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收视率就不播你的剧 导演郭靖宇再揭“收视率造假”遮羞布

2018年09月17日07:40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峰

  9月15日下午,导演郭靖宇在某大学演讲时公开向国内收视率造假宣战,一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9月16日中午,郭靖宇再次发布微博透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央视负责人已介入此事。“收视率造假”是电视圈的顽症,业内人士常年来屡次喊打却又屡禁不止,为何“收视率造假”如此长盛不衰?对电视台和广告商又有何影响?它最终损害的是谁的利益?昨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经过采访,试图还原“收视率造假”背后的利益链条。

  郭靖宇遭遇业内潜规则?

  郭靖宇在微博中指出,在《娘道》开播前,某卫视总监要求其向操作收视率的“大神”出钱购买收视率,对方开价90万一集,80集的剧作要价7200万,并称如此剧集才可以安排播出。

  郭靖宇公开表示,“我今天说的话,都可以负责,主管部门、纪检部门、公安机关都可以来找我取证”。他提及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天盛长歌》,由于发声明不买收视率,结果被剪14集,直接损失破亿。对于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收视率买卖造假内幕,郭靖宇表示:“这个行业再这么乌烟瘴气下去,就彻底没有未来了。”他还呼吁全体同行站在一起,“彻底清除假收视率的毒瘤”。

  郭靖宇并不是向收视率造假宣战第一人,早在2010年,《人民日报》就曾连发三篇深度报道揭秘收视率造假;2012年,制片人王建峰公开举报第三方公司买卖数据;2017年7月,当时被业内称为“新国标”的《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出台,使得收视现象有据可依,收视率数据公司索福瑞多次针对购买收视率的个案进行资料搜集,试图从根源上掐住造假命门。

  这些年来,关于收视率造假的报道、争论和呼吁从未停止过,但从郭靖宇的遭遇来看,造假似乎并没有被遏制。

  “造假的收视率”肥了谁?

  资深电视人“湘人李”认为,目前收视率造假是一个普遍现象,已经对行业产生很大的危害。收视率原本是电视台招商的主要参考数据,但现在很多广告商都不会盲目信任收视率,“成熟的广告公司在谈判时会把电视台提供的收视率打对折进行统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视从业者向大河报记者介绍,目前很多电视台和电视剧公司签署合同时都会附加一份“收视协议”,所以“收视协议”就是剧方在卖剧时,必须向电视台做出收视担保,该剧要达到保证的收视率,片方才能拿到全部的购片款。所以,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全款,电视剧公司会想尽办法让电视剧的收视率提高,向第三方公司购买收视率就成了最为便捷的手段。

  “湘人李”介绍,购买收视率的第一受害者是创作者,这是核心的受害者,使得悉心创作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影视策划人谢晓虎也表示:“购买收视率会影响其他影视公司的创作热情,如果通过买收视率就可以让自己的剧卖得好、播得好,那以后就没有人愿意认认真真做好剧了。”其次受害者是观众,因为观众不能看到真正的精品。广告主也是受害者之一。“很多广告主的50%广告费都是浪费的。”“湘人李”说。

  而受益者,除了各大电视台外,就是收视率第三方统计机构。

  完全杜绝“买收视率”?

  “湘人李”认为,购买收视率要和正常的“收视率策划”区别开,“很多电视台会通过各种策划活动、品牌推广来提高收视率,这是正常的营销行为,但购买收视率是违法行为”。至于郭靖宇的遭遇,“湘人李”认为是行业中的个案,已经不属于“购买收视率”的行为了,而涉嫌“变相索贿”。

  广电总局介入调查是否能杜绝这种行为?“湘人李”认为广电总局只是作为监管部门,并不是司法部门,“有些职能在广电总局管辖范围之外,需要公安机关的彻底调查才能够搞清楚这次的事件”。“所以广电总局的介入也可能只会对单次事件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净化整个行业氛围来讲是不乐观的。”

  目前国内的收视率统计机构主要有央视索福睿、酷云等,“湘人李”认为应该引入多家统计机构,不能让一家公司做到垄断,这样的数据很可能不透明,“比如可以引入尼尔森的数据样本”。影视评论人宋子文之前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目前已经有广告公司在同时购买不同统计机构的数据,既然收视作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那么广告公司就需要综合对比多方数据,尽可能扣除水分,从而得出自己的数据样本。”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