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出彩河南人】“大老粗”李振岭守护铁路网“心脏” 39年“粗中有细”不犯一错

2018年09月07日13:56

来源:大河网

  前言: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思想,新气象,新作为,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标,新辉煌……

  来到戊戌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走进了一个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新时代,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新蓝图。

  40年春秋弹指一挥间,40年卧薪尝胆谋发展,40年艰苦奋斗沧桑巨变;40年锐意进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与时俱进彰显中国力量;40年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中国贡献;40年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对于河南来说,一带一路、高铁、城市群、航空港、生态、新农村、古村落、新农合、一卡通……熟悉的关键词跃然纸上,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我们从中能感受到改革开放40周年的荣光,更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崭新气象。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我们坚信,中原会更加出彩,中国梦就在眼前;奔跑吧,河南,加油,中国!

  大河网礼赞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豫出彩——中原谱新篇 今朝更好看》,今天推出【争做出彩河南人】之《“大老粗”李振岭守护铁路网“心脏”39年“粗中有细”不犯一错》。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李振岭今年57岁,1979年参加工作,现任郑州火车站运转车间主任,参加工作39年来,他干遍了行车一线的所有岗位,始终保持着一线工人朴实本色,他心直口快说到位,话糙理不糙常提醒,风风火火抓管理,被职工戏称为“大老粗”主任。他带领一帮大学生破解安全难题,开发出行车安全“5C”系统,被年轻人尊称为“创新”大哥。他总结客运“枢纽”接发列车规律,善于突发情况下列车“引流疏导”,被人称为路网“心血管专家”。

  “大老粗”抓管理 25年9091天没发生一起事故

  熟悉李振岭的人都知道,生活上他粗枝大叶,不修边幅,总爱穿着一双老北京布鞋,跑站区下股道。在郑州火车站信号楼,经常看到他一边啃烧饼一边盯作业。就是这样的“大老粗”,伙计们都很“认”,原因是,他抓管理粗中有细,刚柔相济,带出了一支敢拼敢杀,斗志昂扬的运转队伍。

  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0万人在这里乘降,相当于搬走一个小县城。平均每2.25分钟办理一趟接发列车进路,繁忙时段,平均每1.57分钟办理1次接发列车进路,30.68秒办理1条调车作业进路。处在路网“枢纽”,稍微一个纰漏,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国列车安全。熟悉这里工作的人都说,运转人每天都是在“心脏”上做搭桥手术,打通“血管”畅通,维护全国铁路运输秩序。作为手术团队的“主刀”,李振岭首先要求自己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为应对接发列车过程中,随时发生的突发情况,他提出“三不”理念,即不急,不燥,不抢(活),做到忙中不乱,稳中有序,跟着他干的职工都说,李振岭“粗”是对影响接发列车安全问题坚持“零容忍”,他的“细”是为了确保接发列车安全“零失误”。看似“粗”干起“细”,实则是管理的大智慧。

  同时,郑州火车站又是一个办理高铁、动车、普速、城际“四铁联运”的综合性客运大站,列车品种多,接发密度大,办理难度高,要想把不同级别、不同方向列车进出有序安全畅通,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防止列车错办。为此,他提出“看清再办,听清再按,联控呼唤,确保安全”的“防错办四法则”,制定了岗位人员接发列车“三个必须”,即必须掌握各次列车方向,必须认真核对阶段计划,必须说明接车开车方向,有效确保了行车安全。车间连续25年没发生一起事故,实现安全生产9091天。

  “大老粗”搞创新 屡获大奖

  “我不能因为自己年龄大,就固步自封,天天等着船到码头车到站享安逸。只要我在岗一天,就应该抓紧培养一批年轻人,担起复杂多变的安全重任!”李振岭说,行车安全需要经验丰富的“老职工”,更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李振岭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他优化车间值班员年龄结构,积极争取新入路大学生的分配名额,把近年来车间新入职的10多名大学生,充实到一线岗位,精心为他们制定“成长计划”,大胆让他们在岗位上历练,在各项比赛中唱“主角”,使车间值班员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6岁降到31岁。一大批青工在郑州铁路局集团公司接发列车技能比赛中,获得值班员第一名,信号员第一名,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他的思维随着路网“心脏”一起跳动。他把车间十几名大学生和青工召集起来,成立专项创新小组,带着这些与自己家孩子基本同龄的年轻人一起攻坚搞创新。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没有把自己当“长辈”,而是同他们兄弟相称,在一起沟通起来完全没有代沟。他们的研发团队相继研发出了“5C”系统,即:车站接发列车程序安全控制及记录系统(STC),车站行车设备施工维修登记管理监控系统(SERC)。车站行车作业视频监控系统(STVC);车站机车移动跟踪标识系统(SLMC),行车指挥辅助决策控制系统(TADC),这些创新手段,把防止列车错办、机车错挂率降低为零,大大减轻了职工作业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有效卡控了作业安全。

