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耿红玲:一颗匠心让国产葡萄酒历久弥新

2018年10月31日11:3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在黄河故道葡萄酒产区——民权县,说起耿红玲,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参加工作至今,几十年如一日从事葡萄酒科研,耿红玲用心血汗水谱写了一页页葡萄酒的壮美诗篇。10月30日,大河网记者跟随河南省网信办和省总工会组织的媒体采访团来到商丘民权,在民权县国家冷冻冷藏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见到了正在实验室忙碌的耿红玲。

  干一行精一行 从小就倾情于葡萄酒事业

  耿红玲说,中国很早就开始引进葡萄栽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清朝后期,在西域经商多年的胡金顶,学到了一手葡萄种植和酿造葡萄酒的技艺。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他回到家乡之后,便在黄河故道上栽培了葡萄,办起了酿酒作坊,取名叫“黄河故道窖藏葡萄酒”。面向市场销售,产品供不应求。清宣统元年(1909年)胡金顶去世后,他的徒弟耿万生(1876—1946)按照师傅的夙愿,继续酿制葡萄酒,改陶瓷瓮为木桶发酵,提高了产品质量。耿万生又把这门技艺传给了他的儿子耿春云。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传人。

  受家庭的熏陶,从学生时代耿红玲就对葡萄酒充满了兴趣,上大学她选择了和葡萄酒相关的专业,毕业后直接分配到葡萄厂工作。她下车间,做过车间主任;进科研所曾担任过科研所副所长,主抓全厂的产品质量;后来一步步走上了总工程师岗位。

FnNQ9uYcfzuA19KZ9KKAQl7o1diK

  耿红玲有一种倔强性格,就是不服输,不信邪,不放弃,别人能办到的事情她要办到,别人办不到的事情她也要努力办到。就是这种倔强性格,使她一步步走向成功。

  开始在车间工作,她身兼多职,常常是这个岗位的工作还没干完,另一个岗位的工作已经在等着她。从配方调配到生产配置,从工艺设计到小试、中试、投产,从原材料检验到过程检测、成品检验,任务一项接着一项,难题一个接着一个。但耿红玲总是满腔热情,一丝不苟,毫无怨言,一项项去完成,一个个去破解。耿红玲常说,苦点累点能算啥?成绩是干出来的,不干什么成绩也不会有。她就是凭着这种对葡萄酒的痴心、执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她给自己制定目标,3年在职读完本科全部课程,自学葡萄酒专业知识,用汗水铺平前进道路。2003年她如愿以偿,考取国家一级评酒师、葡萄酒酿造工程师,成为河南省葡萄酒行业的拔尖人才。

  推陈出新 倾力于葡萄酒研发创新

  耿红玲说,民权有生产葡萄酒得天独厚的优势。葡萄适合在南北纬38-53度的温带地区的气候生长,所有著名的葡萄酒产区都是在这个纬度之间。民权葡萄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无论荒山、沙滩、沟岸、庭院均可栽培,尤其适合昼夜温差大的沙质土壤中生长。在民权,种植葡萄蔚然成风。在葡萄成熟季节,曾有拉着大车去葡萄酒厂卖葡萄、队伍排成长龙的壮观景象。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产生了巨大冲击,一个个洋品牌铺天盖地而来,国产葡萄酒品牌一下子跌入低谷。国产葡萄酒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黄河故道产区葡萄酒如何异军突起,使耿红玲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在想如何才能创新、研发,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区域特色发展之路,如何才能打造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

  熟悉耿红玲的人都知道,她一旦认准的事情十头大马也拉不回来。于是,她常常钻进实验室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多个小时。试验、分析、对比,翻书本,查资料,摸特点,找规律,不弄明白决不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研发团队在耿红玲的带领下,冷谷红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在结合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技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高含量白芦藜醇葡萄酒诞生了。国家葡萄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报告证明,其有益人们身体健康的白芦藜醇含量是普通葡萄酒的27倍以上;桑葚葡萄酒研发成功了。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桑葚本身发酵困难的问题,还丰富了酒的香气,保证了酒的口感,增加了酒的营养价值,一举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87星座”小支葡萄酒上市了,它以适应现代年轻人的口感,承载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而火爆市场,受到追捧。

  短短的几年时间,冷谷红葡萄酒这个大家族产品达到5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冷谷红红了,公司年产值连年保持30%以上的递增速度。

  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 2次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金奖,1次中国国际农产品贸易博览会金奖,2次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3次中国林产品创新奖,商丘市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公司被评为河南省葡萄酒质量标杆企业、河南省十大创新企业、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

FlfAV-DbM_sh5gwnAFeNzpO3i5vU 

   习得匠心 倾注于奉献担当

  对于耿红玲来说,传承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酿制技艺,还要不断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耿红玲将数十年之所学毫无保留地将其传授给了酿酒生产一线的青年工人们,传授给从事工艺、技术工作的大学生们。本着“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精神,为行业界输送了大量人才。

  有人曾经问过耿红玲,你从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精力,总是那么劳心费力,敢于承担那么多的责任。她总是淡淡地说: 身为技术人员,为了公司的发展我们必须去努力、去开拓,去付出。不然的话,设置这个岗位还有什么意义。

  耿红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对工作,对自己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总是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信心满满,处处释放着正能量。

  为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她自费到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发展中心学习,了解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走在行业的前头。

  2006年,国家葡萄酒检测中心要招考葡萄酒评委,耿红玲在全国只聘39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2013年,国家质监局要编纂《食品检验技术》找她约稿,她坚持数月白天工作,夜间写作,高质量完成稿件,由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

  2014年被河南省葡萄酒公共技术研发中心聘请为总工程师。

  2015年被河南省酒业协会聘请为果露酒资深品酒委员。

  2016年被全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聘请为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1)委员,并参与起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生产卫生规范》。

  2017年在行业权威期刊《酿酒科技》发表论文《葡萄酒中白藜芦醇总量稳定性的研究》、《葡萄酒、果酒中挥发酸分析方法的研究》。

  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件件高质量的作品,处处凸显着耿红玲对葡萄酒事业的痴心。

  痴心让耿红玲在葡萄酒事业中不知疲倦地耕耘着。

  “为梦想,奋斗不息;为希望,追求不止。”耿红玲说。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