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2017河南青年艺术人才推介唯一编剧 陈俊丽《艺海文澜》拿过河南编剧“接力棒”

2018年11月30日18:4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优秀的剧本是一部好戏的基础。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河南戏剧已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但河南编剧队伍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作为青年编剧里的"佼佼者",安阳市青年编剧陈俊丽可谓佳作频出。11月30日上午,"2017年度河南省青年艺术人才推介——陈俊丽作品集《艺海文澜》研讨会"在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举行。她是本年度艺术人才推介中的唯一一名编剧。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李霞、艺术处副处长解冬与国家一级编剧孔凡燕、杨林,戏剧评论家刘景亮、黄海碧、李红艳、明巧玲等汇聚一堂,对陈俊丽的作品和河南编剧人才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对她的作品集《艺海文澜》赞誉有加,但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不足之处,大家认为她恰逢"天时地利人和",细经雕琢,必将成为河南青年编剧的领军人物。

  从半路出家到专业编剧 勤奋努力做后盾

  中文系毕业的陈俊丽本来在安阳市艺术研究所从事行政工作,但后来单位里一些剧作家到了退休年龄,剧本创作陷入了无人接棒的境地,在前辈的鼓励下,她半路出家踏上编剧道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坚持每天观看一部戏,写心得体会,经过努力终于创作出了豫剧《马丕瑶出京》等优秀作品,该剧曾获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剧作奖。陈俊丽今年申报的甲骨文题材的剧作项目也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扶持。

  本次推介的作品集《艺海文澜》收集了大型作品《野牯岭》《马青霞》《马丕瑶出京》《铁牛村》;小戏小品《农家喜事》《雪夜温情》《大明的心愿》《双喜临》《扶贫情怀》《脱贫名单》《婆婆妈妈》;音乐快板《清莲颂》等。

  "培养青年艺术人才是当务之急,他们需要宣传平台和推介力度,因此,河南省青年艺术人才推介项目应运而生,从2012年开始,河南省共推介了20多名编导演,书法家,作曲家等。除了推介还帮其立戏,既是宣传肯定,又是把脉问诊,帮助自身回顾和总结,河南省青年艺术人才推介项目是青年艺术人才创作的加油站和助推剂,"在推介会上,李霞说,"从陈俊丽近年的作品来看,个人非常勤奋。我省编剧领域力量强大,出现过很多大家,但是目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我们希望加大力度培养青年编剧人才,让编剧力量壮大,才能保证舞台艺术创作更强劲。"

  小品精巧,大戏壮阔 陈俊丽拿上河南编剧"接力棒"

  戏剧评论家刘景亮认为陈俊丽的作品不仅有大剧还有小戏,可谓成绩突出。"她的作品更富有青春气息,在人物塑造上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也很生动,能把各色人等写的活灵活现,另外在语言上能够把握人物性格,希望今后能加强锻炼技巧上的章法。了解观众的兴趣所在,深入人民,扎根生活,让作品更加生动。"

  国家一级编剧、豫剧《大爱无言》的作者孔凡燕在发言时说,河南文艺作品的发展是我省的软实力,但软实力需要硬力度。戏曲编剧必须要了解戏曲的唱念做打,科班出身的不一定能写出好的剧本。陈俊丽勤奋、努力、钻研,从半路出家到专业编剧,付出了很多努力,"有的人物一出场三句话观众就知道了人物性格,我希望她更加注重语言的性格化培养,学会不正面硬撞而从侧面迂回。"

  在著名戏曲导演黄海碧看来,推介会不仅是推新人,更要推新作品,有利于大家加压前行。对于陈俊丽的作品集,黄海碧说,陈俊丽的作品是小品精巧,大戏壮阔,建议她应该培养把小品当大戏来写的意识,多看经典,才能有眼界有标准。期待中规中矩的夯实基础,加入富含内容的文化哲理,争取在每次创作时都要有攀登思想高度的意识,才能达到揭示人类复杂心理的效果。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东方艺术》杂志社编辑李红艳评价陈俊丽的成功转型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在全国各种培训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足以看到她的勤奋;另外,她的成长恰逢省里对艺术人才的重视,遇到了好的机会和平台。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艺术理论研究部主任、国家一级编剧杨林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要形成包括题材和技巧的独特性。其实,所有的大师必须得是个‘匠人’,得有扎实的基本功,有各种各样的变化,除了看经典戏曲,甚至要看坏戏坏在哪里。另一方面写戏的人是个杂货铺,要拓宽知识面,从日常生活中增加自身的储备量。"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