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影:父母的40年】曾烫发赶时髦的岳母:逛郑州需要更新记忆 否则就会迷路

2018年10月29日10:4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周末,带着岳母去公园玩,我给她和孩子们照相,照完后,我给岳母看,挑选哪张好,哪张不好。岳母说,现在真方便,在以前照相可不是这样方便的,除非毕业、送别、参加工作等有纪念意义的事,才会去照相馆照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岳母在开封留念。

  上世纪七十年代,岳母刚参加工作不久,每个月只有20多元工资,十几个同事每人兑10元,凑了140元(当时称为“兑汇”,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集资互助形式。)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骑着它就去照了张照片留念。

  1983年,岳母被好友拉去烫了时髦的波浪卷发,转身就去了德化路步行街上的一家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照片。

  那时候,朋友送别,照张照片就是最好的纪念。

  90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走出照相馆在景区照相,照片也有了色彩。

  岳母出生在50年代,是郑州城墙根的“土著”,当过知青下过乡,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历者、见证者、受益者。

  上世纪80年代,岳母在郑州二七广场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上班。岳母说,那时候的郑州很小,骑一辆自行车就能把郑州转个遍。想买东西必须要到二七纪念搭附近的商场才能买到,而现在,不管住在哪里,即使不出门,在网上也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郑州城也“胖了”好几圈,上世纪90年代,去现在的曼哈顿,就是郊区,四处都是农舍和麦田,如今已被围在城市内部。以前的农宅变成了高楼大厦,黄土路也变成了城市的主干道,小鱼塘变成了湿地公园……

  “现在,你们每带我去一个地方,我都要更新一下记忆,否则就会迷路。”岳母说,她以前站在高楼上往下看,一眼望过去满城都是绿色,因为多数建筑都没有树高,如今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树反而显得矮小了。

  岳母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有些东西在变,但有些东西却一直没变,就像合记烩面,这么多年过去了,不但味道没变,吃面自己端的规矩还没变。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