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将为数字杭州提供更多创意

2018年11月15日08:08

来源:杭州日报

  翻过“双11”的日历,杭州由互联网、大数据撬动的年度电商盛宴刚刚落幕,将作为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主会场的国博中心和年会调研点之一的钱江世纪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指挥中心却“心照不宣”地忙碌起来。

  一个多星期后,将有上万名来自国内外的规划师齐聚杭城,共同见证18年后规划盛会再聚钱塘的风采华章。

  钱江世纪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入选年会调研点

  18年前,马云的阿里巴巴在杭州创建尚不满一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大数据和互联网都还是一个个遥远而陌生的词汇;18年后,日新月异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新技术下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电商神话,更成为规划年会上热度持续升温的重要主题。

  日前,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组委会和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了解到,在今年的大会上,将有多场关于大数据、互联网、城市大脑、未来城市等话题的学术讨论展开,为杭州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打造“数字第一城”、智慧城市建设汇聚精彩的思路火花。钱江世纪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指挥中心,作为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技术、发展智能化生态化新型智慧城市而建设的指挥中枢,入选此次年会调研点,将在大会期间,向广大参会者展示杭州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新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社会治理、行业治理的探索和应用。

  “钱江世纪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指挥中心可实现不受空间限制,更具体、客观地从人口、土地、公共设施、综合交通等角度全方位地剖析城市,在规划前期,为钱江世纪城整体设计的规划编制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规划中后期,通过数据方法评估规划方案多方面的合理性,为优化成果量化评判标准。”市规划局(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相关人员介绍说,与此同时,该中心还能满足钱江世纪城的交通、公安、城管、消防、招商等部门大概六十人规模的联合办公需要,为2022年的亚运会提供有效的全面保障。

  众多智慧应用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钱江世纪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指挥中心只是杭州近年来探索利用新技术优化城市规划、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互联网、大数据能够自如应用的前提是一套相同的位置坐标、一个互通的物质空间、一类完整的要素体系标准。”市规划局(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该局于2012年便建设完成了覆盖杭州市域的多时相、多尺度的8类基础空间数据库,以及包含地名地址、建筑物、道路、绿化环境、基础设施等6大类50小类城市全要素基础专题数据,形成了覆盖广、属性全、精度高涵盖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地理市情资源库。“通过综合利用云计算、3S、BIM等技术,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研究和实践,完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杭州、三维公共服务平台、杭州市地理市情平台等四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为全社会提供了精准空间定位。”

  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市规划局(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积极推广信息资源应用,为“智慧城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基层治理”“应急指挥”等众多智慧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支撑,有效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据该局相关人员介绍,11月13日启动的杭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就是杭州在信息、数据、互联网的典型应用。“该平台通过建立数据标准规范、综合数据库、业务协同平台、协同机制,实现城乡空间规划和实施管理数字化,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升级。”

  大数据是传统城市建设走向智慧城市的关键点

  关于新技术在杭州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应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宋小冬举了一个更具体的案例,“我们一组团队利用手机大数据分析杭州轨道交通的客流,另一组团队利用高德、百度的地图、导航数据,分析道路结构如何适应常规公交,可以发现在国内众多城市普遍适用的相关规律。”他指出,以前没有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条件,想要一次调查、分析多个特大、超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是不可能的。而通过新技术发现共同规律,既为城市道路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发展公共交通创造了更好的决策依据。

  同济大学副教授钮心毅指出,“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时代传统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实体城市建设、大数据、IT技术三层面的解决方案。城市规划建设应与IT技术结合、大数据支持城市功能运行相结合,而大数据则是传统城市建设走向智慧城市的关键点。”在他看来,城市规划人员学习掌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并不是要成为数据科学的专家,而是要成为更好、更专业的规划领域专家。而本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必将为规划人更好地探讨、理解新技术在规划领域的应用提供绝佳机会。

  齐聚数字杭城,共襄规划盛举,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师们将碰撞出哪些智慧火花,展示哪些技术应用,收获哪些创意思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寻路中国:从主题之变看发展之变

  记者 孙磊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影响力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堪称群贤毕至。

  有识之士们在该系统交流一年来我国各地在城市规划研究、管理设计的最新成就,探讨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历届年会的主题嬗变,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以来,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的规划理念之变、中国城市的发展之变——

  2012年大会主题“多元与包容”,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多元化、各地城镇化进程中采取的多样化策略,展现了我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社会领域的创新管理。

