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博士丁列明的“药神”之路

2018年09月25日08:10

来源:杭州日报


  丁列明,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02年,他毅然放弃美国绿卡,选择回国白手起家。十余年来,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药的研发,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

  2011年,贝达药业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凯美纳,并一举打破同类进口药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了杭州名副其实的“药神”。

  【寄语新时代】

  2000年,杭州提出“信息港”和“新药港”建设。十几年来,“信息港”已经“起航”,相信在今后,“新药港”也将发挥出无限潜力,推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随着老百姓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丁列明

  回国创业 赶上了发展的好时机

  在杭州,很多人喜欢喊丁列明为“丁博士”。1992年,丁列明远赴美国访学深造,并获得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病理科医学博士,之后在美国医药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工作。

  “在外的那段时间,我每次回国探亲,都要感慨祖国的变化太大了!”丁列明说,2002年实验室取得突破性成果,需要进行下一阶段发展。眼看祖国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他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

  “那时,我们国家的制药产业实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一味地仿制西药不但会丧失中国人用药的话语权,还会削弱在制药领域的竞争力。在全国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坚持自主研发,把中国医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丁列明说。同年,他就带着科研成果和团队一起回到祖国,开始了创新创业之路。

  2003年,他在杭州注册成立了贝达药业,毅然投身创新药物的研发。虽然过程中遇到了技术匮乏、资金断链等方面的问题,但当地政府创新机制,给予有利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其创业团队更加坚定了要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丁列明将贝达药业打造成了一家集研发、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新的高新制药企业。2016年,贝达药业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十年打磨 做让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发展,一直都是艰难的命题:新药要上市,前期必将经历漫长的研究开发、临床试验、上市审批等环节,动辄需要十余年时间和数十亿元的投资。

  经过近十年的磨砺,2011年,丁列明带领团队研发的第一款创新药——凯美纳上市了。该药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并一举打破同类进口药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热议:新药疗效好,价格也比同类产品低60%至70%……一时间,凯美纳成了贝达药业的明星产品。截至目前,该药累计销售收入已超过50亿元,服用患者累计达17万多名,成为了中国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领跑者”。

  伴随着新药“诞生”,丁列明的另一举措同样令人感到震惊和钦佩:推出免费赠药项目,针对使用凯美纳6个月后仍然有效的患者,后续可享受免费用药。至今,已有6万多病人获得了免费用药,贝达药业共赠药337万盒,价值80亿元,大大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

  面对外人对于企业效益的质疑,丁列明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患者吃得起、用得上优质的国产抗癌药。”

  之后,凯美纳还通过国家药品谈判降价54%,并于去年初正式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今年,贝达药业响应国家号召,再次降价3.86%,进而降低了癌症患者治疗费用。

  创新无界 让中国的创新药走向世界

  凯美纳的成功,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

  在丁列明的办公室墙上,挂有一张“X-396上市计划时间表”。“这将会是我们的下一个明星产品。”丁列明介绍说,X-396是新一代的ALK抑制剂,今年年底将在国内完成二线治疗临床研究,我们也计划在年底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上市申请。

  此外,公司在研项目还有30余个,其中进入临床研究的有8项,主要针对抗肿瘤领域。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除了致力于新药研发外,丁列明还在杭州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种下了一颗梦想种子——贝达梦工场。

  这是一个创新药孵化平台,将建立一整条包括医药风险投资基金、创新服务公司及研发、生产、销售外包服务等在内的生物医药创新链条,降低生物医药创业门槛和创业机会成本,促进药物研发成果交易转让,实现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

  用丁列明的话说,“这里是科学家、创业者造梦圆梦的地方,可以帮助杭州乃至全国培育出更多像贝达药业一样的企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今兵强马壮的贝达药业已然成为百姓心中的“药神”,但对丁列明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创新制药,做出更多让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此外,要让中国的创新药走向世界市场,成为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是贝达药业新的愿景。”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