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南“新农村现象” 张向持长篇报告文学《根基》讲述初心与民心

2018年11月16日22:4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在河南这片热土上,曾出现过红旗渠精神、兰考精神,如今又有西姜寨现象,从长期“卧地呻吟”到迅速“腾空而起”,西姜寨干群用双手创造着奇迹。11月16日,军旅作家、《解放军报》高级编辑张向持携长篇报告文学《根基——西姜寨现象启示录》回到河南举办首发式,省会各界人士及西姜寨乡群众代表莅临会场共同谈讨该书带来的社会反响。

  《根基》充满“家乡情怀”再现初心与民心

  为了写长篇报告文学《根基》,作家张向持深入乡村近3年,一路跟踪,一路感受,一路思索,终于把耐人寻味的“西姜寨现象”奉献给读者。

  从《解读中原》到《圣殿》再到《根基》,作为少小离家从戎的军旅作家,张向持的笔触多年不移老家河南,“家乡情怀”尽染其中。而不乏有评论家认为,作为姊妹篇的《圣殿》与《根基》,张向持的作品已超越了“家乡情怀”,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深邃的思考触及更重大的主题。

  如果说创造中国文学前一百年高峰的文学作品是以乡土题材为主,那么中国文学现在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从传统的乡村写作开始转向城市书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书写。现如今的文学创作中,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书写较少,但在报告文学在这块阵地上从未缺失。该书通过讲述初心与民心故事,让我们明白兴与衰、存与亡,岂受“一域”之限?

  《根基》是不同时期乡村干部的真实写照

  《根基》讲述了位于豫东黄河岸边的西姜寨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截至2015年底,依然如处“沼泽地”的西姜寨乡基层党组织近乎全面瘫痪,有的村长达18年没有党支部;干部队伍作风涣散,乡政府每周点名后便各奔东西;出门“捏鼻子”(避臭气)、夏秋“不开窗”( 躲苍蝇),生活环境如同“垃圾场”;全乡找不到一条易行的路,群众常年苦叹“无路可走”;干群关系形同水火,“上访之乡”远近闻名……这方土地、这方百姓的落后与艰辛,令人难以置信。

  仅两年多的时间,西姜寨乡在党委书记李恒志、乡长刘彬等干部的带领下,变得人欢马叫、激情燃烧——全乡出动300多万人次义务劳动,整修乡道村街380多公里,栽种红豆杉等树木1000多万棵,治河修渠多条,一跃成为“红豆杉之乡”、“中原水乡”、“孝道之乡”,并获本省、全国“美丽乡村”称号。

  《根基》所反映的“西姜寨现象”,是基层村镇不同时期、不同景象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张向持深入乡村两年多,倾心倾力记录、思考的成果。作品激情昂扬、生动感人、震撼心灵,引发了在座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冯杰向张向持赠送书法

  点评:一部讲述“河南现象”的新农村好作品

  河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将军杨凤海:为了写这本书,张向持三年时间吃住在西姜寨。在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的时代,《根基》是弘扬正气,宣传正能量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说起理想感觉很缥缈,但是理想其实无处不在。张向持给我们带来的讲述令人热血沸腾,虽然现在不是经受血与火考验的战争年代,但是作者笔下那群在时代洪流下改变现状的党的干部的作为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冯杰:张向持是一名文以载道的作家,让我感受到了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担当。本书不仅描述了生活的典型,更是文学的时代记录,具有深入研讨的价值和意义。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鱼禾:《根基》是有良心有标高的写作。用这么大体量的作品聚焦一个乡镇,需要辛苦、细微、身在其中的体验。《根基》对基层工作者及其所涉及的乡村状态的描述,充满了人间滋味 ,也含有作者对乡村居民生活日常种种的凝视与思考。其中描写的人物和细节很接地气,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许多报告文学作品人物的脸谱化。就文本来说,《根基》不仅体现了纪实文学写作对摹写对象的细心观察,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对文学表达品质的尊重。希望这样的写作有机会更从容更舒展,以容纳更丰富的生活现实和常人情态。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留美学者、著名文学批评家魏华莹:报告文学的写作过程非常辛苦却很有意义。书斋式的写作缺乏社会认知度,没有心灵共鸣,产生不了社会震动,而《根基》是一种社会调查性的写作。这是一部讲真话的书,书中很多故事有关普通基层干部和群众,很多问题都是社会顽疾,没有修饰,讲真人真事,不回避问题,以真挚打动观众。

  河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著名报告文学家郑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个精神引领的,该书触及了时间的关键词,写出了精神头和精神气,写出了赤子情怀,是建立在扎实工作基础上的思想升华。《根基》作为报告文学是不多见的,对作品结构的精心考虑让我们看到张向持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目光一直关注着河南,但是却拥有着一种全国性的超越时代的视野。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宏志:《根基》是部好作品,更是一部“好教材”。现如今我们的文学创作中,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书写较少,但是报告文学在这块阵地上从未缺失。《根基》便是一部抓住了“河南现象”的新农村的好作品,它的意义超出了文学本身,给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本。

  李恒志西姜寨乡党委书记:所有看过这本书但是没走进西姜寨的人都不相信我们创造的奇迹。以前我们村民出去打工都说是朱仙镇的,从不承认是西姜寨的。这本书就讲述了我们的改变,展现了我们的美丽乡村,让更多人知道河南“西姜寨现象”。


编辑:杨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