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经济委主任孙新雷:河南金融要把握“三个层次”

2018年10月25日07:47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周世龙文朱哲摄影

  “我是学经济学的,金融学脱胎于经济学,也必然离不开供求关系的基础,金融的发展是与实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10月21日河南郑州举办的一场金融研讨会上,学者出身的河南省政协经济委主任孙新雷发表演讲,从经济学基本假设出发,对河南金融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毕业于复旦,曾在郑州大学商学院任教,后任郑州市政府副市长、河南省政府金融办主任等职,孙新雷跨越学界、政界,是河南金融业从弱到强,实现爆发增长的见证人。

  会议期间,他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大到宏观形势、小到公司治理,纵横之间,主张回归本源,用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庖丁解牛,与时下人们常常提及的“第一性原理”不谋而合。

  十年潮起中原金融持续积累势能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河南在经济建设方面,特别是农业领域与交通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近年来河南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总体来说,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国家金融改革实施,也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

  站在历史当下,孙新雷对河南金融业近10年的发展有系统性认知。

  2008年到2010年,河南省政府金融办经过摸底研究,得出河南金融业“四个滞后、一个缺乏”的基本结论:

  “四个滞后”分别是:金融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主要指标是河南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十分落后;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于信贷市场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滞后于中央和其他地方驻豫金融机构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滞后于银行业的发展。“一个缺乏”,则是指缺乏整体性金融发展战略设计。

  孙新雷认为,要改变甚至彻底解决“四个滞后、一个缺乏”,非朝夕之举,需要不断累积势能。

  爆发增长源于需求与供给正馈效应

  孙新雷分析金融问题具有辩证性。他说,金融的发展核心一个在于供给端——金融平台和工具的建设;一个在于需求端——也就是本地企业对金融的需要和偿还能力。

  2010年以后,河南金融业进入集中培养本土金融机构的阶段,就是对供给端的赋能过程。与此同时,一批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相继入豫,形成了各类型金融机构逐鹿中原的新现象。

  后来,全省迎来本土金融机构和全国驻豫机构的大发展。中原银行组建创立,“金融豫军”首次提出,中原证券、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等相继上市,九鼎、洛银金融租赁公司及7家实体企业财务公司成立,各金融业态和类金融业态实现了蓬勃创新。

  这也正是“需求”与“供给”正馈循环、螺旋上升的外在表现。河南产业经济与商贸物流的发展为金融业崛起刷出浓墨重彩的底色。

  总结过去几年河南金融爆发增长的原因与经验,孙新雷认为四个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更多的金融市场主体;二是引进了更多全国性和国际金融机构;三是有效利用了资本市场;四是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金融服务实体“新模式”需把握“三个层次”

  在金融改革与监管背景下,针对“脱虚向实”热点问题,孙新雷认为:需要制度引导,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强化金融的“实体效应”。

  “现在管理层对表外的业务进行了监管,但仍然会有很多金融创新产生。比如产融结合、险融结合等,综合金融服务将会盛行。”

  孙新雷说,未来单一金融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大做强。借助综合金融服务,甚至是非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将会夯实银企关系、拓展客户信贷规模、形成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在未来继续获得金融服务成为可能,这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的“新模式”。

  针对河南金融业发展,他指出应把握“三个层次”:应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的股票市场融资,这是目前最廉价、效率最高的融资手段之一;针对河南债券市场缺口,要积极利用债券市场,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知识普及;积极培育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形态多向发展,同时加强监管和培训指导,防范风险。

  孙新雷表示:地区发展不能紧盯着金融增加值,而需深刻认识金融的内涵,让金融的乘数效应发挥到极致,撬动更大的全局性发展动能。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