  三年来,在李振岭的指导下,车间开发的“脱轨器状态远程表示装置”“郑州车站调度指挥综合系统”“郑州车站应急处置APP”分别获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体现了价值,更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年龄不是我们成长的‘代沟’,思想是助推成长的力量。在李主任的引领下,我们从一名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从一名参与者成为一名引领者,他的言传身教,放手磨炼是我们一生的财富。”青工刘智洋在该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获奖感言中,道出了他们这些青工成长心声。

  “大老粗”保安全 39年不出一错

  李振岭抓安全“眼高身低”,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眼高”是他眼光高,对待工作标准高。“身低”是他甘作老黄牛,俯下身子务实重干,问题不落实不罢休。虽然身居行车岗位“高龄”,保安全畅通的工作热情一点不比年轻人差,他以站为家,39年来没休过一次假,14235天没休过一次周末。

  2017年10月,郑州火车站进行了一次历时33天的木枕道岔换装施工,这是一次考验技术与胆略的“大手术”,共对73组木枕道岔全部更换为混凝土道岔,施工涉及17个铁路局,共影响旅客列车1200余列,变更运行径路、区段24列,有计划晚点列车139列次,被称为全国铁路历史上一次性更换道岔最多、周期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有计划影响列车最多的一次施工。作为施工的“总指挥”,李振岭本着“旅客安全出行、行车安全畅通、施工安全无误”的理念,细化突发事件通报、交接班、重点列车组织方案提报等18项工作制度。设计制作“三案两图四表”,即每天审核次日施工组织方案、客运组织方案和运输组织方案,分类制订“郑州车站更换木枕道岔施工图册”、“每日道岔施工动画示意图”,逐一明确列车组织方案、日班计划、现场卡控等工作要求,确保措施具体到岗,责任落实到人。33天,共组织接发列车 10000多趟、反方向行车16趟,道岔加锁236个,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新时代的竞争是技术之争、标准之争。为了实现车站接发列车“零缺陷、零故障、零事故”的安全目标,李振岭带领车间以“建线达标年”为驱动,以“郑站通、全局畅、全路行”为突破口和发力点,同步推进安全标准线打造。围绕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设备质量、现场作业、人员素质、安全环境“六个达标”,健全“十大管理机制”,分阶段对标平推检查,建立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设备安保水平,规范职场管理建设,共整改问题约130多项。在他的带领下,高一档、严一格的该站安全标准线建设,展现了交通强国、郑站先行的新作为,也开拓了一条可复制的建标、贯标、达标的“标准之路”。

  平凡之中见精神,应急之中现本色。8月18日、19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商丘暴雨造成陇海线线路封闭,郑州车站100多趟列车晚点,面对运输组织混乱,列车大面积晚点、机车换挂困难等难题,李振岭靠前指挥值班员合理安排股道,优化运输组织,认真审核每一份调度命令,严格卡控每一项工作流程,督促落实每一钩作业标准,确保了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的安全畅通。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个人负责,就是对家庭负责,干了39年行车工作,我唯一做到的就是能够拍着胸脯说一声问心无愧。”李振岭说,“我年龄大了,但我会尽我的绵薄之力让路网“心脏”跳动的更有力。

  39年,他没有休过一次假,见证了郑州火车站站场扩容扩建,设备升级改造,列车升级换代,他是这个车站发展的见证者;39年,他没歇过一个周末,经历了行车手板道岔到6502电气集中再到微机联锁,他是接发列车方式变迁的参与者;39年,他没有出过一次错,感受了绿皮车、空调车、到动车组、和谐号再到复兴号,他是行车安全的守护者。(线索提供:李静)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