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增绿山川平原 十年建成森林河南——《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解读

2018年09月08日09:03

来源:大河网

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对河南省国土绿化、森林城市建设、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及湿地资源保护、林业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推进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全省各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为2018―2027年,前期为2018―2022年,后期为2023―2027年,展望到2030年。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服务省委、省政府打赢“三大攻坚战”中心工作,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以满足人民良好生态需求为总目标,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战场,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扩面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建设中原森林城市群和森林乡村为主要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助力精准脱贫,加快国土绿化,提升森林质量,加强资源保护,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生态文明、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作出贡献。

  总体要求 “三增四转五统筹”

  “三增”即增绿量、增容量、增效益。

  “四转”即从生产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型、从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从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

  “五统筹”即统筹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

  规划目标

  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

  到2027年,全省所有宜林地造林绿化,所有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所有省辖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所有县(市)建成省级森林城市,所有廊道得到绿化,所有县(市、区)实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或郊野公园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到30%,森林蓄积量达到2.59亿立方米,湿地面积达到1200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12.47万亩,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1.4亿吨,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3600亿元/年,森林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河南。

  五年增绿山川平原

  (2018-2022年)

  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人居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初步打造“绿满中原、四季常青、三季花开”的生态景象。

  ●完成造林1244.52万亩森林抚育1968.17万亩退化林修复107.0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6902.9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56%提高3.0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2.19亿立方米●湿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587.63万亩●国家森林城市达到28个(含县及县级市)省级森林城市达到40个国家级森林乡村达到400个省市县级森林乡村达到4000个●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和廊道绿化率达到95%●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2840亿元/年●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1.25亿吨/年

  十年建成森林河南

  (2023-2027年)

  全省所有宜林地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态功能显著提升,湿地功能恢复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增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更加巩固。

  ●后五年完成造林1007.48万亩森林抚育1920.44万亩退化林修复267.51万亩森林面积达到7515.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提高2.4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2.59亿立方米●湿地面积达到1200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50%以上●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12.47万亩●国家森林城市达到48个所有县(市)全部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国家级森林乡村达到1000个省市县级森林乡村达到10000个●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和廊道绿化率稳定在95%以上●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3600亿元/年●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1.4亿吨/年

  展望期目标

  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1%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83亿立方米,建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基本满足区域生态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

  规划布局 “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

  一核

  郑州大都市生态区

  包括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5个省辖市的32个县(市、区),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加强城郊森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营造绿树成林、河流湖泊互联互通的景观,打造中原森林城市群的“绿芯”。

  中华生物园:在郑州航空港区、开封尉氏县、许昌鄢陵县和建安区的部分区域规划建设,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结合河南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的历史传统优势,打造集传承生态文明、科学研究普及、旅游休憩观光、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在黄河郑州段沿岸规划建设,东西长131.18公里,南北宽20.15公里,规划湿地公园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

  一区

  平原生态涵养区

  包括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涉及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5个省辖市的66个县(市、区),总面积6.74万平方公里。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加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推进农田防护林完善和提升,构建平原生态绿网。

  三屏 

  太行山地生态屏障、伏牛山地生态屏障、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屏障

  涉及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许昌、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等12个省辖市的60个县(市、区),总面积8.37万平方公里。

  太行山地区:探索建立太行山猕猴、金钱豹国家公园

  伏牛山地区:建设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观园,探索建立伏牛山国家公园,建立南北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展示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育区、中国森林康养先导示范区等,打造“中原绿核”、生态基石、生物绿色宝库和珍稀濒危植物天堂。

  桐柏—大别山地区:探索建立大别山朱鹮、白冠长尾雉国家公园。

  四带

  沿黄生态保育带:重点打造黄河生态湿地绿带,建设黄河大型湿地公园群。在沿黄河河南段711公里两岸新建湿地公园18个,总面积114万亩。

  沿淮生态保育带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干渠沿线生态保育带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

  多廊道

  以“米”字形高铁、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县道、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等为骨架,建成连通全省的生态廊道网络,总长度11.3万公里。

  重点任务

  总抓手——

  建设中原森林城市群、森林乡村

  具体抓手——“五个一”:

  ●建成一个以国家森林城市为主体的中原森林城市群●100个省级森林城市●100个森林特色小镇●1000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0000个省市县级森林乡村保林、育林、造林、管林,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河南。

  统筹推进五大生态系统建设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工作重点

  规划十大重点工程建设112个重点项目

  1 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

  规划建设任务225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64.34万亩,更新造林485.34万亩,封山育林202.32万亩,飞播造林200万亩。

