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9日电(袁秀月)少女纯洁善良,却受旁人的欺负和打压,在上天的眷顾下遇到了王子,经历重重波折后终于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直以来,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都是无数少女心中的梦想。近日,百老汇中文版音乐剧《灰姑娘》在国内上演,据说这一版最大的不同是,更多地体现了灰姑娘的“独立”和“成长”。
从《傲慢与偏见》《风月俏佳人》,到《继承者们》《流星花园》,“灰姑娘”式的故事一再上演。虽然故事老套,但却总是吸引着观众的目光。灰姑娘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很多人都对她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
灰姑娘的故事由来已久,有人将其最早的版本追溯到古埃及。公元前1世纪,在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的《地理志》中,描写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
当时,洛多庇斯正在溪边洗衣服,突然一只老鹰飞过,把她的鞋叼走了,落在法老面前,法老让全埃及的女人试鞋都穿不上,直到派人来希腊找到了洛多庇斯,于是便娶她为妻。
这一故事曾在欧洲民间广为流传,后来才由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和德国的格林兄弟加以采编并固定下来,最流行的两个版本也出自他们之手。
1697年,佩罗出版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里面收录了《灰姑娘》,该版因新增了南瓜车、仙女、水晶鞋三个元素而广为流行。
而在格林兄弟版本中,帮助灰姑娘的不是仙女而是母亲坟头的许愿树,为她带来幸运的是金鞋,其中,还有两个姐姐为穿上鞋子而把脚削掉一部分的情节。
很多人不知道,在中国也有一个灰姑娘的版本,即收录在晚唐作家段成式的志怪小说《酉阳杂俎》中的《叶限》。
经过时间和历史的积淀,灰姑娘的故事早已拥有了各种各样的变种。
女主人公受虐待——与男主人公相遇——经历重重波折后在一起,这种“灰姑娘”的故事模式也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母题,比如比如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
另一方面,灰姑娘的故事也在舞台以及影视作品中不断被呈现。音乐剧《窈窕淑女》,电影《风月俏佳人》,很多韩剧中也都有灰姑娘的元素,《继承者们》《浪漫满屋》《巴黎恋人》……
而在今天,很多偶像剧仍喜欢用这样的桥段,只不过,人们已经换了一个称呼——“玛丽苏”。
在音乐剧《灰姑娘》中,灰姑娘的人设也有所变化,她不再被动等待命运的降临,而是主动选择了自己命运的坚强女性。
创意和顾问制作人凯文•华莱士称,最早关于“灰姑娘”的故事里,灰姑娘对于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话语权,总是因为别人而改变生活。
这一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灰姑娘更多地体现了“独立”和“成长”,在仙女教母的帮助下,她与王子相知相遇相恋,并逐渐懂得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将未来托付于他人。
在剧中,王子拿着水晶鞋到处寻找灰姑娘,但却一无所获。灰姑娘带着斗篷去跟王子相见,一开始,她并没有勇气说自己就是鞋子的主人。到最后,当王子要走时,灰姑娘终于下定决心,要自己追求幸福,并勇敢地追上了王子。
不仅灰姑娘在追求幸福,王子也在寻找自己的奇迹。国王想让王子跟邻国公主成亲,这样利益会最大化,但王子却不乐意,想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中人。
“但是傻瓜们都不甘心放弃,从来都不甘心留在原地,想找到他们的奇迹。”这句台词在剧中出现很多次,也可以说是该剧的一个总结。
在这里,灰姑娘和王子回归到了普通的少男和少女,就如剧中所说,他们“相爱一起做梦,就像世上好多的我和你”。
精巧的魔法特效,华丽的服饰道具,通俗简单的台词,由于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故事,音乐剧《灰姑娘》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欢,灰姑娘变身时,孩子们都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灰姑娘?有人说,因为其他童话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公主或王子,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而灰姑娘非常“接地气”,让很多普通人也能产生共鸣。毕竟,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平凡,谁不幻想能有奇迹的发生。
也有人说,灰姑娘的故事中有非常朴素的价值观,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的灰姑娘最后得到了幸福,代表恶势力的继母最后也得到了惩罚。
不过,也有人提出,喜欢灰姑娘,也意味着缺乏自信、畏惧独立。在音乐剧《灰姑娘》中,由于在情节上并没有做其他延展,就有人认为,故事有点理想化,略显幼齿。
2015年,迪士尼出品的电影《灰姑娘》上映时,也有网友质疑灰姑娘对自己的定位,为什么继母虐待她时,她选择默默承受而不是反抗,“她应该明确地告诉她们,她不是灰姑娘,她是瑞拉,是令她父亲骄傲的女儿”。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灰姑娘是因年轻貌美才得到了男性的宠爱,这是对女性的物化。
其实,灰姑娘还是那个灰姑娘,只是看的人变了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喜欢逆来顺受的女主角,而是更青睐像魏璎珞那样的大女主,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恶人却绝不手软。
善良没错,但善良不至于懦弱,自己努力争取幸福,而不是靠别人拯救。这恐怕才是今天人们对于灰姑娘的新理解。
而对纯粹美好的童话故事,其实也不用过多苛求。毕竟每个平凡的人,都曾渴望能看见奇迹,灰姑娘,不过是他们的一个梦和寄托而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