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赢得了人们这样的爱戴!如今在“乡村都市”里,当年的“没成色人”过上了免费享受住房、上学、养老、粮油、水电、暖气的幸福生活。

  ■人称“新愚公”的张荣锁,是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总支书记,任辉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作出“关于开展向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张荣锁学习活动的决定”。

  回龙村海拔1570米的“老爷顶”,将村子一分为二,崖上5个自然村300多位村民艰难困苦,仅靠崖壁一条“老爷天梯”爬上爬下,18人送命,一位产妇连胎儿死在路上。退伍军人张荣锁37岁回乡当村支书,1997年冬带领党员和民兵向“老爷天梯”宣战。开公路隧道,求助技术部门要花16万元,他向战友学习测绘技术,用粗绳把自己吊下百丈悬崖,九死一生测量凿洞位置和隧道坡度。筑路队“四百壮士”牺牲了3名党员和民兵,过了两年多“野人”生活,凭着土豆加钢钎,投工15万个,动土石方30万立方米,在大山肚皮上凿出9公里挂壁公路和1公里青峰关S形隧道,架起78根电线杆,“老爷天梯”变成通天路,崖上乡亲过上了好日子。

  ■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寨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河南春江集团董事长裴春亮,任第十届河南省委候补委员。被评为“全国最美村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全省开展向裴春亮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裴春亮是个“70后”穷孩子,父亲去世连棺材都买不起,是乡亲们接济安葬。他13岁辍学谋生,到北京闯荡赚了第一桶金,挖矿办厂开酒店成为工商界成功人士。老家裴寨宗族内斗,村主任两届空缺,老支书拉上几十位父老乡亲进城劝他参选村委会主任。他2005年当选村委会主任,2010年任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带领村领导班子宣誓:“乡亲们不富誓不休!”今年,裴寨村已成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现场教学点,上半年前来红色旅游的已超6万人,每天7位讲解员都忙不开。

  裴寨《缺水山区的通水梦》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裴春亮成了挖“水”不止的“愚公”。他2006年出资80多万元请钻井队,结果杯水车薪;2007年出资860万元建提灌蓄水池,只能抗旱应急;2010年总投资6300万元建裴寨水库,他个人兜底5100万元资金缺口,80万立方米的水库4年完工,可滋润周边3万多百姓、2万多亩耕地。

  ■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范海涛,在辉县市委领导的动员下,2008年兼任家乡南李庄村支书。他的父亲范清荣、母亲顾族荣先后当过村支书,留下好口碑,他继承优良传统,并把现代企业家的境界带进乡村。

  为了辉县不再是“灰县”,孟电集团2003年不惜损失上亿元,关停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2007年损失10亿元爆破拆除全部8台小火电机组,重建2台30万千瓦热电机组,并安置1000多名失岗职工。在央视直播的爆破现场,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说:“全国爆破拆除小火电,孟电人觉悟最高,损失最大,配合最好。没有家国情怀,没有社会责任感,做不到!”

  孟电集团党委被评为民营企业“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范海涛2011年作为全国劳模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

  特质——顽强精进,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早前曾于2009年4月3日视察新乡县刘庄,握着村党委书记史世领的手说:“你父亲的名字,我很熟悉,他的事迹我也很熟悉。一个50年代的老典型,不断地与时俱进,使我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要研究怎么做到的与时俱进。老支书的楷模作用,这次来看一看,我也是慕名已久,了却心愿啊!”

  这也是世人都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在新乡,一面红旗飘扬50年不倒?为什么在新乡,又有更多红旗飘扬,风展红旗如画?

  2016年3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在新乡调研时说:“新乡先进群体”,是个宝贵财富。共同的一点就是,都有一个好的党组织,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吴金印当年以史来贺为榜样,裴春亮又以吴金印为榜样,这里面有个传承。

  曾于1990年10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史来贺,用一套完整而深邃的实践经验体系,为中国村支书留下了一种生存发展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安身立命之道,使之可学、可循、可操作、可效法。他身边的“新乡先进群体”成员之间,更有着天然的趋同,他们互相领悟、吸引、参照、效仿、竞争、激励、督促、团结、凝聚,以长期保持高度一致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理念、意志、作风,形成了共同的成长规律,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屡试屡验,屡战屡胜。

