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车钱紧张 帮你“二次贷”?结果交了5万多 连车都没见着

2018年09月19日07:51

来源:大河网

  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刘远怀文/图

  9月17日,从外地赶到郑州买车的陈先生向河南商报记者投诉称,5月底以来,他在河南车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陆续交纳了5.3万元钱,但直到现在,都没有见到车。

  而在今年5月份,河南商报就以《男子郑州买豪车遇“购车陷阱”!交十几万不见车,差点流落街头!》为题做过报道,报道中提到的卖车公司正是陈先生买车的河南车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事件 交了5万多块钱却连车都没见着

  今年5月底,陈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特地来到郑州买车,“朋友跟我说,在车速汽车买车不仅便宜,还可以通过二次贷款筹到钱支付手续费、购置税这些杂费。”

  5月29日,陈先生咨询后,向该公司交纳了风险保证金1万元,签订了“河南车速汽车购车合同”,购买一款总价17万多元的长城VV7超豪型汽车。随后,陈先生又陆续交纳了首付款、购车定金4.3万元,但一直没有见到他选择的白色外观、红色内饰的车型。

  “当时(交3万元首付款时)我跟一个姓肖的经理说我就这么多钱了,再让我交就交不了了。他说到时候购置税啥的由资方(二次贷款公司)的贷款垫付。”陈先生说。但没过几天,陈先生就接到该公司一苏姓经理的电话,“说让我再拿2.9万元,资方那边只能垫2万元。我当时说我没钱再交了,让他再想想办法。”

  因为7月份陈先生肋骨断了住了院,购车一事就拖到了现在。9月15日,痊愈后的陈先生再次来到河南车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却发现展厅前台墙壁上的招牌变成了“河南尚朝名车有限公司”。幸运的是,当时的工作人员还在。但经过沟通,陈先生被告知想买这辆车,他还需要再交6万元左右,因为原本可通过二次贷款筹到的钱现在需要由陈先生自行承担。

  陈先生表示不买了,但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不买的话,1万元的保证金与1.3万元的定金是不退的。此外,还要再扣除服务费近1.4万元。陈先生觉得是卖车公司当初跟他说可以通过二次贷款筹到钱支付购置税等费用,他才决定买这款车。现在是因为卖车公司找的资方不垫付费用,导致他资金短缺,没法再买车,扣他的保证金和服务费不合理。

  说法 工商部门:该公司情况已报到郑州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

  卖车公司:并没有说资方全部垫付购置税等费用

  9月17日上午,在郑州市西三环与中原西路交叉口西南方向,河南商报记者看到了这家门口招牌已经变成“河南吉致1号店”的汽车店。而在5月底,这个招牌上写的还是“车速名车汽车销售”。走进展厅,其前台后面墙壁上的“河南车速名车有限公司”也已经变成了“河南尚朝名车有限公司”。

  面对陈先生的询问,该公司一肖姓经理说:“我当时并没有说资方全部垫付购置税等费用,只是说了资方可以垫付。”

  此前在电话中,该肖姓经理听到陈先生的询问后,还称:“我明确告诉你(陈先生),现在二次贷款一分钱都不给你垫,想买车自己垫钱。”

  肖姓经理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当时(6月份)跟资方谈了以后,资方只垫2万元。资源部的苏经理就赶紧联系他(陈先生),让他过来解决。他当时说住院了,现在他知道着急了。”

  工商局:该公司情况已报到郑州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

  河南商报记者随后将情况反映给了郑州市工商局专业分局投诉中心,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半个月前,他们已经将这个公司的情况报到了郑州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该工作人员称:该公司的经营行为涉嫌欺诈,且工商局下属的工商所多次前去调解都成效不大。

  9月18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来到郑州市工商专业分局,采访到了该局机动车行业管理所张姓所长。张姓所长证实了将该公司的有关情况报到了郑州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

  他表示,这段时间接到了多名消费者对于该公司的投诉,投诉内容主要是:签订空白合同、买车前的承诺不能兑现等。从地域分布上看,消费者以外省为主,涵盖吉林、湖南、山西等多省份。

  此外,河南商报记者从长城汽车4S店了解到,陈先生所买的这款车,厂家并没有白色外观、红色内饰的车型。

  提醒 二次抵押贷款,目前在郑州正规4S店基本不存在

  针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这些问题,上述张姓所长还给消费者提了几点注意事项:消费者在分期购车时,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详细查看合同的内容,查看利息、月供金额、押金、偿还期限等关键信息。

  针对二次贷款的问题,郑州一家大型汽车销售集团负责分期的一名经理说,二次抵押贷款,目前在郑州正规4S店基本不存在,在郑州也很少见。有这样操作的,一般都是不正规的皮包公司。

  而一家4S店的销售经理说,遇到二次抵押贷款这种承诺,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他说,如果车辆本就是贷款买的,车辆的注册登记证书在还完贷款前肯定不会下来,而没有这个注册登记证书,再贷款没有可能。

  对于汽车的二次贷款,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张少春律师认为,二次贷款只要是双方自愿的,不违反法律法规,所有的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有的公司为了招揽扩大业务,觉得用户有偿还能力,就多贷点,这种公司的二次贷款就会有风险,消费者需要谨慎办理。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