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的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感受深刻,那么自己的父母又有什么对家乡变化的感触呢?10月8日,在郑州地标“大玉米”附近,记者的父亲在镜头前,谈起了四十多年前的郑州见闻,感慨改革开放让这里今非昔比。
四十多年前,父亲正在新密农村当知青,对省会郑州可谓羡慕之极。偶来一次,只做三件事:逛百货大楼、游人民公园、吃合记烩面。
1977年,记者父亲在郑州做的第四件事:与二七塔合影
现在的他自然觉得新密到郑州近在咫尺,可那时交通不便,从新密苟堂乡到郑州,要到新密县城转车,单程就得4个小时。“即使早晨6点乘车,到达郑州也10点钟以后了。”父亲说,一到郑州他即换乘1路公交到百货大楼,完成第一件事——逛百货大楼。当时他也就是漫无目的的瞎转,一来没钱,二来即便是想买点什么也没办法,因为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购物券。“那会儿在农村哪有那玩意,琳琅满目的商品不过是饱个眼福。从一楼逛到三楼(那时好像就三层),再从三楼到一楼,分文钱花不了。”逛毕,便匆忙赶往人民公园,父亲告诉记者,那时候公园不如现在美化的那么好,却有不少动物,主要是冲着看动物去的。从公园的东门进,游一圈,再从南门出来。完成第二件事时,已是下午一点多,便即刻奔向位于二七纪念塔附近的合记烩面馆。当年的饭店也不多,还要排队买票、然后再排队端面。父亲说,虽然当时饥肠辘辘,还要等一个多小时,也不得不等,不然没啥可吃的。
三件事毕,他赶紧往长途汽车站跑,那时一天发往新密的公共汽车也没几趟。想住旅社也并不简单,得拿着单位介绍信,再到位于火车站附近的旅客住宿介绍处登记,再由他们统一安排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