  跟党走,与群众近,能干事,干净,是社会上下对“新乡先进群体”最简洁直白的总体概括。具体可以归纳为:

  信仰——一心一意跟党走,践行宗旨不动摇;道路——认准集体致富路,扶贫济弱求大同;作风——坚守乡村不挪窝,踏石留痕敢担当;意志——风浪自有主心骨,实事求是不折腾;谋略——创新思维办实业,与时俱进大跨越;品格——廉洁克己守清正,引领乡村新风尚。

  而在这些共同特性之中,处处贯穿着一个俗语——“死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新乡先进群体”,一向敢于、善于、精于与任何艰难险阻“死磕”。

  这符合他们的性格。中国的命运离不开农村、农业、农民,在农业大省河南更是如此,“新乡先进群体”看准这一点,勇担使命,稳扎稳打。尽管进城、提干、升迁等机遇屡屡找上门来,但他们几乎如出一辙地“恋家”,大多数是土生土长,坚守家乡不挪窝;少数在外事业有成后,又归乡反哺造福乡亲。当然,选择乡村就等于选择了吃苦受累,而这恰恰是愚公后代们最不胆怯的挑战。他们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主攻对象是穷山恶水,主攻方向是脱贫致富,往往径直从最大的民生难点切入,不惜用最原始的工具和方法,以血肉之躯抗衡强暴的大自然。不投机,不取巧,不搞形象面子工程,不尚空谈,心无旁骛,实打实,硬碰硬,没有短期行为,都是长线壮举,完成了一些震惊世人的大手笔。所以,当举国实施精准扶贫之时,他们早已先行一步,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这也出于他们的睿智。史来贺毕生总结出了“两个一”和“三个关系”:“一切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一切从维护和发展当地百姓的利益出发。”“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与本村实际的关系,二是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三是有主心骨与不断创新的关系。”这也成为“新乡先进群体”的共同信条。所以,在正确的政绩观和义利观之下,他们看得透,走得远,实事求是,讲究策略,防范被变幻的时局插上一时的政治标签,既不刮风,也不跟风,有恒产,有恒心。即使遭遇打压,也有主见,有定力,不迷失奋斗宗旨,不偏离发展方向。在城市、乡村、政坛、市场之间,既谨慎从事,又游刃有余,营造出了生存发展的理想状态。同时,他们始终以社会主角的自觉意识,代表广大基层民意参政议政,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抓农业,八九十年代抓工业,二十一世纪以来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新乡先进群体”始终代表乡村先进生产力,哪一步都不停下来、也停不下来。尤其在改革开放时代,干事创业的优秀潜质更加爆发,所在乡村都是当地的经济热点区域,开展如火如荼的明争暗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志向、大谋略、大动作、大成就,踢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的既定目标,是成为具有巨大经济实体分量的综合先进典型。

  ■一个人,一个村庄,1.5平方公里,50年,这是史来贺的主动选择。上级1953年调他当国家干部,1957年破格提拔他当专区农业局长,他都谢绝了。1965年接受任命进城任新乡县委副书记,还兼任刘庄生产大队支书,不久“文化大革命”动乱,他被打成“黑劳模”“走资派”游街挨斗,深夜骑上自行车带着行李永远回了刘庄。1977年以后先后任新乡地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都在刘庄办公。

  在电视剧《巍巍昆仑》中,看到毛主席挥毫写下“永远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他忽腾站起来,热泪盈眶迸出一句:“毛主席啊,最了解中国国情,最了解农民!”他说:“如果农民一直过不上幸福生活,那就是咱共产党没本事!”他和两个儿子如果单干定能轻松致富,他却说:“个人富了,大多数人还穷,吃饭不香,躺在床上也睡不好觉呀。集体搞好了,群众富了,个人也就富在其中了。”

  “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他带领刘庄人苦干20年,凭着铁锨荆筐独轮车,把碎成700多块的1900亩耕地平整成了四大方丰产田,率先实现亩产超吨粮、超双百斤棉。其间刘庄集体经济渡过了四次险关:

  1956年,刮起“小社并大社”之风,区里将8个村30多个初级社合并为夏庄高级社,提名他当社长。他却弃大求小,坚持刘庄“一村一社”。夏庄高级社一年解体,刘庄保住了羽翼未丰的集体经济。

