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力挺河南发展人工智能,给出四大建议

2018年11月02日15:10

来源:大河网

微信截图_20181102143436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春波

在11月1日举行的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多模式系统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建伟接受了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的专访,他力挺河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对于河南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发挥优势、补足短板,企业、政府应该怎么做,张建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河财立方:您认为,目前河南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短板?

张建伟: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制造大省、农业大省、旅游大省,在实用场景以及丰富的大数据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非常好的条件。

目前河南的人工智能的短板主要在于缺少和国际接轨的优秀大学、优秀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缺少包括应用型研究院、聚集产业链的孵化器和有高技术投资经验的基金在内的创新生态。

大河财立方:要弥补现有的短板,河南应该怎样做?

张建伟:这需要在河南找到人工智能不同落地应用的特点,着力引入跨学科的团队,联合国内乃至国际的优质资源,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核心的、共用的关键模块,来打造一个从技术到应用到创新的良好的人工智能生态环境,实现有效的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赋能河南省的农业、制造、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实现真正的提质增效、去本减存。在落地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政府、科学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协同合作,重点培育出一批和垂直领域深度融合的创新的人才,并孵化出优秀的可持续成长的AI公司。

大河财立方:您在对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及企业了解过程中,有哪些发现和建议?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方面,我很欣喜地看到,在河南也有一定数量这类的企业在成长,但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是相对弱一些,水平也参差不齐。

我想对他们建议,一定要联合国内甚至国际的相关科技资源,不要闭门造车,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同质化竞争,要定位独一无二的技术及商业特点,找到自己真正熟悉、有资源、有特点的垂直细分领域,发掘能够深度、跨学科、跨行业融合的任务,来深耕细做。

大河财立方:从省域的角度来看,您认为河南省需要做哪些整体的工作,会更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张建伟:目前,河南很多工业企业对人工智能都非常关注,但问题是比较缺人工智能的资源。我想如何能够利用政府与企业PPP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可以共用的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的研究院,然后再共享这些资源。

这需要河南省来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省、市、区联动,甚至郑州、洛阳、开封的资源都一起互通,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原的生态环境。

要做好这件事情,首先从顶层规划开始,政府要帮助企业、高校,在跨界、跨行业融合方面做一个整体的、透明、具有国际视野的规划,做出河南自己的模式,使得我们在高端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将我们的人工智能的目标得以系统地实现。

大河财立方:在具体的执行上,您有哪些建议?

张建伟:这需要一个政产学研用各方参与的调研和互动的过程,可以做一个整体的统计问卷,征集企业的需求,然后把这些底层收集的数据整理分类,梳理省内、国内和国际的可用研究资源,分析需求和现有技术的差距,同时实现河南资源与全国资源的有效对接,在软硬件共享上实现有机融合,相对较快速地赶上全国乃至国际的先进水平。

现在河南省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高科技研发、产业化以及跨学科领军人才,这也是深圳等高技术发达地区近一二十年高度重视的。和深圳、珠三角相比,河南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农业和门类齐全的制造业,还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些都是河南人工智能应用能发挥出后发优势的基础条件。

大河财立方:在河南人工智能应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张建伟:我们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重点聚焦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如AI信息物理系统的落地。河南省要通过建设人工智能共享技术研究院,同时面向与中国最高水平、国际领先水平的合作,来强化自己的优势。河南应当把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好,依靠河南籍在省外、海外的专家,积极调动他们爱国爱乡热情,为河南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河南也要围绕机器智能研发平台,打造一个由优秀领军人才、孵化器和投资基金共同构成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通过系统的运作,集中资源办大事,把人工智能的技术以及应用创新生态打造好,并立志在未来五到十年,孵化出几家国内、世界知名的AI企业。

责编: 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