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富连成戏曲国际学术论坛”18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梨园界于期间再度回望京剧“第一课班”,皆叹其对于京剧影响之深远,并指出,其在京剧传承上的经验和方法至今仍值得研究和实践。
富连成(全称为“北京富连成戏剧学社”)被公认为京剧史上的“第一科班”,1904年,京剧教育家叶春善秉承着“为祖师爷传道”的初心,开办富连成。
富连成共存在44年之久,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800余名学生。在富连成所培养的众多弟子中,开宗立派甚至堪称“艺术大师”的表演艺术家和致力于京剧人才培养的戏曲教育家多达数十位。从萧长华、侯喜瑞到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京剧宗师,均与之有着很深的渊源。
著名戏曲史论家、教育家钮骠当日表示,富连成的伟大之处不仅是培养出舞台上的众多名角,“其对于京剧的影响绝不止是树立了一座丰碑,它的影响与推动是遍及舞台上下的。”
钮骠称,当年富连成的日常营业演出频密,且戏票价格既有包厢的稍高价位,也有低价价位,一般工资收入的观众都能承受,“可以说各个阶层,都有机会看富社(富连成)的戏,在北京城很快也就形成了富社的观众群,风雨无阻,有戏必看,日久天长,在客观上磨炼了几代观众欣赏戏曲的情趣兴致和高尚的审美素质。”
钮骠认为,富连成以连绵不断的演出实践,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整体艺术,吸引了大量京剧观众,当年不少年轻人通过看戏而爱上了传统艺术,这不仅培养了观众群,甚至令不少有才华的年轻人投身戏剧事业,走上艺术道路,后来成为戏剧家、剧作家、研究家。
“我不相信年轻人天生就不爱看戏,只要引导他们看好戏、看懂戏,所以培养年轻观众是当今传承京剧艺术的首要任务。”钮骠说。
富连成在京剧剧目的传承、积累和整理、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建树的工作。不少濒将失传的剧目也在科班的演出中得以保存、传承。包括许多新编剧目在内的、常年轮流贴演的各类剧目有400余出,充实和丰富了京剧舞台的上演剧目。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戏剧学系主任刘慧芬表示,富连成的香火由北京延伸到台湾,让京剧成为联结海峡两岸民众,乃至全球华人的文化血脉。她指出,“因为富连成的‘根’够正够深,台湾才得以传习到非常正宗的老戏,我们强调创新,这方面也应该多研究富连成是怎么做的,老戏该不变的应当坚守,新编应该在‘有根’的情形下进行。”
坚持因材施教、量材教艺,是富连成一贯的坚定的教学方针之一,同时也是富连成培养艺术人才取得巨大成功的宝贵经验。知名戏剧学者廖奔认为,富连成的教育经验十分值得总结,“一切回归原点,富连成无疑找到了艺术传承教育的一个非常合适的轨道和方法。”他认为,富连成的经验是可以为今所借鉴的,艺术传承的教育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断摸索寻找。”廖奔说。
对此刘慧芬表示,富连成在育人上很有独到之处,“比如通才教育,不仅仅是讲手眼身法步,而是讲求对于京剧的整体的理解,比如专业伦理教育,学生跟老师学习,言传身教,都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为艺术全力以赴。”
国家京剧院原院长苏移忆及自己学艺生涯受教于并得益于诸位富连成教师,他说:“学艺没多久,我们就明白了光是台上的好嗓子还差得远,老师们讲每一个动作,对于人物的理解,真是细致入微,现在想来,那是真正的秉承着对于艺术的执着。”
为深入研究富连成社,2018年5月,富连成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由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担任名誉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担任主任,与此同时,《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系富连成所藏剧本首次系统挖掘整理后结集出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