  1961年,农村推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从生产大队核算退为生产队核算,他又弃小求大,坚持以大队为基础,并向在七里营公社蹲点的谭震林副总理汇报,刘庄作为“不退”典型上报中央获得肯定。

  “文化大革命”时,郑州、焦作、新乡的红卫兵到刘庄“点火”,村里造反派贴史来贺的大字报。他力挽狂澜宣布:“刘庄绝不能乱,今后写大字报的,自己买纸买笔;外出串联的,生产队不记工分、不给盘缠。”尽管他被当作“唯生产力”代表革出了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列,刘庄却拉开了发展工副业的序幕,并盖起了集体新村。他说:“牌子、名声不值一个钱,能给群众办几件好事,比啥都值钱。”

  改革开放之初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各级领导一拨一拨到刘庄敦促劝告分地。按当时的思维定势,谁不分地就是对抗中央。天大压力之下,这是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刘庄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工林牧副占总收入的70%,2/3以上劳力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出现了阔步前进的势头。群众大会上,史来贺把中央文件里200多字的一段话背了出来:“应从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允许有多种经营形式、多种劳动组织、多种计酬办法同时存在”,“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结果除了两户单干,全村300多户达成共识“不分”。刘庄成立农工商联合社,很快成为河南第一个“小康村”。

  连刘庄小孩子都记得村东北角那一眼亮灯的窗户,村民们说:一年365夜,俺们全村都睡了,只有老史成夜成夜不睡为俺们操心。他坐乡下而观天下,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审时度势,以丰富的社会经验洞幽烛微,使盲目的“一刀切”总在刘庄切不下去,集体经济免去折腾、未伤元气、没走弯路。他深知,刘庄这面红旗,不进则退,退则必倒,因此所有思考都是为了与时俱进,使刘庄始终走在全国农村前列。

  上世纪80年代初,刘庄一度追赶潮流,腐竹厂、啤酒厂、食品厂、纤维板厂、化工厂、高级卫生纸厂盲目上马亏损。198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给史来贺回信,鼓励“刘庄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对广大农民是个有力的鼓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考察刘庄时说:“老史啊,你这个经济实体实力雄厚,要办就办大企业,小企业让给周围村子去办。”

  史来贺心胸豁然开朗:“创大业,作大难;创小业,作小难;不创业,穷作难。”刘庄瞄准高科技生物医药大企业,村集体出资加上村民集资共460万元,河南新乡华星药厂1986年投产。可农民上岗没经验,10吨大罐染菌倒掉一罐就是2万多元,急得车间主任号啕大哭。史来贺这个只读过私塾和扫盲班的泥腿子,天天戴着老花镜啃专业知识,床头书堆里有遗传学、栽培学、气象学,也有马列政治、管理科学、《孙子兵法》。1988年他又提议投资1700万元上药厂二期工程,村民中阻力很大,他就与全村300多户每家签订“不平等条约”,赚了全归集体,赔了他个人承担。从此在刘庄900亩工业园区里,华星药厂健步如飞,7年上了四期工程。到他病逝时,药厂已成全国最大的肌苷生产厂家之一,青霉素原料药年产量居全国第三,出口创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年产值占全村总产值80%以上。

  2003年4月23日,肺疾医治无效的史来贺,临终把呼吸机的金属插管咬得格格响,直至咬扁。大儿子史世领捧着他的脸,泪如雨下:“爸,你要交代的事我知道了,我一件一件对你说……”那是他反复交代的三件大事,一是到2005年,实现华星药厂青霉素原料药万吨产量,刘庄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达1亿元;二是建好400套村民别墅;三是刘庄建成现代化农村还有一段路要走。听儿子讲完,他溘然长逝。

  ■新乡县刘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史世领,在父亲史来贺去世后,经刘庄全体党员直选,以全票当选继任村党委书记。

  他曾就读郑州工学院电机系。1985年刘庄筹办华星药厂,从外地请来一位工程师,人家先要5万元装修家居,又要抽取前3年利润10%。他父亲一气之下,将正要考研的他火速召回刘庄,赶鸭子上架逼他搞设计。他担任华星药厂第一任厂长,带出了一支颇有实力的技术队伍,把企业命脉攥在了刘庄人手心里。

