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出彩河南人】从“受助之人”到“自强助人” 农民工党员黄久生待孤寡老人比亲儿子还亲

2018年08月24日18:46

来源:大河网

微信图片_20180824145209

  本网讯(记者贺志泉通讯员晏乾坤)“在我们双柳树镇,黄久生虽说不上是最富有,但是他是最慷慨的人。30多年来,他没有自己辛辛苦苦挣来钱用在个人身上,而是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乡和社会的扶贫济困事业上。”8月22日,在双柳树镇举行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捐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受资助学生晏诚阳在发言中说。

  晏诚阳说,他和姐姐都在上大学,家中还有一个90多岁的奶奶和近70岁的孤寡大伯,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仅靠当教师的父亲养活,生活异常艰难,“二十多年来,如果黄久生对我们这个特殊家庭不断进行资助,我真不敢想象会成什么样子。从小就懂得感恩的姐姐和我就把感恩之心化为了奋进之志,姐弟俩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笔笔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当日,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再次回到家乡双柳树镇,为该镇26名奖优扶困的大学新生送上了5000元的助学金,为41位获评为全镇优秀教师的老师送上了1000元的奖学金,共送去17.1万元的奖助金。

  建久生希望小学 设立奖助学金让青少年儿童“幼有所学”

  “真没有想到我们姊妹俩能同时享受到黄久生的资助,真是太感谢了!”当日,在表彰大会暨捐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柳月月说,她目前在暨南大学读大二,妹妹柳月月今年也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她们俩出生于双柳树镇天桥村楼坊组的一个农民家庭,9年前,父亲因患尿毒症去世。一家人仅靠羸弱的妈妈做家政来维持。每天起早贪黑做家政,双手染上了真菌,面临着废掉的危险,失去唯一的生活来源。黄伯伯了解我家情况后,又将妹妹纳入了他资助的对象,让我们一家非常感动。他仪式上的郑重承诺,有什么困难尽管对我大朋友说,让家乡学子求学历程不孤单,一个不掉队!让她们对未来更充满信心。

  只上过小学妈妈一再叮嘱我们:“你妈没啥文化,可也知道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好好学习,争取成为有更大能力的人,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黄久生一直关心家乡的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捐资改善家乡的办学和教育条件,1999年他就捐资2.3万元援建双柳树镇小学; 2015年晏岗村小学争取到了一个幼儿园项目,但由于无钱征地,项目面临移走。黄久生知道情况后,拿出10万元,促使项目落地。目前,幼儿园已经建成,学校前后两个大操场也由其捐资硬化了。黄久生还承诺,晏岗教育事业今后发展所需资金都由他来援助。晏岗父老乡亲为感谢黄久生的恩情,目前将晏岗小学更名为“晏岗村久生希望小学”。 2016年起,他在镇上设奖助学金,每年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并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三年来,共捐资50多万元。

  “他的大爱精神深深鼓舞和激励了全镇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安心用心教学,学生奋发争先求学,在全镇形成了父子竞赛、母子竞赛、姐弟竞赛、学兄学妹互赛的崇教尚学的良好氛围,向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双柳树镇党委书记齐新峰说,“今年中招600分以上的全县1人,我镇就占1人,去年周家乐考上清华大学,前年任中龙考上了北京大学。今年高观芝老师获得镇优秀教师,孩子也考上了苏州大学,争做优秀双柳人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共识。”

  “与父爱老乡亲当初对我的养育之恩相比,我做的实在微不足道。”

  黄久生说,他1965年生于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他6岁丧母,由于生活难以为继,父亲只好把两岁的弟弟送给了别人。父亲走街串巷,靠给人家补锅镶瓢维持生计,很少有回家的时候。家,对于当时只有6岁的黄久生来说,就是两间破草房和一个4岁的妹妹,苦难中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特殊的人生经历,让黄久生倍感党和家乡人民的恩情之重。他清楚记得,上初一时,学费一块八毛钱。家里没有钱,他只有上山捡柴火,再走十几公里山路,挑到镇上卖给炸油条的,炸油条的见他肩膀上磨得尽是血印子,二话不说就收下了。而且每送一次人家就给他两毛钱。其实他知道,那点柴火在哪个年代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人家是在可怜他、帮助他。

  建久生敬老院 义务赡养 让700位鳏寡孤独老人“老有所养”

  18岁那年,黄久生怀揣着挣钱报恩的梦想,走出大山,他穷而思进,在生活磨砺面前不低头,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成为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破格录取的“农民工学生”。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河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十八大和十九大党代表与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 8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富而思源,从城市反哺故乡,甘心做潢川县双柳树镇贫困群众的“贴心人”,实现了一个由“受助之人”到“自强助人”的人生华变。

  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986年春节,黄久生用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3000元钱给乡亲们买了衣服、鞋,还买了核桃、大枣等土特产,拉了整整一车,全都送给了孤寡老人和需要帮助的乡亲们。看着拿到礼物笑得合不拢嘴的乡亲们,黄久生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黄久生回忆说:"乡亲们都以为我在外面赚了大钱了,其实我一共攒下3000块钱,东西一买,身上也不剩啥了。"从那以后,每逢过年过节,黄久生都要回晏岗村看望乡亲街邻。谁家有困难,谁家遇事了,黄久生心里都有一本账。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1996年起,黄久生将爱心扩展到了整个双柳树镇,全镇700多位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他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22多年从未间断过。22年以来,谁家有困难,谁家遇事了,黄久生心里都有一本账!双柳树镇每一户困难家庭的生计、每一个孤寡老人的冷暖都成为他永远的牵挂!2008 年,他又捐资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赡养让黄久生与老人情同亲人,黄久生也被人誉为“700名鳏寡孤独老人共同的儿子”。

编辑:梁倩文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