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援疆人
郑州电视台王超逸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戈壁,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我们做到了!”
这首河南援疆干部耳熟能详的诗,我第一次看到时,是在新疆哈密的援疆指挥部。去年,我参与了郑州电视台跨越2600多公里的一场直播,正是通过那次直播,让我有机会见证了把忠诚与信念写在新疆大地,把人生大爱洒在祖国边疆的河南人。
选择援疆就选择了奉献,选择援疆,更是一种担当,注定要在危急时刻冲在最前头。
今年7月31日夜里,年降雨量仅有33毫米的哈密,却突遇300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雨并引发山洪,流量达到每秒700立方,十多个村庄、数百名民族群众被水围困,情况万分危急。接到险情,我台记者常伟跟随援疆工作队领队马宏伟连夜赶往灾区。许多道路被水冲断,八十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三个多小时,到达沁城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到处是洪水肆虐过的房塌、路断。电线杆倒了,没有了照明电,他们硬是靠着手机的光亮和喊声抢救受困群众。天亮时,浑身的泥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援疆干部们头皮一阵发麻,湍急的水流早就把道路冲刷成了悬空路,最深的沟壑竟然达到了十多米深,夜里,他们就是在这条悬空的路上一次次救人的。我在和援疆干部常伟的连线中了解到,有近百名河南援疆干部冲进了抢险救灾的第一线,从紧急维修道路,到架设信号塔,从灾区防疫,到安抚受灾群众,都能看到河南援疆干部的身影,他们饿了啃口馕,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分不清是泥水还是汗水。
抢险结束,援疆干部要走了,现场一片沸腾。房倒了,群众没有哭,牲畜冲跑了,他们也没有哭,但看着浑身泥泞,满脸疲倦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要走了,现场哭成了一片。尽管喊不出姓,叫不上名儿,但是群众知道,这些人是河南援疆干部!
援疆是一种历程,不断实现着一个又一个梦想。
人人都有梦想。对新疆的小学生来说,最大的梦想是到北京看升国旗。这种梦想很淳朴,却撩动着援疆干部的心弦,帮助这些孩子圆梦是他们的心愿。2018年7月,报请自治区组织部门同意,36名小学生组成的圆梦夏令营飞抵郑州,来到了母亲河的怀抱,再从郑州赶赴北京。要知道这些孩子可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走出新疆,语言、气候、饮食都需要考虑周全。
凌晨四点的天安门,微风徐徐。兴奋地孩子们戴好了红领巾,静静等待着升国旗那神圣的一刻。伴随着庄严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我们的镜头里,孩子们的笑脸一片通红。新疆小学生古丽孜巴·艾合麦提告诉我:“这一刻,我和祖国的距离最近!”
是啊,河南援疆,像一条丝带一样,把相距2600多公里的河南与新疆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种子,种在了新疆下一代的心中。
作为一名记者,我很荣幸见证了豫哈两地的情深意长,采访的脚步从未停歇,而我们的镜头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