  他接任的“后史来贺时代”,科技创新味儿更浓,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配套发展的新格局。华星药厂成为全国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出口总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刘庄与军科院、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生物、化学研发中心;又与沿海企业合办国内最大的抗生素药品企业河南绿园药业有限公司,产生多项专利,自主研发的十几个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外。目前刘庄转型处于重要节点,正在探索经济体制、管理机制、“三产”融合等革新。史世领带领村干部走出去学习取经,在河北武安白沙村等先进单位深受启发,正努力增强刘庄的核心产品竞争力,使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创新的红利。

  ■吴金印说:“丧失机遇就是罪人。”他以现代企业家的气魄,成立了唐庄工业园。栽下梧桐树,翩翩凤凰来,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上市企业共40多家,扎堆儿到唐庄镇来了,形成了粮食深加工、矿产开发、产品包装等产业链。其中比利时的全球啤酒“航母”百威英博,2010年到我国中部投资建厂,唐庄镇本不在考察之列,吴金印与市、县领导赶赴百威英博上海总部,在推介投资环境和前景优势后,递上了从唐庄带来的4种水样,请化验是否适合生产啤酒。对方十分惊讶,他们跑遍世界各地还从没收到过水样,吴金印的拳拳诚意打动了他们,投资27亿元、年产啤酒100万吨的项目落户唐庄镇。土生土长的企业“银金达”,从江浙引进专家团队,高科技生产无毒可降解塑料薄膜,目前已是全国同行业老大,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近20亿元,2020年可望达到60亿元。

  唐庄镇还在打造文化旅游小镇、航空小镇、光伏小镇。唐庄机场获批为通用机场,已收到关于航空学院、航空制造、航空装备一条街等合作意向;农村社区别墅开发屋顶太阳能发电,每户120平方米年收入700元,企业和政府也受益;一年一度的“中国卫辉唐庄桃花节”已举办20多届,16000亩桃园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果商纷至沓来。在全镇“一村一品”的竞赛中,有的机器人企业已投产,有的楸树基地育苗已供不应求。

  吴金印设想到2020年,唐庄镇力争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纳税10亿元以上,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

  ■凤泉区耿黄乡耿庄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耿瑞先,任凤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联合作出“开展向新乡市耿庄村党支部学习活动的决定”。

  他参军4年以代理排长退伍务工经商。到1995年,耿庄集体账面只剩700元,却欠外债168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村领导班子近乎瘫痪,干群关系紧张,村支书家中16岁女儿被炸死,村民把集体3000棵树一夜砍光……26岁的耿瑞先看不下去了,不顾父亲劝阻,向耿黄乡党委递交自荐信,当选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9名成员中有8名退伍兵,平均31岁。

  他们热情创业,与毗邻的白鹭化纤集团商谈办二氧化硫厂。耿瑞先倾尽家里11万元老底儿,战友们凑足100万元。谁料厂子刚开工,就因属于污染型企业被关停了。年轻人痛定思痛,创新思维,在耿庄唯一资源——土地上做文章。耿庄距新乡市区仅10公里,城市规划道路穿村而过,他们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外部合作开发农村房地产;内部成立耿庄集团、耿庄土地资源股份公司,村民人人拥有村办企业股份。同时开发800亩废弃的坑塘荒坡,以高效农业、绿色生态为特色,建起了集游览、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度假园区,那年“十一”黄金周开园就收入33万元。耿庄成了“新乡后花园”,仅元宵观灯门票就收入50多万元……如今,股份分红、劳务收入、第三产业收入构成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性格沉稳的耿瑞先说:我会徐徐地把耿庄村做得更强更大。

  ■裴寨原是吃救济的省级贫困村,村民大多住窑洞土坯房。裴春亮个人捐资3000万元,无偿赠送乡亲们一个集广场、住宅楼、办公楼、小学、幼儿园、卫生所、超市于一体的裴寨新村。村民搬进160套联排双层楼房,而且每户都有了裴春亮请市房管部门专门颁发的房产证

  他一上任就飙出了超常速度:盖新村,钻深井,成立春江集团,建商业街、水泥厂、蔬菜大棚、花卉基地、裴寨水库,兴建的77平方公里宝泉风景区成为旅游热点,与广东企业联办的珠江村镇银行已开三四家门店,跨境电商去年“双11”线上线下卖出26万元土特产。

