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院进了电影院 大商场有了小剧场

2018年12月08日08:25

来源:大河报

  小皇后大剧院演出照

  小皇后大剧院演出照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实习生刘袁抒文记者许俊文摄影

  有人说,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灵魂,就去看看它的剧院。被称为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堡垒的剧院,如今在郑州越来越多。2018年以来,多家大小不一、特色各异的民营剧场先后迎来观众,尤其是将剧场开进电影院、商业综合体等剧场新业态值得关注。

  他们为何将目光投向剧场?剧场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难题?剧场增多是否推动了本土舞台剧的繁荣?近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影厅也能当剧场观影看剧两不误

  到电影院里看戏剧演出?没错,戏剧和电影这两个艺术门类,在郑州有了一个融合的新尝试。

  11月30日晚,位于五一影城(升龙广场店)内的开心简史先锋剧场迎来了本土小剧场话剧《碧沙岗往事》的首演。这种到电影院看舞台剧的形式,让观众直呼“真新鲜”。

  这个先锋剧场由一个巨幕电影厅改造而成,但也配有排练厅、化妆间、舞美制作室等多个功能空间。剧场舞台可以拆装,道具幕布可以灵活升降,灯光设置也避开了观众视线,在没有话剧演出时,这里依然可以回归成影厅。

  “这种模式对于培育话剧观众、提升人们对话剧的认知都有很大帮助,当电影观众看到剧场时,很可能会去体验感受话剧这种形式。”这家影城的海经理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在郑州,看电影已经是许多人的文化消费习惯,但看话剧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新事物,如果开个独立的剧场,观众人群刚开始会难以保证,而电影院里的剧场,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心,是一种兼容双赢的模式。

  那具体操作时,两者会否出现冲突?海经理表示,剧场的所有设计都是以不影响观影为前提,而为了满足话剧观众的观看体验,他们将第一排座位拆掉,以使得舞台高度处于观众舒适的视线范围内,并且话剧团队日常排练,也选择在周一至周五的观影淡时。

  “电影像快餐,戏剧像是正餐,这种形式可以让人们能更方便地感受戏剧魅力。”一位戏剧界人士表示,电影和舞台剧是相近的艺术门类,将电影观众培育为戏剧观众有天然的优势。

  商场里面开剧场购物顺便看演出

  2015年,因旧城改造被拆除的河南人民剧院原址上,丹尼斯大卫城剧场开启了首场演出,郑州二七商圈的文化氛围得以保留。

  短短三年时间里,高人流量的商场顾客,助推大卫城剧场成为很多本土小剧场的热门。一些吃饭购物的人看到剧场有演出,会购票进场体验。

  “最近几年,走进剧场的观众越来越多。”负责大卫城剧场运营管理的张先生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大卫城剧场的演出场次逐年增多,今年前十个月就有90多场演出,其中售票演出有60场左右,上座率在50%左右,较好的剧目上座率能达到七八成。

  他计划在明年进一步拓展演出类型,将戏曲、杂技、魔术等也引入进来,满足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位于郑州建设路与秦岭路大摩西元广场三层的纸的时代小剧场,作为纸的时代书店的延伸平台,也是建在商业综合体内的小型剧场。

  “我们意在能给更多喜爱艺术的读者,提供文化艺术交流的活动平台。”纸的时代书店负责人李芳说,目前主要开展小型话剧、音乐剧及其相关的文化剧目,希望能不断拓展传统剧场文化。此外,小剧场还与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合作,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向特殊儿童呈现不一样的体验。

  与其他商业剧场不同,纸的时代小剧场采取公益形式运营。“旨在为大学生社团搭建文化创新性剧目提供实践交流平台,为社会上的普通话剧爱好者提供孵化平台,为这些摸着石头过河的主创提供良好的实践和交流平台。”李芳说。

  智能剧院有特色周边配套很重要

  相比上述小剧场而言,今年7月开门迎客的河南文化大厦小皇后大剧院,则是一个智能化综合大剧院。

  这个位于郑州管城区紫辰路上的剧院,采用可开启式屋顶,观众在剧场内也可以欣赏到星空。舞台声光控技术一流,舞台和观众座席可以旋转升降、任意组合,实现标准剧场式、T台式、环绕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为何会想到建剧场?“做演艺这么多年,带团下去演出常会遇到没有固定场所,所以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剧院,在剧院里更好展现河南文化。”河南小皇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艳说,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剧场数量并不算多。她过去到国内其他大城市出差,晚上会有多个剧场上演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演出,而在郑州却难得一见。

  “管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给人的印象是老城,我希望通过剧场让人看到古老城市的文化新活力。”王红艳说。如今,小皇后大剧院推出了“中原秀”综艺晚会,涵盖了杂技、魔术、豫剧、武术等河南文化,中原风浓郁。

  虽然已经实现了话剧、戏曲、儿童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常态化演出。但观众也注意到,这个剧院周边的配套尚不健全,单纯只有剧场对人们的文化消费吸引力并不高。

  业内人士建议说:“以剧场为核心的文化消费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打造和培育,而这需要政府层面的统一规划和支持。”

  剧场增多能促进戏剧创作

  在郑州,除了河南艺术中心、河南人民会堂、郑州艺术宫、省儿童影剧院等剧场之外,许多商业综合体、新型书店、文艺创意园区也搭建起了剧场或者舞台。

  郑州各类剧场的增多,客观上推动了本土舞台剧的发展。一批致力于戏剧文化传播的年轻人,纷纷尝试创作小成本的小剧场话剧,迈出了商演的探索步伐。

  由于初创的民营剧团,难以负担大剧院场租,仟勋话剧创始人闫玉静最初是利用书店场地,举办剧本朗读会或者小型演出,直到随着小剧场的出现,才开始正式进入商业演出节奏。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郑州目前搭建的小剧场舞台超过10个,已经成立的小剧场话剧团体超过5家,演出过的各类剧目有十多部。

  不管是大剧院、小剧场还是文创园区的舞台,异彩魔方话剧团队都尝试过。其导演、编剧季宇飞说:“剧场数量多,有助于营造好的戏剧氛围,过去因为缺少演出的小剧场,小剧场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有了剧场平台之后,也推动了剧目创作,让更多团队有了机会。”

  当然,发展中的剧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剧场设计和运营最好是懂行的人。”季宇飞发现,一些剧场的舞台设置并不科学,管理也有待提升,他们曾经在一个小型剧场演出时,因为舞台与后台连接不够便利,导致道具更换耗时较长,较长的换场间隔,影响了观剧体验。

  “除了硬件设施,剧场还需要练好内功。”闫玉静表示,剧场多了,就需要重视内在,打造自己的风格,彰显出剧场的特点,和观众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谈到政策扶持时,多家剧场负责人表示,与直接补贴相比,他们更期待政府在引领剧场业态、培育城市剧场文化方面下功夫,让更多观众喜欢到剧场内感受城市文化。据了解,郑州对观看精品剧等文化消费有补贴政策,但主要面向的是国有剧场,他们希望未来也能拓展至新兴的民营剧场。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