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李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河南站记者 王涛
刚才淑君的讲述,让我们再一次被李芳的事迹所感动。
我接下来要讲的,则是发生在采访背后,一段寻找的故事,寻找李芳。
6月11号,我们接到任务刚到现场采访,心中就有疑惑。肇事车只是一辆农用三轮车,怎么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找到医院,医生说,李芳老师脑部颅骨骨折、脑组织大面积出血,可以推断,她是头部着地,也就是说那一瞬间,李芳老师,并没有考虑到如何保护自己,或者没来得及作出保护自己的动作,而造成了头部着地的致命伤。
医生的诊断,解决了我们的疑惑,也让我们觉得震撼。
我们震撼那一瞬间她作出的抉择,我们想知道,是什么让她克服了对危险甚至死亡的恐惧,我们决定,将报道继续深入,把一个突发事件性的报道,延伸为对李芳老师人生故事的挖掘和寻找。
第二天,在学校采访的时候,又有一个事情让我们疑惑,李芳在学校里工作了29年,她和丈夫长期两地分居,而这期间,李芳有机会调回丈夫身边,但是却被她拒绝了,一边是落后的农村,一边是繁华的城市,下班可以家人团聚,但李芳为什么选择留下。
丈夫代业明也曾问过她,李芳刚开始说,她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了,她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不愿意离开,后来她又说自己快到退休年龄了,退休后,再和家人团聚也不迟。
我们对这样的答案还不满足,继续寻找,李芳的同学回忆起中学的时候这样说,“那时的我们正值少年,常常在一起憧憬未来。李芳想考信阳师范,想以后回家乡董家河当一名小学老师。”
而信阳师范学院找出当年的报考志愿保证书,李芳是这样写:“我志愿报考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愿意到边,偏,远,穷的山区任教,一定服从分配!”这是李芳老师的初心啊。
这些话,再次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有一句话这样说,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李芳老师走了30年,回家乡当乡村老师这个初心却一直没有变。
那么,这些年,她在董家河过的怎样呢,我们继续寻找。
一位学生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次她去送班里的语文作业,去的时候,外面下雨了,这位同学就把头发淋湿了,李芳老师看到后很奇怪,为什么不打伞呢,原来学生送作业的时候,双手护着作业本,腾不出手来了,李芳听后,什么也没说。等过几天,这位同学再去送作业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李芳老师的办公室竟然换成了离班级最近的办公室,送作业再也不用担心淋雨了。
身边人都说,她是那样的热爱生活,爱笑,爱美,爱逛街,爱打扮,与人相处总是为别人着想,就在她去世的9天前,她和一位年轻的同事,同一天过生日,她张罗着大家一块聚聚,由于她的年纪大,大家就把生日帽戴在她的头上,然在就在许愿拍视频的时候,她主动把生日帽戴在年轻同事的头上,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但在视频她仍处处为别人着想。
在不断的追寻中,我们的报道也在不断的深入,长达5天的连续报道中,我们采制了10余条关于李芳的新闻,在央视各个频道播放20多次,央视新闻新媒体的报道,相关阅读量超过了3600多万次,超过20万网友为李芳老师点赞。
我们的镜头为我们勾勒出了这样一个李芳,她爱美,热爱生活,从年轻时的梦想就是当乡村老师,她在董家河实现了初心,因此,29年她不愿意离开,她对生活很满足,她见人爱笑,见到新来同事遇到困难,就想帮助他们,她爱自己的学生,见到学生淋了雨,她也不忍心,她甚至替离家远的丈夫承担了养老送终的责任,把公公一直照顾到98岁的高龄,她也憧憬着退休后家人团聚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学生遇到了危险,她没有丝毫犹豫的冲了上去,用力一推,完成生命最后的绝唱。她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