  2010年,张村乡总共24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有23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迁入裴寨社区,裴春亮任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居民由原来裴寨村不足600人猛增至1.5万人,他带领干部群众制定规划:以一条穿村公路为中心,形成西侧工业、东侧高效农业、路中商业的产业格局,让社区居民“在路西当工人,在路东当农民,在商业街当商人,在春江集团当主人,在社区当城里人”。如今,农业种植、蔬菜花卉大棚、水泥企业、水力发电、跨境电商、旅游、金融等多元经济蓬勃发展,社区居民2017年人均收入达1.3万元。

  ■1981年早春,刘志华抱着孩子闯北京,直奔公用电话亭,找到崇文门菜市场、朝阳区副食品采购站,送上的腐竹样品每斤比流行价贵三四角钱,居然一路“绿灯”!京华腐竹一度占到北京市场80%的份额,还登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的礼品专柜。村民小组又办罐头厂、豆浆晶厂、日用化工厂、纸箱厂、机械厂,1984年成立河南省京华实业公司。后来创办有色金属深加工的镁业公司,精细镁粉生产线年产超万吨,成为出口创汇的全国主要镁业基地之一。

  刘志华牢牢抓住小冀镇这一块通衢宝地,这个繁华的集镇曾是新乡县政府所在地,常住数万人口。她1985年捷足先登,辟出40亩地建集贸市场,门市摊位仓库出租一年收入30万元。90年代初又建4A级京华园,成为全国农民旅游示范点,后免费开放。周边的宾馆、矿泉疗养院、影院、建材市场成了“摇钱树”。

  2010年,京华实业公司连同它所在的东街村,扩展为京华社区,年近七旬的刘志华当选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社区建起了配套齐全的每户150平方米高层住宅,还为职工和居民提供经济适用房。

  ■张荣锁退伍后挣了百万家产,曾是上八里镇的富翁老板。担任村支书后,为了凿通挂壁公路,他豁出了性命,也豁出了钱财。工程进行到节骨眼上,村集体资金和300多万元贷款用完了,炸药没了,粮食没了,吃盐的钱都没了。他将自家存折上的72万元一分不剩拿出来,没多久又用光了。他8万元卖掉了价值30多万元的新房子和本田轿车,10万元卖掉了价值30多万元的心爱的石材厂。村民们也纷纷拿出自家存款。有人问张荣锁会不会后悔,他说:“部队经历告诉我,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修路弹尽粮绝的时候,我不做出牺牲,谁做出牺牲?把钱用在乡亲们急需的地方,值!”乡亲们以隆重仪式为他立了一座碑,他把碑推倒了。

  如今,回龙村已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打造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线路,架起了观光索道,挂壁公路成为最吸引人的景点。社区还配备了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卫生室、敬老院、文化广场等,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郑永和1985年从河南省委副书记任上离休,直至2007年逝世前,组织近百人的辉县市老干部服务队,自带干粮进山,为百姓治虫、铺路、挖渠、修水库,并栽培果树6万株,雨季造林11.8万株。辉县百姓把“人民永和”4个大字刻在高高的太行石壁上,至今流传一句话:“拿起白面馍,想起郑永和;拿起人民币,想起郑书记。”

  根基——人民至上,倾情奉献

  吴金印坦言:“‘新乡先进群体’如果说有什么‘秘密武器’,就是依靠群众。”“新乡先进群体”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人民群众是丰沛的生命源泉,是坚强的精神靠山,是深厚的灵魂根基,与当地百姓连心连肝的“新乡先进群体”,正是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版。而新乡这一方热土,具备了一个典型环境所有的优质要素,成就了土厚、水丰、肥足、光照多、气候好的“大田”长势。

  “新乡先进群体”深刻认识了群众的力量,也充分借重了群众的力量,因而特别有干劲,特别有后劲,特别有长劲。闯过大风大浪的亲身阅历告诉他们,什么靠得住,什么靠不住,谁最公正,谁最厚道。所以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当地群众的乡评口碑,非常在意,极其重视,十分珍惜。

  “新乡先进群体”每个典型的出现和成长,都得力于百姓的一步步鉴定和抉择,得力于群众的一次次认可和推举。尤其那些“村官”,都由村民直接票选而上任或连任。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新乡先进群体”的群众路线走得珍重、慎重、稳重。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处理上,一直保持高度的警醒,只有戒骄戒躁的纠错,没有居高临下的犯险。整个群体都像史来贺一样,不唯官,不唯上,唯独对群众有“两怕”:一怕在群众中孤立,二怕在群众中孤独。

