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2018年,作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组织京台两地出租车协会互访交流,起草北京·澳门合作伙伴行动交通领域活动方案,故事早在十年前就已悄然埋下了伏笔。她,就是2009年“中原骄子·台湾行”成员中的王珊珊。
王珊珊来自南阳,对于2009年的台湾之行,她这样告诉记者:“那次游学给我的人生带来了’蝴蝶效应’。在台湾的日子给我留下许许多多’忘不了’,正是这些看似关系不大的记忆,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人生道路的决定和选择。”台湾行活动不仅让她体会到了沟通对于消弭文化间误解的重要作用,也深刻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魅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随校青联到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植树,做过北京园博会志愿者;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期间,她不断地解锁文化传播的密码。如今的她努力地向港澳台同行讲好大陆故事,向来访外宾讲好中国故事,做文化沟通桥梁上一块不忘初心、坚持坚守的小方砖......
要怎样延续“中原骄子”的“骄”?寒门贵子,又该怎样保持这“贵”?时隔多年,当王珊珊再次与中原骄子这个亲切的字眼相遇时,她陷入了深思。“我先是在冰心女士的著名篇章《寄小读者》中,找到了一些答案——’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骄子。’我想’贵子’大概也不外乎如此,因为我从那些给过我触动的人身上,也找到了丰富、生动的答案。”
在王珊珊眼里,“骄”和“贵”不是地位显赫、事业有成,而是不论身份、年龄都抱有的谦逊、包容、坚守与担当。此外,她认为在未来,所谓“寒门”的概念也将被重新定义,物质的匮乏与否必将逐渐让位于精神是否富足、独立。
其实,从第一届中原骄子活动以来,400余位参与者已从中学跨入大学、走向社会,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已为人父母。他们开始有能力担负起社会、家庭责任的时期,恰逢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王珊珊看来,改革既有机遇,也包含着试错的代价和不破不立。“作为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生活在新时代是如此幸运,因此我们在努力把握改革开放机遇的同时,也需正视和理解时代变革的阵痛,担负起青年一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