  2013年的主题是“城市时代,协同规划”,随着人口和经济集聚,区域协调发展与转型重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城市问题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都大幅提升,社会管理方式将不断调整。政府、社会、市场必须协同努力,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规划方必须合作协调,才能助力于解决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2014年的主题是“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对城乡规划改革提出新要求:引领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明晰其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

  2015年的主题是“新常态:传承与变革”,深刻认识并积极适应新常态,将成为我国城乡规划的关键所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手段,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创新思路、推动城乡集约发展;谋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完善各类发展要素的相互关系,增进人民福祉,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的主题“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60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在落实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指导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高效配置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规划在体系构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17年大会倡导“持续发展,理性规划”,提出规划要顺应新形势发展,遵循规律,拥抱不确定性,用更理性的精神、更科学的思维,发挥规划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共享与品质”,规划界巨擘们又将分享哪些真知灼见呢?值得期待。

  自助参会 智能化方式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首次”多多

  本报讯(记者 程鹏宇)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脚步,正越来越近。

  备受关注的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在杭州召开。届时,将召开1场全体大会、1个主题对话、17个专题会议、25个学术对话、2场高端对话以及2场特别对话活动,上万名来自国内外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钱塘江畔,聚焦打造共享城市,积极探讨开创共享经济新模式,提高城市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的共享、包容与和谐。

  “今年的规划年会报名参与人数是历届最多,首次采取了自助参会模式,首次采用了智能化方式,充分展现了杭州的‘共享’与‘品质’。”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组委会获悉,随着会期临近,年会各项接待服务保障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其中,年会自主学术调研已经确定为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专题 、城市有机更新专题、城市新经济专题、创新空间专题、生态文化特色空间专题(以良渚为例)、城市生态公园专题(以湘湖为例)以及美丽乡村专题等8个专题,同时还有17个体验点;为方便报到,会务组在原有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杭州火车东站、杭州洲际酒店、杭州钱江新城假日酒店以及浙江紫晶大酒店等5处报到点之外,新增杭州萧山机场报到点;志愿者也将于近日启动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年会的智能应用程序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年会期间的相关内容都将在该程序中呈现。

  武林门:杭州C位的前世今生

  记者 孙磊

  俯仰千年,武林门作为大运河与城市的水陆接驳点,自古便是杭州C位。

  明《客越志略》说城门内西大街(现武林路),“悉是冬青树”,有如拱门,“人从树里行,不见赤日”;沿街房屋均绿瓦黑门短扉,院栏以蒿草编织、白土粉饰;临街女人环髻低垂,进口胭脂淡扫双颊(“胡粉敷面”);髫龄小儿,雪肤粉团,“甚多美少年”。繁华C位总是簇拥着城里的人尖尖儿,这道理古今贯通。

  杭州城市史研究者曹晓波考证过,康熙皇帝六下江南,五临钱塘;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次次抵杭。御船驻跸卖鱼桥霞湾港,登岸走的也是武林门一路。1689年农历2月13日康熙进武林门,心情大靓,下诏一道:免除浙江一年田赋;赐老者粟米布匹,免除徭役,增加浙江各府童生(秀才)名额。杭人由是在武林门南面为康熙建亭一座,“万寿亭”之地名沿袭至今。

  1925年,武林门建起了杭州总汽车站,此后70余年担纲长途交通枢纽;1958年,老城墙内屠宰场原址上,建起了浙江交通机械制造厂(杭州汽车制造厂前身),杭产汽车就是从这里开往全国。那时节造车,车骨架用硬木,外包铁件和环氧树脂件,铁件全仰仗铜工师傅的榔头,一人一天要敲4000下。1972年尼克松访杭,开道的“钱塘江”牌轿车,就是从这厂敲出来的。

  2016年,武林广场西侧的白鹿鞋城拆除,难题出现了:这里似乎是一块局促又平淡的地块,基地狭长且周边地块建成度高、交通复杂,如何在这里建设公交首末站、公共绿地、商业及办公楼宇呢?

  规划师们首先尊重古城墙文物遗存已灭失的现实,用VR技术再现历史风貌;同时,从时空维度研读用地的未来方向,提取了西湖与大运河的信息,通过叠图法将任务地块进行关联:一道空中步行长廊,沿着古代城墙轮廓建造,天桥西侧联系着桃花河,东侧连接城墙遗址公园及公交首末站,向东北可以到达运河码头。遗址公园、商业街区、办公塔楼,有机串联不落窠臼。

  极目此地,大运河涛声依旧,武林门C位显赫,一个丰富多元极具想象的城市新空间,正从容舒展,释放无限活力……

  碰撞出哪些智慧火花,展示哪些技术应用,收获哪些创意思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