  他们敬畏人民,人民拥戴他们;他们信赖人民,人民追随他们;他们钟情于人民,人民爱护他们;他们奉献于人民,人民回报他们。

  “新乡先进群体”心中最大的政治,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他们心中的“人民”,当然包括贫困百姓和弱势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愿看到贫富悬殊,憎恶两极分化,他们坚持走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共同富裕之路。为父老乡亲奉献一片幸福乐土,是他们的生存意义,也是他们的生存意志。

  如果为“新乡先进群体”塑像,应该是一群高擎精神火炬的领跑者。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经济暴发户的面目出现,而是以先进文化的代表这一股“精气神儿”走上社会舞台。最令世人折服的,也最令世人不解的,是他们大公无私彻底奉献的程度。他们自觉、自省、自律,把党性原则举在头顶,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权力乌纱拎在手里,把贪腐陋习踩在脚下,既是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也是新时代乡村贤达,以自身为镜鉴,以自身为楷模,树立了道德新范式,创造了乡村新文化。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永葆先进典型的生命活力,为了确保亲手开创的基业长治久安。他们深谋远虑,营造风清气正的“小气候”,培养薪火相传的接班人,不惜下慢功夫、深功夫,直至在新农村日常生活中形成“全覆盖”“长覆盖”。当村庄变为社区和工厂企业,当农民变为居民和蓝领白领,他们的思想教育也及时跟进,保持持久的先进性,保持强劲的领跑力。

  ■史来贺46岁时,在连夜盖新村的工地上突发心肌梗死,送郑州抢救。外面谣传他死了,村里一位老人闻讯病倒。他病愈后看望老人,老人叮嘱:“可得爱惜身子骨啊,全村人靠你撑旗哩。”一个人撑旗能撑多久?史来贺为此深谋远虑。他总结:“我一生就干了两件事,把群众带到富路上,把群众带到正路上。”

  他每夜入睡前,都对全村300多户“过电影”。村民说:“在咱村是集体致富,不漏一家。全村谁家日子不能过了,老史都过去拉一把。特别是对困难户格外看得重,最牵挂病人、老人、孤儿寡母、残疾人。”同时刘庄“一村帮带13村”,把周边新乡县、修武县、原阳县的13个贫困村,也带入了中等水平甚至先进行列。

  长期超重负荷,耗空了史来贺的体力。老人们喊着他的名字依靠他,其实他也是老人了;病人们拉着他的手指望他,其实他也是病人了。他常掏出救心丸送给需要的人,自己却病到最后还不让人服侍……每天傍晚的下班路上,他随处拣个马路牙子脱了布鞋垫着坐下,男女老少偎过来,说说笑笑一片融洽。他问问老人,逗逗孩子,见了男娃喊小名,见了闺女喊妞,全村1600多口人至少能叫出1000个名字。夕阳下,晚霞里,那是他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光。

  他时刻警惕一些农村先进典型蜕化变质的前车之鉴,防止个人威望形成“一言堂”,越到晚年越注重民主,大事都交群众大会讨论。对接班人问题态度更加鲜明:刘庄产生干部不能个人指定,要集体培养、大家选举,谁能让群众生活富裕,谁能让集体经济壮大,就选举谁。

  刘庄家大业大,史来贺却50年不批钱、不签单。他从1965年起,先后由新乡县委、新乡地委发工资,起初工资比劳力工分收入高,他一连12年向村里交工资,按劳力平均水平拿工分;后来劳力收入超过工资,他又退出工分拿工资。连回村的退休干部、教师都享受的公共福利,他也一点不要。但儿子在厂里随手捡了一根旧铁管修童车,他就让儿子给村里付钱。村里建第一代新村,他最后搬进去;建第三代别墅,他家又是最后入住,可他没能等到那一天,村民们哭着恳求:让老书记的灵柩在别墅里停一停吧。

  他去世后,帮忙整理遗物的人直掉眼泪,在全村最简陋的这个家里,最值钱的是新飞冰箱、18英寸彩电,连个衣柜都没有。他的遗物只有旧草帽、老花镜、放大镜、计算器、手表、小收音机、对讲机、笔记本。村民们说:“咱刘庄一千多口人,谁都没有亏,只亏了一个人,史来贺呀!”他说过:“共产党员只能为党增光,不能以权沾光,不怕吃亏,才能‘说话有人听,号召有人应’。”

