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面可以有书 两部电影里提到的书

2018年11月16日08:24

来源:河南日报

  《人生的意义》

  [英]特里·伊格尔顿著

  朱新伟译

  译林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俞国荣

  介绍电影的书很多,介绍读书的电影还不多见。能够在电影中多植入些好书,向读者推荐阅读,对电影人来说,是比植入名表、名车、名包,更具文化功德的事。

  从观众角度讲,能够在一些商业电影中挖掘出一些读书的元素,不但是一种观影的门道,而且也是一种读书的门道。

  本期两篇文章,就是有心的作者在电影中看到了书。以这样的眼光看电影,或以这样的路径去了解书,岂不是一张票收获了读书与观影的文化双赢?

  本年度看过的影片,有两部挂着“教育”的牌子,实际上却是以主角擅长的动作、打斗为吸睛内涵。但笔者仍推崇它们,因为它们都在影片中植入了好的著作,让观众也知道了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这两部影片,一部是甄子丹主演的港片《大师兄》,一部是好莱坞大片《私刑教育2》。

  《大师兄》虽然秀了甄子丹的拳脚功夫,但片中香港中学会考的考题,提到了一本书:《人生的意义》,这是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的哲学名著,书中展现了莎士比亚、叔本华、马克思、萨特、贝克特等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大师兄》中的那位本已放弃学习的学生,因对有关《人生的意义》这本书的考题作出了超出标准答案的回答,却获得了甄子丹(片中的陈老师)的嘉许,由此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

  至于好莱坞大片《私刑教育2》,是丹佐·华盛顿的动作片续集,虽然不免刀枪齐飞,但也难得地提到了许多文学经典名著。片中因故退出国家秘密组织的男主角,以自己的方式行侠仗义,私下又热爱阅读,亡妻生前与他约定要看完“人生必读的百大书单”。书单中的书籍以自然的方式被嵌入电影情节中,不禁让人佩服编导的巧思。

  电影开头,男主角在开往土耳其的列车上读的一本书,是当代美国黑人作家塔那西斯·科茨2015年获得美国非小说类图书奖的《在世界与我之间》。这本书指出黑人在美国所谓自由、民主的社会中成长的恐惧和无奈。

  男主角看完了这本书,在后面的剧情里又去书店拿了预订的《流浪者之歌》一书,这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是一本以印度、佛教、东方哲学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西方哲学和世界观的心灵小说,小说透过主人公几个阶段的不同生活遭遇,带出不同的体验领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宗教、印度文化、东方哲学的体验、理解和爱慕。在《私刑教育2》电影中,《流浪者之歌》是男主角百大阅读书单的最后一本,电影似乎暗示,读完后,或许他就可以结束心灵的流浪之路了。

  当然电影高潮迭起,其中还嵌入了一本美国黑人作家赖特写的《土生子》,这也是一本影响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经典小说,正符合影片当时剧情的紧张、窒息气氛。影片中最为人熟知的书当属那本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了。当男主角经历了与对手的大决战后,在老家海边村落坐在沙发上,遥望窗外的大海,旁边的茶几上,除了有他和亡妻的照片外,就是这本世界著名的法国经典小说了。小说名字营造的气氛非常契合主人公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通常情况下,经典名著似乎只有在文艺片里才会出现,上述两部以动作、打斗吸引观众的商业片有经典名著的出场,编导无疑功不可没。真希望更多不同类型的影片也能合乎剧情地多多植入经典名著,在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信息。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