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如何增优势补短板

2018年08月07日16:27

来源:光明日报

  乡村振兴如何增优势补短板

  【经济界面】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距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乡村振兴难点在哪里?怎样通过相关机制创新增优势、补短板?专家日前围绕《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进行了深入研讨。

  1、乡村振兴面临哪些障碍

  【数据】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显示,城乡在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的燃气普及率是村庄的4.26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是村庄的4.67倍。2016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平分别是农村居民的1.6倍和2.1倍。2016年,全国乡村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12.5%,比城镇高2.9个百分点。

  大规模快速城镇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农业农民提高了收入,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日前在京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报告认为,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乡村发展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乏力,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二是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三是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分析,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四大难点:

  一是农民增收难,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短板。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在逐步下滑,农民收入主要是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和第二第三产业的支撑。农民财产净收入虽然增加比较快,但占比很低,城乡居民财产净收入差距依然很大。“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农业发展的难点,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魏后凯表示。

  二是农业农村投入资金不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薄弱环节。城乡在用水、燃气、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城乡居民在医疗卫生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三是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化肥、农药等使用强度较高,给大气、水、土壤等带来严重污染。

  四是农村人才短缺,远远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关键。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科学文化水平和素养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2、补齐短板加快现代化进程

  【案例】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指数”显示,农村发展水平持续稳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6年,全国层面农村发展指数为0.677,比上年提高了0.028。生活水平维度对总指数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9.3%。但与此同时,农村发展水平在地区间的差距略有扩大,城乡一体化成为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发展的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根治农业农村问题的一剂“良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化,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条件,有条件,有能力通过乡村振兴破解乡村发展的难题,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魏后凯指出。

  在他看来,从国家的能力看,现在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从工业化进程看,经济发展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从城镇化进程来看,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将接近60%,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在显著增长。综合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的全面乡村振兴之路就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如何实现?

  报告认为,要从中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的特点,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新动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转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以此来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振兴。

  魏后凯提出,一要始终抓住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近年来,种粮经济效益较低,流转土地的非粮化倾向十分严重,长远来看未来国家粮食安全的形势仍然不可过于乐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稳定粮食产能,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不得违规改变农地的用途,搞非农化和房地产开发。

  “要充分调动农民和新型主体的种粮积极性,保护和优化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支持农民和各类新兴主体利用流转的土地种植粮食,推动规模化种粮。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新兴主体走出去,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境外粮食生产基地。”魏后凯指出。

  二要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魏后凯认为,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前提,科学预测未来中国的城乡人口格局,来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做好产业布局和村庄的整治规划。另一方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乡村全面的建设。“要实行农村偏向的政府公共资源增量配置政策,以实现城乡公共资源配置适度均衡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数量和质量并重。”他强调。

  三要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目前农民增收越来越依靠工资性收入尤其是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这种建立在农业农村之外,主要依靠城市产业支撑的城市导向型农村增收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魏后凯强调,中国的村庄比较多,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村庄,实行分区分类的差别化推进策略,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乡村振兴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3、以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做强做优

  【案例】

  报告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行了评估。报告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包括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五个方面,构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的完整整体。目前中国农村产业现代化进程快速,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村生态现代化进程较慢,农村文化现代化进程滞后,总体上中国正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期阶段。

  据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介绍,中国农业总体大而不强。2017年,我国粮食总量、肉类总量和水产品总量分别为6.18亿吨、8540万吨和的6900万吨,均为世界第一位,人均数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同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013.9亿美元,出口755.3亿美元,进口1258.6亿美元,逆差为503.3亿美元。

  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改变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实施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张红宇认为,乡村振兴最大的动力是创新,主要包括土地制度创新和经营制度创新,例如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如何提升土地资源效率;如何实现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多个主体的融合发展;如何使农业内部的劳动力形成资本,如何发挥工资资本下乡的作用等方面都有许多文章可做。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对振兴乡村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调整区划,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绩效。基本思路就是增省缩市强县并乡,空心化严重的村进行合并,合并后的乡镇着力建好政策服务中心,建设新型社区。这样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精准配置资源。二要推进激励侧改革,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障农村基层干部的工资福利,职称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形成开心、高效的工作状态,让广大干部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三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但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眼下各地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过程中,也出现了乡村振兴技术化、工程化的倾向,把城市规划套用到农村规划中,不考虑农村特色和农民需求,看似顶层设计搞得很好,但实际上却无法落地,这种情况要坚决避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表示。

   (本报记者 温源)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