  ●山区生态林——987.09万亩

  主要涉及伏牛山地生态屏障、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屏障、太行山地生态屏障。加强困难宜林地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灌木林地改造和未达标造林地的补植补造力度。全面开展封山育林。

  ●平原防风固沙林——128.18万亩

  主要涉及平原生态涵养区、郑州大都市生态区以及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风固沙林,提高防风固沙能力。

  ●农田防护林——191.43万亩

  主要涉及平原生态涵养区和郑州大都市生态区。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以乡道、村道和河流沟渠林带作为骨干,完善和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

  ●廊道绿化——190.65万亩

  在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道路(铁路,县道及其以上级别的公路)、沟渠等两侧,通过新建和更新,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

  ●石漠化治理——30.16万亩

  主要涉及伏牛山地生态屏障的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包括南阳市淅川、西峡、内乡3个县及邓州市。

  ●建设国家储备林

  2 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期内建设国家森林城市37个(其中省辖市7个,县、市30个),到2022年,省辖市国家森林城市实现率达到100%。在县(市)层面,2018—2022年新增国家森林城市10个,2023—2027年新增20个。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期内省级森林城市实现率达100%。其中,2018—2022年建成40个,2023—2027年剩余县(市)全部建成。

  ●森林特色小镇建设。依托森林、自然风光等资源,重点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观光,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复合优势度高的特色村镇。规划期内建设特色小镇100个。2018—2022年建设40个,2023—2027年建设60个。

  ●中原森林城市群。依托创建的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加强城市之间成片森林湿地、生态景观林带、绿色生态水网、生态廊道等生态空间的连接,构建互联互通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初步建成生态优美、环境宜居、和谐自然的中原森林城市群。

  3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涉及全省1802个乡镇和46831个行政村,规划造林绿化101.49万亩。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四旁绿化、村屯绿化、庭院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建设路河沿线风景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一批森林乡村。

  建设国家级森林乡村1000个,省市县级森林乡村10000个。2018—2022年建设国家级森林乡村400个,省市县级森林乡村4000个;2023—2027年建设国家级森林乡村600个,省市县级森林乡村6000个。

  4 优质林果工程

  主要涉及伏牛山地生态屏障、桐柏―大别山生态屏障和平原生态涵养区。规划任务623万亩,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区域优势,建设核桃、油茶、柿、枣、杜仲、花椒、山茱萸、元宝枫、石榴、猕猴桃、苹果等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促进果品安全。努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森林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调整林种结构。实现绿化、美化、花化、彩化、果化“五化”协调统一。

  二是完善功能结构。不断满足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防护林、固沙林等多种功能需求。

  三是优化布局结构。努力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全省范围内新造林成林率提高到80%以上,混交林比例达到70%以上,乡土树种比例60%以上,常绿树种比例30%以上,珍贵树种比例3%以上,优良苗木比例90%以上。

  ●森林抚育

  主要涉及伏牛山地生态屏障、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屏障和平原生态涵养区。

  对过密的中幼龄林、新造林进行抚育,提高林地生产能力,抚育面积3888.61万亩。

  ●退化林修复

  对退化林通过补植改造、树种更替等方式进行修复,修复面积374.51万亩。

  ●林木良种培育

  建设和完善林木良种基地39个。

  6 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

  全面提升黄河干流、淮河干流、沙颍河、唐白河、湍河、伊洛河及平原地区等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重点搞好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宿鸭湖湿地恢复与利用、白龟湖湿地保护提升工程、丹江口库区、小浪底水库、南湾水库、出山店水库等大型骨干湿地保护、恢复与建设工程。

  ●2018―2022年

  全省湿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

  对湿地开展生态效益补偿和湿地管护,新建省级湿地公园66个,晋升国家级湿地公园14个

  全省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数量达到107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45个,省级湿地公园62个,基本达到每县一个湿地公园(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目标

  ●2023―2027年

  全省湿地面积达到1200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50%以上

  新建省级湿地公园45个,晋升国家级湿地公园10个

  全省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数量达到152个,总面积达到166万亩,其中国家级55个,省级97个。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

  7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加强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有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建立保护小区或保护点抢救性保护极度濒危野生动物6种和极小野生植物种群9种;新建、扩建和完善野生动物监测站15个和鸟类环志站3个;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建设15个。

  建设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观园,争取建立伏牛山国家公园,探索建设太行山猕猴、金钱豹国家公园和大别山朱鹮、白冠长尾雉国家公园。

