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一渤先生:近30年如一日 他用影像书写《吾乡吾民》

2018年08月29日08:12

来源:大河网

  2015年摄于驻马店驿城区。白龙泉桃花节上,女孩在路边卖花。

  1993年摄于确山留庄,农耕文明与现代化耕作方式相互辉映。

  1996年摄于泌阳,这位70多岁老者还在劳动。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首席记者李钊

  被捕捉的“处女作”

  眼看午后的秋光变成了夕阳,就在西边的老乐山头不远处急速地下落。不过,光线还是明晃晃的,大地上的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大了。就在107国道的西侧,出了驻马店市区往南不远的朱古洞附近,一条小河自西向东流去。

  一片空旷的田野上,突然一个姑娘的身影跳进他的眼帘。姑娘正在河边洗衣服,身影随着动作一起一伏,也同时投射到河水里,倒影却随着水的波纹晃悠得厉害,太阳也在水里洗澡似的,跟着晃悠。在远山、村庄的背景下,这幅稍加逆光的乡村场景吸引了周一渤,拿起海鸥相机下车,拍下了这张照片。这便是刚刚学会上胶卷的周一渤,这张照片也便是他的“处女作”。

  当时的周一渤是一家银行的宣传干事,相机拿到手已经快半年了,也没敢开张,一直在学习安装胶卷,看些有关摄影的书籍。没想到这第一张有点“创作”意识的照片,就是他在本土所看到的情景。

  小荷初露尖尖角

  这一年是1991年,他刚刚27岁,已是出版了几本诗集的诗人,在驻马店文艺界小有名气。也就从那一天开始直到现在,周一渤的镜头一直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以及这里的人们。他的这种执着,实际上是有着诗人的气质和底色的。

  21世纪初,周一渤到北京做了“北漂”。在那里,他很快与摄影界的许多著名摄影家、理论家和评论家融在了一起,成了挚友。用他的话说,在北京的10年,实际上就是一个“进修”的过程。在他的《我的镜头离故土有多远》一文中,他写道:“也许是土生土长的缘故,飞出这片林子在另外的天空下盘桓之后,重新投入老窝的森林,才发现身前身后、屋里屋外、田间村头、路边街巷,到处都是独特的景致。”

  诗人与他笔下的故乡

  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关注,从何而来?他写道:“这深厚的黄土地上的每一颗泥沙、每一粒尘埃都来自黄河和淮河。田地里的作物在晚霭中摇曳,远处染着青黛色的岗地、丘陵逶迤起伏。我像故土早已放飞的一只大鸟,一次次在家乡阡陌纵横的乡道上盘旋。向晚的风吹拂着我,在耳边回响的风中,我听到了麦粒在温暖的阳光里鼓胀的声音,还有玉米叶在醉人秋风里沙沙歌唱。隐隐中,我浑身有了一种与故土万物亲和的透彻肌肤的快感,之后便是沉思的内省,脚下踩着的乡土,在我的心里永远是一种积聚的牵扯。”

  作为河南地域重要组成部分的豫南,其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根基,又有楚文化的影响。所以,这里的人们既喜欢吃米,也喜欢吃面,种粮也是五谷杂粮皆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民风民俗在一片“中不中”里相得益彰,繁衍生息。在这里,除了南北分界之外,就连从西往东的地形地势也是由山地、丘陵急转直下,在京广铁路线变为一马平川的坦荡无垠。豫南就像是铺展在这里的千古斑斓画卷,无论东西还是南北,都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过渡和延展、融会和贯通的姿态。这种姿态直达豫南人生活的骨髓,在厚朴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涵盖与包容的精神内涵。一条大河在行进过程中最为壮观的,莫过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最易忽视的却是那承接天水的深潭。

  影像记录《吾乡吾民》

  周一渤在驻马店这块古老的故土上拍摄了近30年的这组作品,被他命名为《吾乡吾民》。作品包括上个世纪9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加速与高速变革、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作为农业大区(大市)的驻马店,其传统的农业耕作生产方式及农村生活方式在整个时代大背景下,迅速被现代化、机械化、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冲击、融合直至取代。“三农”世界,无论从意识、精神、价值观,还是生产力都在顺势而为,发生了历史性剧变。正是这个剧变的时代,千姿百态的世界里,摄影发挥了它记录的最基本功能,也实现了他关注、观察、思考这片浑厚而灵动的土地,及其子民们的最终诉求。

  《吾乡吾民》属于个人书写、个体表达以及自我洞察,又含公共话语、大众视野、民间情怀。在这里,他最看重的是“我”、“乡”、“民”三者之间相互的血肉关联,同时它又是周一渤敬奉昨日历史的一份祭礼,献给天中大地与父老的一段心曲。他说,他在留存天中文化的根脉。

  诚者斯言。周一渤告诉记者,我们的乡情与乡愁即来自于这种根脉,这是一种文化基因,温暖、丰盈、绵长而宝贵。然而,我们更应该弄清楚的是:乡情与乡愁,不是固守原始和传统的东西,它应该是我们昨天的财富,今日的灵魂,未来的方向。它更是我们当代生活中的一种权利,一种底色,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生生不息的天中话语。

  “生活倒回去才能理解,而我们必须活着向前。”(索伦·克尔凯戈尔)乡情召唤乡土重建,乡愁期待城乡共生。周一渤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处于任何境地,只要有吾乡吾民与我对话,再远的距离也会被这样的亲近消弭无形。

  相关链接

  周一渤简介

  周一渤,笔名鲁渤,职业摄影师、独立策展人、摄影批评家、专栏撰稿人、诗人。黄淮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特邀编辑、港深珠澳摄影联盟主席团成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策划与传播(策展)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当代摄影研究会特聘专家。

  1991年周一渤涉足摄影。1982年发表第一篇新闻摄影评论。曾在金融企业做宣传工作16年。历任人文、摄影类杂志高级编辑、图片总监、执行主编和摄影丛书主编。出版和主编诗集、摄影图文书、报告文学及经济、金融论文集20余种,获得各类文学、新闻、摄影奖100余次。2006年《中国模特》获奖,被评为《中国青年》“年度青年摄影家”;2011年《小井:2006》获得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奖,其中6幅作品被丽水摄影博物馆收藏。2015年,策展作品《高中生》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人“飞马奖”。数年来,策展摄影展览50多个,其中李洪远摄影的《中国铁道工》、黎明摄影的《三峡游记》及周国献摄影的《扁担:汉正街的传奇》分获丽水国际摄影节最佳展览奖、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周一渤主要著述有:诗集《最后的旋舞》《田野的守望》等;图文集《绝世珍存之中国民艺》《广西摄影旅游指南》《北京往事》(合作)《仓央嘉措心史》(合作)等;摄影专著《照片门诊部》《家园:生命·危险——直击21世纪精彩瞬间(世界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图文版)》(合作)《值得记忆的照片系列丛书之“生活。映像”100幅精彩生活纪实作品解读》(合作)等;摄影画册《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可可托海)》(合作)《盛世华章——奥林匹克在顺义》(合作)《绿色北京——让生活更美好(国际花博会画册)》(合作)等。

  (本版图片由周一渤先生提供)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