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可以这么干”系列报道④|中信重工:新动能催生新利润

2018年08月18日08:23

来源:大河网

  从重型机械到‘重载工业机器人’,中信重工的新产业布局与既有产业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持续性,充分体现了‘智能+’思维。这也契合我们所服务的相关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机器换人’需求。

  ——俞章法 中信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

  □河南日报记者宋敏

  8月15日,在北京启幕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信重工携消防侦察、排烟、灭火机器人,矿山、石化、城市管廊巡检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十余款创新产品亮相,全面展示其特种机器人产业的独特技术优势。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58%,利润增长44.12%。以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代表的新动能,正成为中信重工利润贡献的主体。

  机器人产业链更丰富

  7月1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液压重载机械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验证”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信重工举行。

  当业界和公众的视线还停留在中信重工琳琅满目的特种机器人上时,中信重工又将战略目光盯在了更具创新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重载工业机器人”领域。

  据项目负责人、中信重工副总经理郝兵介绍,该项目将以重载液压机械臂理论研究、机构设计、液压伺服、智能感知、协同控制为主线,拟解决液压重载机械臂“刚—柔”耦合多领域建模等关键科学问题,并将突破5项关键技术,旨在推动我国在液压重载特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达到国际

  领先水平。整个专项已获中央财政经费支持。

  “从重型机械到‘重载工业机器人’,中信重工的新产业布局与既有产业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持续性,充分体现了‘智能+’思维。这也契合我们所服务的相关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机器换人’需求。”中信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俞章法说。

  目前,中信重工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开发出20多种单品,广泛应用于多种危险环境。产品取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外观专利6项,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领先的技术优势,带来的是市场的不断扩大。近两年,中信重工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营销订货实现爆发性增长,已成为企业新的、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智能化打造“最强大脑

  8月16日,位于洛阳市伊滨区的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工厂,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软硬件调试:全自动立体仓库实现智能化配料和运输,工作岛上的工业机器人按设定程序压装、试机……

  深耕特种机器人产业的中信重工,正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为机器人生产配上“最强大脑”。智能工厂拥有数字化物流、仓储、生产线和信息化系统,可以完成不同类型产品、部件的换产和混产,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需求,打造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样板间。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工厂项目入选2016年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投用。

  “智能工厂相当于给每台机器都安装了‘大脑’。”项目负责人曹志斌说,工业化时代,人像机器一样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制造技术将驱动机器像人一样工作。以消防机器人为例,原先八九个工人需要近半个月才能装配完成,智能工厂投用后,装配时间将缩短至少一半。

  智能化工厂改造,为中信重工的特种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智力支持。据悉,智能工厂投用后,预计将使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运营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30%,能源利用率提高20%,不良品率降低30%。

  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除了“洛阳造”,还将有“白俄罗斯造”。今年5月,中信阿姆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入驻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的中白工业园,将扩大企业在白俄罗斯的品牌效应,迎来国际化市场开拓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的新里程。

  随着产业布局的日益完善和特种机器人系列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将为中信重工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专家点评

  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长星

  “非新无以为进。”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是关键,要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让旧动能焕发生机。中信重工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正是我省奋力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面对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中信重工避开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竞争“红海”,以独特的技术优势,进入基于特殊工况和高危环境的特种机器人产业,寻找到一条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市场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是利润的增长。这一切,都源于中信重工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先发优势和可靠应用性能。“传统动能+新动能”双轮驱动,企业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将行稳致远。(河南日报记者宋敏整理)

  相关推荐

  ·“新旧动能转换,可以这么干”系列报道①:城郊煤矿人均工效行业领跑

  ·“新旧动能转换,可以这么干”系列报道②:郑煤集团:老矿企有了新阵地

  ·“新旧动能转换,可以这么干”系列报道③:河南变电站建设“跑步”迈向智能化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