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引起观众共鸣 年代剧患上“怀旧病”

2018年11月28日09:26

来源:人民网

  电视剧《我们的四十年》已经在江苏卫视播出了一半,但尴尬的是,这部讲述电视人创业的年代剧,目前在豆瓣上还没有评分,可见看这部剧的观众(至少是年轻观众)实在太少。《我们的四十年》的影像表达是再正常不过的“怀旧剧”配置——没有空调、洗衣机的四合院,单色运动服、白球鞋的装束,故事从主人公的事业和爱情开启双线发展。这部剧希望用电视发展史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但很遗憾的是,恰是流水账式的述说方式,让怀旧的质感成了摆设。

  从背景、场景、服化道以及情节、台词等方面,花样翻新地展示某个特定年代的“怀旧梗”,是当下不少年代剧主打的卖点。如果讲到北京故事,剧中必定要出现“北冰洋”汽水;如果讲的是上海故事,剧中画面就要“洋气”许多,咖啡馆一定不能少。而主人公的造型,男生偏分头、海军条纹T恤,女生马尾辫、戴发箍、穿连衣裙,这些都是标配。

  某种程度上,当前许多年代剧的创作得了形式主义的“怀旧病”,即过于刻意追求怀旧氛围而忽视了故事本体的打磨。作为以“讲故事”为核心的艺术形态,电视剧创作的这种倾向无异于舍本逐末。对极具年代感的服化道的还原,当然彰显出主创者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但关键是不可让“怀旧感”“史诗感”遮蔽了关乎根本的“故事性”,用镜头穿帮、剧情狗血、篇幅灌水来糊弄观众。

  有人曾用“中国版《请回答1988》”来形容《我们的四十年》,两者表面确实相似,都用小人物的生活琐事来串联剧情,不过,在讲故事的方法上,两者高下立判。《请回答1988》中所呈现的韩国普通人日常,故事切口更小,年代质感和剧情之间的衔接非常自然。反观《我们的四十年》,野心很大,想要涵盖四十年电视发展史的方方面面,什么都想要,结果显得有些顾此失彼。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明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可以预见,明年还会有相当一部分以献礼为名义的年代剧涌现。当下的影视圈常有这样的误区,好像献礼剧总是主题先行,无法引起观众共鸣。其实,出问题的一定是讲故事的人,而不是故事主题本身。同样是以北京为背景的年代剧,《我们的四十年》播出后反响寥寥,而去年播出的《情满四合院》却得到了各个年龄段的热捧,不就很能说明问题吗?(普曼)

编辑:雷锦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