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降温”择校热 北京持续推进教育公平

2018年12月04日2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杜燕)教育公平始终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改革40年来,北京市教育部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比例,推动中小学教师交流,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使得民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今天,一众记者走进北京市东花市小学、广渠门中学,探访北京如何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何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备受关注。北京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上表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在促进教育公平、满足百姓上好学的热切期盼上,北京一方面铁腕治理择校热,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另一方面,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

  从2014年到2018年,北京就近入学规则越来越完善,就近入学率逐年提高。比如,2014年,北京颁布史上最严十五条入学禁令,坚决遏制以权、以钱、以分择校;取消“共建”入学,规范入学途径,限制跨区招生,释放更多优质学位用于就近派位;实行计划管理,建设全市统一的入学服务系统,规范入学流程,加强学籍管理,遏制无序流动。同时,探索一般小学直升优质初中,吸引普通小学片内生源大量回流。随后几年,北京持续巩固义教入学成果,进一步规范小升初特殊类别招生,向社会明确释放取消推优入学,减少特长生招生的信号。同时,建立优质高中资源统筹机制,为一般初中生、乡村学生提供更多升入优质高中机会,让每个孩子公平享有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和家长就近入学的意愿和积极性。

  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公办小学100%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公办初中(含大学附中)100%实行划片入学,全部参加派位。今年,初中、小学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6%、99%以上,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52%以上。

  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如何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负责人表示,北京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为目标,以扩大和重组优质教育资源为突破,因地制宜,推出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育新地图”,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努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负责人称,北京横向联手大幅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总量。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新建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采取“学区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协作区”“联盟组团”等方式,实现存量盘活,增量推进,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是择校的热点地区。在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方式上,两区主要选择了内部盘活优化结构,扩大优质资源覆盖,破解择校难题。像东城区在原有八大学区基础上,实施深度联盟制、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带等六大路径融通“学有优教”;西城区则推出了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的11个学区,有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7个。

  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据初步统计,北京市已有中小学教育集团150多个,覆盖学校410多所,覆盖率为全市中小学校数的25%;已有学区130余个,覆盖学校1000余所,覆盖率为全市中小学校数的61%。特别是全市十个远郊区的教育集团和学区比十八大以前大幅度增加,目前已成立近68个教育集团,覆盖120余所学校;形成70余个学区,覆盖320多所学校。

  此外,北京各区在纵向上打通学段,包括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目前全市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15所,约占初中校总量的23%。

  负责人指出,目前已启动实施第二阶段为期三年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改革,重点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六个城区将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城六区还将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完)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