  他去世正值“非典”猖獗之际,疫情危急路断人稀,噩耗没有公布。出殡那天,覆盖党旗的灵车在刘庄缓缓走了最后一圈,男女老幼在路边恸哭,工厂职工们趴在车间窗口流泪挥手。去殡仪馆沿途经过七里营、小冀镇、翟坡村和新乡市郊的一二十个村庄,伫立路边送他最后一程的人成千上万……

  ■吴金印的总结与史来贺一样:“把群众带到富路上,把干部带到正路上,是我一辈子的使命。”卫辉市唐庄乡镇干部学院,已被确定为“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分部。

  吴金印经常比喻:“活鱼水中游,死鱼水上漂。”他带领干部长年坚持“四同”:一是同住,驻村要住到军烈属、五保户、残疾人、困难户家里,管工业的住工厂,管项目的住工地;二是同吃,吃派饭群众吃啥就吃啥;三是同劳动,每人自备劳动工具与群众一起干活;四是同商量,重大事情、重大开支由村民集体商量决定。如果村民的思想工作做不通,他不批评,不讲大道理,就住进这些村民家里挑水、扫地,用默默的真诚感化他们。

  吴金印到农户家吃派饭,不仅按规矩付钱,而且每次先往饭锅里瞧,如果锅里比碗里稀,就把碗里的倒回锅里;遇到主人准备了肉菜,他扭头就走。他常帮一对五保老人挑水,老两口听说他要来吃派饭,高兴得把老母鸡炖了端上桌。吴金印说:“你们先吃吧,我出去一下。”老人左等右等出门寻找,发现他正蹲在别人家门口喝红薯稀饭呢,老两口站在他面前哭着不走,他也哭了:“老人家心意我领了,可我是干部,不能搞特殊啊!”

  他到沙掌村蹲点,住进五保老人武忠家里,床挨床陪伴一年多,帮忙挑水、扫地、烘火、喂药、洗衣服。他问老人走路怎么一瘸一拐,老人推说没事儿,他扳起老人的脚,发现脚指甲剜进了肉里,马上烧热水给老人泡脚,又用小刀轻轻修剪趾甲……老人逢人便说:就是亲儿子也不一定这么亲。

  唐庄镇推行田园式城镇化,农村社区通了水电天然气,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医院、超市、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应有尽有。村民社保每月80元、医保每年180元,全由镇政府出钱;而且学生考上大学资助3000元,考上名牌大学资助5000元。居民有活干、有钱赚,山里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乡亲们为吴金印立功德碑,立一座被他撤一座,立几处被他撤几处。后来趁他出差,羊湾村乡亲们把“吴公山”三个大字凿刻在了西山景区最高的崖壁上。吴金印回来后命令马上凿掉,乡亲们只好把“吴公山”改成了“唐公山”。

  ■刘志华把提升农民素质放在第一位。村民人人参与对发展规划、决算计划、规章制度的讨论。村民和职工可以免费上京华实业公司自办的大专班,有培养前途的送往大学深造。全村43%的人取得了高、中、初级职称。教育园区有可容纳5000名学生的高中、初中和设备一流的小学、幼儿园。社区有图书馆、健身房,每天清晨做集体广播体操,每年举办村民普通话大赛、歌咏比赛、技能比赛、体育运动会,逢年过节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并为每户农家订了《民主与法制》《家教指南》《大众健康》《农家女百事通》等杂志。

  ■裴春亮说:“人吃饱了吃好了,还有个精神生活丰富的问题。幸福要靠奋斗、靠信仰。”他记得上小学时,在学校听老师讲《岳飞传》精忠报国故事,回家听广播讲史来贺事迹,后来知道了郑永和,结识了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等,现在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像他们一样,多为没能耐人着想,乡亲之事知无不办、不干不安。他的管理理念,就是进村马路中央的大幅标语“情、德、法治村”,就是村口牌楼对联“重莫如国,栋莫如德”。曾经闹得乌烟瘴气的村子里,宗族纷争平息了,民事调解员失业了,村民都以裴寨人为荣。

