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院士摇篮” 李红霞成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唯一女性首席科学家

2018年12月28日20:23

来源:大河网

p106_b

李红霞

  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不少中原女性勇攀事业高峰的40年。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原女性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红霞就是其中一员。最近,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原学者李红霞科技工作室首席科学家,她也因此成为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唯一的女性。

  李红霞,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党委书记。身为中原学者的她,曾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2项,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杰出工程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中原学者李红霞科技工作室主要依托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从事高温工业新技术、新装备用关键耐火材料研究,研究方向包括: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新技术用耐火材料及工程化,高温技术及能源领域用新型结构功能材料,复杂形状耐火材料制备新工艺、新技术。目前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

  材料+创新

  力推高温工业技术进步

  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对高温工业新技术质量与效率提升和安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围绕我国冶金、煤化工等高温工业发展需要,李红霞带领团队致力于先进耐火材料的研发和工程化应用,取得多项技术与应用水平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累计创造产值37亿元,推动了我国耐火材料由跟踪到创新的跨越,为高温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领导下研发出的多种新型冶金功能耐火材料、低导热纳米隔热材料及应用集成技术,获得多项核心专利,并实现工程化应用,材料服役寿命提高30%以上,优于国际著名公司同类产品水平,节能显著,板坯/带材质量明显提高,构建了支撑钢铁、非晶带材安全高效运行的功能耐火材料技术体系。

  李红霞带领团队创新高温装置炉衬耐火材料设计方法,优化材料配置与结构,改善炉内热场与应力场,突破冶金、煤化工行业新技术与装备大型化用关键耐火材料及炉衬长寿化集成技术,解决了富氧竖炉、COREX、大型熔铝炉、现代煤气化装置等高效低成本运行的耐火材料技术瓶颈,炉衬寿命提高50%以上,技术指标与寿命国际领先,实现节能、生产效率和服役寿命的协同提升,促进相关工业新技术实施推广,大大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由李红霞主持的《特种功能耐火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了重大引进装备用关键耐火材料国产化,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微信截图_20181228172632

左五为李红霞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突破多种技术瓶颈

  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抗侵蚀性和功能性等关键服役性能相互制约,是材料服役行为改善和寿命提高的瓶颈。

  李红霞及其团队研制出的透气元件、长水口、浸入式水口等五类新型功能耐火材料,技术推广覆盖率70%以上,在濮耐股份、河南熔金等实现产业化,2013-2015年新增产值10.4亿元。

  研发产品在宝武、南钢等应用,寿命提高30%以上,服役功能显著改善,优于国际著名的维苏威、奥镁等公司产品,明显提升生产效率和钢材质量,并降低配套耐火材料总消耗。新型薄板坯浸入式水口用于珠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国家重点工程,钢坯精整率由4.2%降到3%以下;系列新型浸入式水口降低连铸过程中钢液平均增碳2.7ppm,特钢连铸效率提高50%;新型透气元件夹杂物去除率提高21%。实现了高品质钢生产和薄板坯连铸用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使我国高端耐火材料跃升至世界前列。

  培育科技新人

  践行社会责任

  李红霞身为硕士、博士生导师,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养河南省杰出青年人才3人,河南省创新团队3个,所在科研团队获科技部“十一五”优秀创新团队。

  除了科研上的不懈追求,李红霞在忙碌之余还不忘回馈社会,她先后结对帮扶洛阳市汝阳县、孟津县、宜阳县等贫困山村,在民生改善、产业培育、智力帮扶等方面给予定点帮扶村支持。此外,她曾组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专项捐款30余万元,并开展学雷锋、无偿献血、关爱盲生等志愿活动。

  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

  12月25日,河南省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启动,这标志着我省的“院士摇篮”有了“升级版”。自2007年我省设立“中原学者”称号以来,张改平、申长雨、喻树迅、谢剑平、樊会涛、王复明、张新友等七名中原学者,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原学者”机制已成为我省培养两院院士的“摇篮”。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