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生僻字——原始瓷提梁盉

2018年09月04日07:50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惟一(图片为故宫博物院藏品)

  “盉”这个字,你认识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写道:“盉,调味也。从皿,禾声。”盉的读音与禾相同,“禾”指五谷、粮食,“皿”指容器、盛器,“禾”与“皿”合起来表示“把五谷所酿之酒放到容器里进行配比品尝”,也就是说盉是用于调和酒味浓淡的器物,为酒器;但考古资料显示盉又常与盘配合使用,有研究者认为应为水器。盉究竟是什么功能,或是二者兼有,至今在学术界仍有争论。

  盉出现得很早,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盉。这件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原始瓷提梁盉,高17.7cm,口径7cm,釉色青中泛黄,施釉均匀;提梁的两端饰有锯齿状的棱脊,浑圆的肚子装饰着水波纹,下有三足支撑,流是兽头造型,另一侧还有一条卷曲的短尾巴,可谓首尾呼应,古朴可爱。

  原始瓷出现于商前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以前由于技术原因,器物造型简单,胎体多有裂纹,釉色很不稳定。战国时期,原始瓷的制作有了很大进步,器形规整,釉层厚薄均匀,釉色青黄,造型多仿当时的青铜器。这件原始瓷提梁盉就出自战国时期,品相上佳,是原始瓷中的佼佼者。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