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情系人民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辛静
我的故事要从之前采访过的一位医生说起。那天我采访的主角儿是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刘恒亮。
初见刘恒亮,感觉他清瘦内敛,不多言辞。但工作起来,却是个“超人”“铁人”,甚至有点拼命。
采访中,刘恒亮的同事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2004年4月的一个深夜,刘恒亮的手机响了,远在300公里外正阳县的一位医生打来求救电话,一名心脏病患者病危!二话没说,刘恒亮立即赶了过去。当地手术条件简陋,也没有X线防护服。怎么办?不手术,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手术,刘恒亮的身体会受到极大地伤害。然而,没有任何犹豫,刘恒亮决定立即手术!之后,在X线的直接照射下,刘恒亮将临时起搏器安全地植入了患者体内。
正是靠着这种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原本岌岌可危的生命重新鲜活起来,从而也诞生了一个个生命奇迹。可为了这些,刘恒亮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从医20余年,他没休过一个星期天,没给母亲过过一个生日,没陪妻子逛过一次街;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参加任何一项娱乐活动,他甚至不会开车、不会发微信……
采访过刘恒亮,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我在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人如此付出而无怨无悔?
有责任,更有爱,满腔的热爱。因为爱自己的患者,他才能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有急诊就随叫随到;因为爱自己的工作,他才甘愿每天早上比正常上班时间早一个小时到病房,20多年年年如此,连大年初一也不例外。
采访刘恒亮,可谓给我上了从业以来、书本之外最好的一课。刘恒亮无疑是位好医生,我问自己,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新闻需要情感和温度。除了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要有对这项事业无限的用心与热爱。
那么,又怎样让自己的新闻之树常青?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给出了答案——勿忘人民。我是人民日报、人民网的记者,也是万千“人民”中的一员。作为中央驻豫媒体,我们有责任扎根中原,服务河南,讲好河南故事。
我想起了去年,为迎接党的十九大,《人民日报》准备出一组“砥砺奋进的五年”特别报道(河南篇)。为做好这组报道,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八路记者分头行动,进工厂、下农村,一次次约采访对象,一遍遍挖故事、细节,几易其稿,终于在2017年8月25日如期推出了这组报道。我们分别从经济布局、脱贫攻坚、依法治国、改善民生等八个方面,全面深入报道了十八大以来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工作思路和经验、亮点。
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我见证了这组新闻精品的诞生过程,真切感受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人民”二字的分量有多重。做新闻,我们要离人民更近些,再近些,永远饱含对党和人民的真情,用心去感受百姓的冷暖。如此,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