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看河南农行如何“对症下药” | 极刻

2018年11月28日16:10

来源:大河网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69期

《极刻》特别版•中原金融50人访谈


大河财立方《极刻》记者 徐曼丽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长期以来,银行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在助力政策落实、提升贫困地区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与“农”字带有天然贴近性的农业银行,如何服务“三农”和金融扶贫?农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董玉华接受大河财立方《极刻》记者采访时,剖析了农行在河南的扶贫之路。他表示,河南农行一直把服务“三农”和金融扶贫作为全行工作重点,目前正在实施小额精准到户扶贫和产业精准带动脱贫“双轮驱动”,把33个拟退出贫困县作为主战场,全力推进金融扶贫。


只有摸清了贫困地区“病根”在哪里,

精准扶贫才能“对症下药


“脱贫,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董玉华说,今年以来,河南农行组织省市分行党委班子成员开展“走基层、摸实情、促落实”专项活动,建立省、市、县三级行行长负责制。如果精准扶贫工作做不好,就等于“一把手”失职。


此前,河南农行专门制定出台了《“十三五”时期“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规划》和《金融扶贫三年规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农行还实施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今年7月,河南农行专门召开了省内33家2018年拟脱贫贫困县支行和4家深度贫困县支行精准扶贫会议。两个月后,河南农行印制了金融扶贫满意度征求意见函,省分行党委班子成员和三农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对18个市地和53个扶贫重点县党委政府及扶贫办、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等单位走访,“求意见”“查不足”。紧接着,河南农行又召开53家扶贫重点县支行行长座谈会,逐行把脉问诊,对精准扶贫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在董玉华看来,只有摸清了贫困地区“病根”在哪里,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到步步 “精准”扶贫。而河南农行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上,紧紧围绕小额精准到户扶贫和产业精准带动脱贫“双轮驱动”,成效明显。


比如,在实行金融扶贫精准到户上,在53家扶贫重点县支行均组建不少于3人(含行长助理)的扶贫小额农户信贷专职团队,积极推进“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金融机构”的“四位一体”卢氏扶贫模式;对于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渠道、有政府增信、有贷款需求的贫困人口,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再比如,在产业扶贫上,对带贫效应明显的扶贫企业适度下浮贷款利率,建立“银行让利、企业(大户)带动、贫困户受益”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支持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户”,目前已在53个扶贫重点县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32.3亿元,服务带动3.99万余贫困户脱贫增收;在53个扶贫重点县的农村能源、交通、电力、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民生领域发放贷款40.97亿元。


董玉华告诉记者,如今,河南农行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粮食安全行动、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县域幸福产业、“三农”和县域绿色发展等乡村振兴七大重点领域,细化制定了“七大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调研,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目标客户信息库”,明确支持目标客户185个,金额140亿元。


互联网+助农推“惠农e贷”,

农民缺抵押物也能线上自动审批“秒”贷


扶贫要精准,要下苦功夫,还要懂得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量体裁衣”。


在金融服务“三农”发展中,核心问题是缺抵押物。“农民没有抵押物就很难贷到款。”董玉华说,为了帮助“三农”,农行创新打造的“惠农e通”管理平台,推出了 “惠农e贷”“惠农e商”“惠农e付”三大产品。特别是“惠农e贷”产品,这是专门为农民设计的一款贷款产品,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农户生产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建立的授信模式,线上自动审批“秒”贷,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真正解决了农民贷款没有抵押物的烦恼。


对于“惠农e贷”,不少农户也赞誉有加。很多农户反映,以往贷款需要各种手续和担保,利息也高。如今去一趟农行,只需在手机上进行操作,数万元不等的贷款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账了。


目前,河南农行通过“惠农e贷”已累计投放10.17亿元;依托“惠农e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服务“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已累计上线商户18.05万户,前10个月累计交易笔数79.8万笔,交易金额37.8亿元;依托“惠农e付”建立更加便民的支付体系,全行已累计上线惠农缴费项目1571个。


据介绍,河南农行今年把推广“惠农e贷”作为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抓手,加强业务培训,组建专业团队,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打造惠农e贷样板支行,推动形成“一县一惠农e贷、一特色产业一惠农e贷”。


多模式、有特色,

精准创新具有区域特征的金融扶贫产品


如何让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普惠到更多农村群众?董玉华介绍说,河南农行根据不同门类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覆盖更广泛的农户需求。


南阳西峡县以香菇为主,是有名的“菇城”,全县有20万农民从事香菇种植、加工和购销,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香菇产业,其产值在20亿元,综合效益突破60亿元。对此,河南农行在西峡推出了“菌菇贷”,让农户享受到便利金融服务的同时,也扶持了当地产业发展。


事实上,类似的产品不胜枚举。在兰考推出“蜜瓜贷”,农民只要往银行跑一次就能办完贷款手续;在光山县创新推出“绒易贷”,带动了更多贫困户;在卢氏县推出了“金叶贷”,使当地合作社的烟叶种植规模稳步扩大;在商丘创新推出了“奶牛贷”,帮当地养牛产业牛起来……


可以说,这10余款区域性金融扶贫产品,真正为贫困农户送去了温暖。每一种模式,每一个脚印,都留下了金融助力攻坚脱贫坚实的印记。


在支农贷款和精准扶贫的路上,河南农行还积极推广 “四位一体”卢氏金融扶贫模式,实现脱贫路上“零风险”。


据介绍,河南农行积极构建了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工程+互联网金融“四位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改善县域及农村支付环境。在县域设立物理网点745个、自助银行598家,农村地区布放电子机具约5万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在支农和金融扶贫路上,离不开一批优秀员工的奉献。”董玉华在采访中特地提到,农行事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是全体员工。他尤为动情地提及被央视评为“三农”人物的农行兰考支行客户经理闫结实,闫结实自十年前任兰考支行农户贷款经理至今,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3491笔、金额2.12亿元。走访了200多个乡村,帮助1500多位老乡解决了资金难题,发放的贷款余额占兰考县支行全部农户贷款的58%。闫结实经手发放的贷款,没有一笔不良。他已经成为兰考支行农户贷款的中流砥柱。


董玉华表示,未来河南农行将不断提升金融扶贫水平,持续完善服务渠道,加快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平台推广,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紧密结合金融扶贫的实际需求,精准创新具有区域特征的金融扶贫产品,做出亮点、做成规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三农和金融扶贫工作。

责编: 丁新湍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