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长久以来,交通闭塞导致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是很多贫困村的一大“痛点”。10月17日,全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现场会暨深度脱贫地区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推进会在三门峡卢氏县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省贫困地区干线公路累计完成里程207公里;农村公路完成里程5410公里;累计完成新建和改造重点民生实事农村公路4340公里。2018年拟退出的33个贫困县和1800个贫困村已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的“三通”目标。
卢氏县范里镇范里路
崔彩朋
昔日为生计牧羊 今日种香菇脱贫
青山绿水前,青砖黛瓦下,老人们在一片祥和中闲话家长里短。几名游客背着相机,按图索骥地将美景收入囊中。这是10月17日大河网记者在三门峡卢氏县杜荆河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见到的情景,而在不远处卢氏县杜关镇民湾产业扶贫基地,异地搬迁的贫困户崔彩朋正在自己的香菇大棚里忙着采摘香菇。
“以前我们家住上山上,家里的收入全靠养羊,辛苦一年到头最多挣个一两万元,遇见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也就收入几千元,通往外界的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出门靠走,通信靠吼,出村的路只能容纳一辆三轮摩托车,赶个集光下山都要40多分钟,孩子上学要赶5里多山路,早上天不亮就要去学校。” 崔彩朋说,现在,赶上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她和村民搬到了山下的移民安置社区,家家都住上了楼房,学校、超市、卫生所就在社区门口。
生活条件改善的崔彩朋也没闲着,去年,她和丈夫利用无息贷款承包了一个香菇种植大棚,公司负责菌棒和销售,自己只负责种植,一年下来轻松收入了2万多元,让她吃了定心丸,今年又承包了两个香菇种植大棚,预计今年年收入可达7万多元。
“借助交通扶贫的东风,我们举全镇之力,完成了全镇所有道路的整修。在县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杜关镇完成了23条31.432公里的道路铺修,完成出境公路两条。”卢氏县杜关镇党委书记张攀激动地向记者描述镇子里道路条条通、养护人人管的新面貌。
据了解,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各地客商的青睐,卢氏县杜关镇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河南信念集团在马院至冠云山公路沿线,开启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辐射带动杜荆河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276户贫困户就地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同时为各村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作出了示范。
乡村公路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
临近深秋,走进卢氏县沙河乡,沙涧公路像飘落在山间的玉带,点缀在秋日硕果累累的农田间。昔日大山深处的一个贫苦山村,因为有了路,贫困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像这样的公路沙河县全乡共建成了104条128公里,近两年时间通车里程翻了一番,通路标准历史空前,惠及12个村142各组3936户群众的出行。
公路通,百业兴。依托交通经络,在沙涧公路两侧已建成蔬菜大棚基地,产值达1130万元,今年以来已有168个大棚种上黄瓜、苦瓜、五彩椒、苦菊、生菜、豆角等蔬菜品种,蔬菜产业逐步由基础化、单一化向熟练化、多元化提升,蔬菜基地也在由规模化建设向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方向发展,实现了交通扶贫长廊与产业扶贫基地的有机融合。
“路通了,信息灵了,客商进来了,山货流通快了,群众脱贫增收渠道宽了。交通扶贫实实在在地成为连接民心、助力产业发展的大动脉。”卢氏县沙河乡果角村脱贫攻坚责任组长刘江华说,以前路不通,新鲜蔬菜卖不出去,现在路通了,他们种植的新鲜蔬菜可以夕发朝至,一早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
从曾经独隐山间的沉睡村落,到如今备受追捧的诗意乐园,“撬动”卢氏县杜关镇一个个村庄“颜值”变化的,正是一条条公路掀起的“美丽风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时常被中国几亿农民挂在嘴边。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四好农村路”让乡村“走得出去”“引得进来”,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
在卫辉,“县级货运站+乡村站点”通过物流货车、农村客运班车将城里的商品送至村民手中,还可以免费帮村民售卖土特产,实现“网货下村”和“土货进城”的购销双向流通。目前,全省建设并运营县级物流中心50多家,从事农村货运的车辆约36.5万辆。
在栾川, 213个行政村全部通达客车,客运线路总里程达3760公里,日运营738个班次,日发送旅客近7000余人次。截至目前,全省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141个,农村客运站1740个,实现了“市有一级站、县有二级站、乡有等级站”的网络布局;农村客车达2.3万辆,班线4237条,乡镇通客车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97.1%。
“交通扶贫是一场艰苦的硬仗,我们必须加快补齐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短板,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关键、尽锐出战,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任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脱贫的满意度,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兴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