  他以扶贫为己任,胸襟越来越广阔。2016年,他到60公里外的辉县市薄壁镇徒步旅游,偶见深山乡亲连100元人民币都不认识,极度闭塞贫困,于是慷慨捐资8000万元,在薄壁镇无偿建起了宝泉花园社区,目前已有104户村民下山住进了社区两层楼房,到2019年457户1700余人将全部入住。他还希望通过裴寨村在新乡境内办的企业和风景区,带动太行山新乡段的十几万深山百姓,帮扶他们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2010年,南李庄村还有不少破房、危房、趴趴房,范海涛决定不让村民拿一分钱,由孟电集团捐资1.6亿元,一劳永逸解决新社区住房。当时正值发电机组上马,资金缺口很大,他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村民大会上宣布:“新社区房子啥样儿?就按我家住的样子盖。”村民们围着北京专家的设计图兴奋不已,也有几人来找他又开不了口,他笑道:“啥事儿直说吧。”年纪最大的老人脸红了:“大伙儿都不好意思再张嘴提要求,但都想是不是能有个地下室放放杂物,哪怕10平方米就行。”范海涛找来设计人员测算,当即拍板:每户增加60平方米地下室。351户村民欢欢喜喜搬进了每户200多平方米的叠加别墅。

  但还有人怀疑范海涛捐建新社区是为腾出土地自己开发做生意。后来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物流中心相继建成,门面房收入全归村集体,人们心悦诚服。

  ■1998年,有人举报以耿瑞先为首的村领导班子贪污公款几百万元。调查组进驻耿庄时,群众不答应了,400多位村民赶到区政府联名递交万言书,打出横幅“耿庄人相信耿书记”。上级调查证实,耿瑞先不仅没有经济问题,而且是勤政为民的好支书。他被市纪检部门评为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党支部书记。

  1999年,耿瑞先带领一群人到湖北襄樊一家阀门厂谈合作项目,回程突遇车祸,4人不幸当场身亡,其中有两位村支委、退伍兵耿伦先、耿学军。当时,耿瑞先悲痛得要朝疾驶的大货车一头撞上去,又吞服80片安眠药被抢救过来。车祸噩耗传回耿庄,全村一片哭声,耿瑞先万万没想到,逝者家属反来劝慰他:小瑞,你这样咱们村谁管呢?我们家谁管啊?你只有带着全村人过上好日子,他们在九泉之下才能瞑目啊!追悼会上,耿瑞先真正明白了前仆后继的含义,他含泪表态:以前我是在用100%的劲头工作,今后我会替离去的战友和同事,用200%的劲头奉献乡亲们。

  大潮走奔雷,时势造英雄。

  数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中,“新乡先进群体”饱经时代风浪考验,锤炼出了属于他们的精神、传统、特质、形态:

  ——爱党、亲民、担当、进取、干净、奉献的“新乡先进群体精神”;

  ——扎根乡土、造福百姓、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的“新乡先进群体传统”;——愚公基因、太行风骨、黄河胸襟、中原气度、时代精神的“新乡先进群体特质”。

  ——老少接力、梯队组合、竞赛互勉、优势叠加、团结共荣的“新乡先进群体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说:“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而“新乡先进群体”恰恰成为这一论断的绝佳证明。

  这一朵“星云团”,是典型群体的异彩纷呈,是优质资源的效应叠加,是先进文化的力量倍增。“独行快,众行远”,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势众力量大,进取心更强,成功率更高,正能量更大,辐射面更广,飞得更高,飞得更快,飞得更远,这就是“星云团”的集群优势之所在。“新乡先进群体”作为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它已活出了超越个体之上的群体的精神,活出了超越个体之上的群体的生命。

  这一朵“星云团”,是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新乡大地上集聚迸发的一个天地精华。“新乡先进群体”意义非凡,对于当地人民,它代表了新乡之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它成为奋斗的标杆和引领;对于新时代,它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这一朵“星云团”,气势磅礴横空出世,令人鼓舞,发人深思。它告诉世人,这个奇迹并非社会政治生态中的海市蜃楼,在真实土地上是可以生根、开花、结果的!

  在滔滔黄河与巍巍太行之间,为了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乡先进群体”这一朵恢弘瑰丽的红色“星云团”,正在飞腾升华,正在光耀天宇!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