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巧媳妇”工程上马后 留守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年带来总收入超10亿元

2018年08月14日04:0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河南商报记者孙科)

  如今,回到农村,经常会看到村边坐着赋闲在家的妇女,这些留守妇女大部分都是因为需要照顾老人、孩子,而无法外出打工。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闲在家里的妇女既能有钱赚,又能顾家呢?周口市商水县的“巧媳妇”工程让这种想法成为可能。

  案例

  60多岁的老大娘和儿媳在家缝制渔网两人每天能赚80多元

  在商水县练集镇,60多岁的王大娘坐在家里熟练地飞针走线,缝制渔网,她说,自己的儿子在外打工,她跟儿媳妇留守在家,每天两人能缝制20多个渔网,收入80多元钱。

  据了解,这些编织渔网的原材料和工具,是王大娘从邻近加工厂领取的,她和儿媳在家完成代加工后,将成品交给加工厂即可。像王大娘一样,商水县的很多留守妇女都在家从事这项代加工,每个家庭仅此一项,每年就能增加万元左右的收入。

  除了王大娘,老家在商水县白寺镇火烧楼村的张建设也十分忙碌。张建设1996年就外出打工,之后在广东东莞市清溪镇创办鞋面加工厂,2009年又回郑州创办服装厂。

  “我们村和周边,有大量的25~45岁的妇女,她们是一直长期被忽略的潜在力量。”张建设说,这些人又是渴望工作、需要花钱的群体,有的有在服装厂从业的经历,如果把她们变成产业工人,将对带动村里人致富有重要的作用。

  创业

  他准备在家乡创办的这家工厂能帮100多名劳动力就业

  说干就干,在商水县政策的支持下,张建设选好位置,开始了在家乡的创业,“我们的服装厂拟建在一个自然村的南边,那里靠近乡道,交通便利,周围还有许多村,人员居住密集,便于工人上下班。服装加工业又是无污染产业,无噪音、无废水、无废气,是一个既卫生、清洁又安静的行业,不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身为生意人,张建设自然也对工厂建成后的效益进行过计算,他说,一个职工每年可以创造10万元以上的产值,同时可实现1.5万~2.5万元的个人年收入,服装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服装厂建起后可安置5公里以内的邻村100多名劳动力就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就业劳动者的年收入超300万元,可为国家创造年利税100万元以上。她们务工就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不远走,挣钱持家两不误,老人孩子不犯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效果

  就业人员年收入

  总计超过了10亿元

  商水县位于我省东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借助“巧媳妇”工程,乡亲们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自2012年开始,商水县大力发展由留守妇女参与以手工加工为主的“巧媳妇”工程项目。如今,该县“巧媳妇”工程项目已覆盖渔网编织、服装服饰、针织纺织、无纺布制品、箱包玩具、毛发加工、工艺电子、草编塑编、食品加工等20多个领域,初步形成渔网编织、服装服饰、无纺布制品三大主导产业。

  其中,规模百人以上的企业130家,50人以上的135家,10人以上的317家,全县共有“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企业、加工点582家,稳定从业人员11.6万人以上,人均增收1.2万元,就业人员年收入总计超过10亿元,年创产值46亿元,带动近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