  加强原有1931.94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地和480万亩省级公益林地管护,省级公益林地管护面积翻一番。

  保护古树名木86948株,制作古树名木二维码“电子身份证”。

  8 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做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做优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做大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林业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花卉种苗产业。加强牡丹、月季、菊花、蜡梅以及鲜切花、盆花等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加强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的苗木基地建设,增强苗木生产供给能力。形成全国知名的南树北移、北树南迁的引种驯化基地和苗木培育生产中心。规划任务264.8万亩。

  ●森林旅游产业。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2018—2022年新建省级森林公园50个,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达到每县一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023—2027年新建省级森林公园18个,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数量达到185个,总面积467.57万亩。

  ●森林康养产业。以“修身养性、调试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规划期内新建森林康养基地210个,其中国家级50个,省级160个,全省森林康养基地达到225个。2018—2022年新建森林康养基地130个,其中国家级30个,省级100个。2023—2027年新建森林康养基地80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60个。

  ●经济林产品加工业。提升核桃、油茶、油用牡丹、枣等经济林产品企业加工能力,全省经济林产品新增年加工能力200万吨。

  ●林下经济。发展林药、林菜、林草、林花、林茶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到2027年全省林下种养面积达到2012.47万亩。

  ●培育林业产业化集群。全省形成规模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73个。

  ●着力推进国土绿化

  ●着力提高森林质量

  ●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

  ●着力强化资源保护,探索建设国家

  公园

  ●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

  ●推进林业改革创新

  9 林业科技支撑工程

  林业关键技术攻关、应用与示范方面,开展优质用材树种、优良乡土树种、优良木本粮油树种、珍稀树种等新品种选育,林业新装备研发、应用与示范,审(认)定林木良种和新品种等100项,开展重点科技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100项。

  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试验和标准化示范方面,建立试验示范园(基地)500个,制(修)订林业行业标准200项等。

  10 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森林安全保护,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互联网+”林业信息化平台、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林业基层站所、森林公安等建设,对全省93个国有林场,改扩建危旧管护站点用房15.88万平方米等。

  112个重点项目将建设任务落实到重点区域

  ●森林生态系统项目58个●湿地生态系统项目15个●流域生态系统项目6个●农田生态系统项目5个●城市生态系统项目28个★国家重点项目5个★省级重点项目107个

  效益分析

  规划任务完成后,将大幅度改善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每年新增生态和经济效益价值达2994.40亿元。

  生态效益

  每年新增生态效益价值

  2148.04亿元

  新增森林年生态效益价值1263.10亿元

  ●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

  ●净化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护农田效益●森林游憩

  新增湿地年生态效益价值884.94亿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游憩●环境净化

  ●蓄水调洪●固碳释氧

  经济效益

  每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

  846.36亿元

  ●木材●苗木花卉●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

  ●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工业●林业旅游

  社会效益

  ●全省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将年均增加10%以上,造林、抚育、花卉苗木培育等建设任务使得全省每年将吸纳60万人就业。

  ●通过公益林地管护招聘当地护林员,以及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等绿色产业发展,将促进山区、沙区和滩区等贫困地区群众脱贫,预计到2020年全省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以及参与营造林森林经营活动等可以促进30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森林城市、森林特色小镇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人们能够体验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全民共享森林生态福祉。

  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一把手担负第一负责人职责。各地组织编制本地未来十年林业发展规划,分解落实省级规划的建设目标和各项重点工程任务。

  2

  强化责任落实

  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强对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林业约束性指标的重点考核,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目标任务列为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分别签订五年和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有关省直部门协同责任和林业主管部门协调服务责任。

  3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各地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省级预算安排的资金,重点用于公益林、生态林建设管护补助,研究制定对社会造林的奖补政策。

  ●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林业部门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充分吸纳社会资金。

  4

  注重政策扶持

  ●建立健全“以奖代补”机制,奖优罚劣、奖惩分明。

  ●深化林业产权改革。积极探索“政府出地、市场运作、企业投资、农民受益”的造林机制,以机制创新从源头上解决集体林地“三权分置”问题。探索通过置换、赎买、租赁、入股等形式收储重点区位商品林。

  ●落实优惠和政策扶持。对社会投资主体制定扶持政策,解决前期投入无效益、土地流转等问题。用足、用活、用好目前政策性贷款和贴息贷款政策。

  ●制定和完善相关社会化服务政策。建立健全林权抵押物的担保收储平台、碳汇交易平台,完善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与交易平台。

  策划:光增云赵义民柴明清编辑:陈慧 美编:单莉伟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