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乱无章到布局合理 郑州的市场用7年时间“逆袭”

2018年08月10日07:56

来源:大河网

  在郑州百荣世贸商城,商品被整齐归置,购物环境也得到了提升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

  从2012年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靴子落地算起,郑州市场经历了7年巨变。这中间,有市场外迁带来的新颜,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带来的便民,有互联网对传统实体的冲击,有物流园动迁引发的产业集聚。这些动作分别带来的是:布局有序的十大市场集聚区、高颜值菜市场、买卖全球的“一带一路”、逐渐成形的现代物流中心,背后更有从大郑县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迭代升级。

  如果说要为郑州市的7年变化著书立传,那么市场外迁、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一带一路”、物流巨变这些词汇必定榜上有名。今天起,我们就从这几个要素,为您说一说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郑州市场这7年”。

  集市改造

  新建、改建农贸市场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郑州市经开区有个明星菜市场——“东盛四大街农贸市场”,市场里有中央空调系统,门外停车场面积达3800平方米,市场门口设有电子屏,轻轻触摸,可清晰地看到最新蔬菜、水果等商品指导价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

  该市场实行活禽现场宰杀,活禽区实行展示、脱毛、分割“三隔离”,活禽有专门的送货通道,不直接和市场内部接触,避免污染。

  今年河南本土零售巨头丹尼斯也开始涉足菜市场,联手国企郑州市市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推出了菜市场品牌“全日丹集市”,以其“高颜值”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菜市场的传统印象。比如:全日丹集市南彩店采用田园风格的设计,宽敞的走廊、灰白黑色系搭配、整齐排列的食材、干净的仿古地板,让人眼前一亮。

  不管是东盛四大街农贸市场,还是全日丹集市,这些仅仅是郑州市实行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以来的代表。

  2016年共完成改建、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30家;2017年,工人路鲜刻达农贸市场、伊河路农贸市场等20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完成新建、改建。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将达200家左右,实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美好愿景。

  行动今年开始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

  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发布数据称,整治前农贸市场达标率不足17%,经过两年多的提升整治,截至2017年,硬件基本达标率提升到了86%。这中间,单单去年郑州125家集贸市场中,有53家得到整治提升,27家被关停整改。

  业界点赞称,集贸市场整治工作从开始的市民不理解、不支持到期盼整治、拍手欢迎,为方便辖区居民日常生活和餐桌需求提供了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场所。

  一系列关于农贸市场的整治行动已经在路上。

  去年起,郑州推进郑州市农贸市场星级评定,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后,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补;而从今年开始,郑州市市场发展局要在商品交易市场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高于85分的依规纳入“红榜”,低于60分的依规纳入“黑榜”。

  外迁有市场外迁后商户不减反增

  从事进口食品生意的樊玉红依然记得5年前从郑州华中食品城搬离的情景,“两天的时间就差不多搬完了。”2013年11月,位于郑州市航海路与连云路交叉口的华中食品城,整体搬迁至南四环郑州百荣世贸商城。

  “搬到百荣世贸商城后,商户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樊玉红回忆,自家店铺面积由80多平方米猛增至如今的二三百平方米。

  她称,这场搬迁让自家生意年增幅达到40%~50%,客户范围更扩大至新疆、内蒙古等地,“搬进大楼后,外地同行看了都觉得(环境条件)很震撼。”

  对于樊玉红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年期望踏实经营的心愿实现了,不再因为用地不合法而担心突然拆迁。”

  在177家外迁的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中,华中食品城是“搬迁后,商户没有减少一家,反而增加”的真实案例。

  做红酒批发生意的黄志刚称,“刚搬来的第一个月,顺序打乱了,不过只是暂时的混乱期,之后随着产品种类增加、人员增加,利润也增加了。整体搬迁,没有流失一个老客户。”

  做休闲零食销售的李燃烧称,搬迁后,不只经营面积扩大了2倍,就连销售额也增长了3倍。

  成绩7年外迁出230余家市场

  市场外迁对老市场、主城区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在没搬迁之前,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周边以交通拥堵、腥臭难闻出名。“出门臭烘烘、天天乱腾腾”是这里的常态,有居民感慨“宁愿不吃海鲜,也不愿意家门口有这样的扰民市场”。

  2015年12月份,该市场正式关闭,附近居民迎来了正常生活,点赞“以前市场人挤人,现在路上没车了,也没鱼腥味了”。

  华中食品城外迁、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外迁,仅仅是郑州百余家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大潮中的浪花。早在2012年,郑州市决定用3年时间对中心城区177家批发市场实施外迁,由此开启了郑州市史上规模空前的“腾笼换鸟”行动。

  2016年,郑州市又启动大围合区域市场外迁,80家在绕城高速、黄河大堤、万三公路以内的商品交易市场被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进行外迁和转型升级。

  在这场涉及数十万人口的大转移中,商户由最初的不理解到踏上转型路,市场也由当初的硬件老旧、杂乱无章变为业态先进、布局合理。

  “郑州市场外迁走在全国前列,只能摸索着前进。以后洛阳、许昌等地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个人判断也会走市场外迁这条路。现在不外迁,等到以后会出现更大的问题,现在政府等于提前做了。”郑州市市场研究院院长、市场协会名誉会长薛歧庚说。

  数据显示,自市场外迁工作启动以来,郑州市已完成外迁和提升改造的市场有230余家,腾出土地3万余亩,规划的“一区两翼”十大市场集聚区全部开工建设,开建总面积1728.6万平方米(建成总面积1271.5万平方米),累计投资总额约649.37亿元,开业总面积735.8万平方米,入驻商户7万余家,解决就业13万余人,市场集聚效应和转型升级效果初步呈现。

  在总结市场外迁和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这两项工程时,薛歧庚总结称,“这‘一进一出’两个工作,这么早、这么快、这么大力度地进行,我们认为政府的决策和方向是对的,这是建设国际商都的需要。”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