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的背影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侯梦菲
有位新闻前辈曾说过,当灾难来临时,会有两种人逆流而上:军人和记者。
很巧合,我们家,两个人占全了。
我的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而我是一名新闻记者。今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丈夫所在的部队又一次紧急投入救援。熟悉的新闻画面,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两年前我们共赴灾区抗洪的场景。
那年夏天,湖北连日暴雨,长江水位直逼警戒线!驻豫武警部队两千多名官兵紧急驰援,奔赴抗洪一线。我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员。
与此同时,报社也要派记者到湖北采访,我立刻报名申请。除了工作,我是打心眼儿里想离丈夫近一些。可领导不放心我们小两口都冲向灾区,跟我说:不让去,死心吧。
没想到,暴雨从南方逐渐北移。十天后,安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这一次我终于获得批准,连夜奔赴灾区。
到达安阳县后,我们遇到大批的老百姓携家带口,连夜撤离。采访车却逆流而上,赶往洪水最深的崔家桥镇。
车子走在漆黑的乡道上,越往前走,积水越深。车里很安静没人说话,生怕车子在积水中熄火。
可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车子熄火了。打开车门的那一刻,黄色的沙水瞬间灌满车子,我们集体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合力推车。
后来,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我们到达安阳县职高,成为首批抵达灾区的记者。
此时已是凌晨3点,校园却灯火通明。老乡们站在二楼,望着暴涨的洪水,一夜无眠。我们赶紧采访、写稿,想把受灾群众的最新消息传递出去。累了困了,几张椅子拼张床,倒下就能睡着。
天亮了,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整个校园,一片汪洋。来时乘坐的面包车,也早已被洪水淹没。
就在大家焦虑时,校门口出现了一抹橄榄绿。
一个、两个、三个,一群……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解放军来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丈夫的身影。
在部队官兵的帮助下,群众全部转移。可就在此时,崔家桥境内的安阳河决堤了,年轻的士兵们跳进洪水,用身体堵住决口。
看到这个场面,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我的丈夫何尝不是像他们一样,用血肉之躯为老百姓筑起一道安全的长城。
担心丈夫的安全,我赶紧拨打他的电话,无法接通。是啊,忙着抗洪的他那有时间接电话呀。我只能给他留言:注意安全,等你回来。
收起手机,我再次投入到紧张的采访中。洪水冲垮了房屋、道路、电力和通讯,但通过我们的报道,政府迅速调配直升机投放了食品和生活用品,让老乡们暂时渡过难关。
那天深夜忙完稿子,我给丈夫发信息:你都不知道我经历了啥,有多累!但是,当我在灾区看到我们的大河报号直升机也参加空投的时候,真想跟你分享我的自豪和骄傲啊。
第二天,终于收到他的回复:我能体会你的辛苦,因为我们同在一线!我也能感受到你对我的担心,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看着他发来的照片,胳膊被晒得黑白分明,手上打满了水泡。长时间泡在水中,他的双脚上都是一片一片的红斑。
我问他:受伤了,你能不能休息一下?
他只给我回复了两个字:增援!
那晚我正忙着赶稿,突然收到他发来的信息:有事,你先睡吧。
我没放在心上,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湖北荆州大坝管涌了。丈夫和战友们整夜奋战,忙着扛沙袋、抢筑大坝。
最终,管涌堵住了。疲惫的士兵们倒在大坝上就睡着了。南方的蚊虫很多,他们钻进编织袋,把自己裹成了一个个“麻包”。
看到这张新闻照片的时候,我泪眼模糊。我知道,我的丈夫也在其中。那一刻,作为军嫂,所有的委屈和泪水全都化作心疼;那一刻,作为同在灾区的战友,所有的辛苦和汗水全都变成了骄傲。
迎着泪光,我望着风雨中一个个忙碌的背影突然明白,迎着洪峰逆流而上的又何止军人和记者,有死守大坝三天三夜的女镇长,有翻山越岭送出“鸡毛信”的村支书,有进山救援滑入山谷的第一书记,还有用手从废墟中刨出受灾群众的基层民警……
军人和记者,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军人第一时间抵达,是为了救援;记者第一时间抵达,是为了报道。
很荣幸,我们家两个人都占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