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生僻字:汝窑奁式炉

2018年11月06日07:53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惟一(图片为故宫博物院藏品)

  奁[lián]是一种盛放梳妆用品或食物的器物,流行于战国至唐宋时期。这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汝窑奁式炉,形状与奁相似,因此得名。

  奁式炉在北宋开始流行,宋人称它为“奁”“小奁”“奁炉”或“古奁”,作为日常焚香用具。陆游《斋中杂题》写道:“裴几砚涵鹤鹆眼,古奁香斫鹧鸪斑”;侯寊《菩萨蛮·木犀十咏》“熏沉”一阕句云“小奁熏水沉”;周密《武林旧事》所列清河郡王张俊进奉高宗的16件汝窑器有“大奁一,小奁一”;范成大《吴船录》记载其在峨眉普贤寺所见有“奁炉”……

  奁式炉流行时间较长,自北宋起历代均有烧制,流行范围也很广,汝窑、定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吉州窑等都生产奁式炉。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