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 创新八种增收方式助推产业扶贫

2018年12月29日17:29

来源:大河网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扶贫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其中,“产业兴旺”在农村发展建设的关键要素中居于首位。

  近年来,泌阳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的指示,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发挥本地“牧、林、菌、烟、油、菜、茶”七大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夏南牛、食用菌、林果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大产业投入、创新带贫模式,强化利益联结,走出了一条以“七大产业支撑、三大集群拉动、八大模式带贫”为主的产业扶贫路子。

  集体经济带贫增收。在全省率先成立村级党群创业服务社,吸纳党员致富能手、有服务意愿的经济能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参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就业、能人引领等方式,带动农户稳定增收。我县杨家集镇郭庄村把1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大地菌业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共建100个食用菌大棚,全部由贫困户承包,并免费培训技术,生产菌棒销往韩国市场,创汇30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20万元,90户贫困户靠种植香菇脱贫,18名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到韩国务工,全部当年脱贫,实现了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共赢。我县投资300万元,在高邑乡高标准建设100个食用菌大棚,作为村集体资产,无偿交由贫困户使用,采取“1115”模式,即做到一名党员帮扶一户群众发展一棚一万袋香菇收入5万元,贫困户当年可以稳定脱贫。目前,全县354个村依托党群创业服务社,均建起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173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村级集体收入突破3000万元,带动3380户贫困群众增收,占总贫困户的17%。

  龙头企业带贫增收。组织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与贫困群众签定协议,采取代种代养、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方式,多渠道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我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恒都公司,依托两个亚洲单体最大的夏南牛养殖厂,采取订单收购青贮玉米、实行托管增收和吸纳贫困对象就业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全县新建夏南牛帮扶基地18个,发展订单式青贮玉米2.4万亩,带动34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我县食用菌龙头企业亿龙食品和雨露菌业,流转贫困户土地,大力发展基地式种植,免费向贫困户提供培育好的菌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上门免费服务,并保价回收,所得利润企业得三,贫困户得七,实现贫困对象就业零距离、成本零投入、收益零风险,带动12422户24750人,人均年稳定收益1000元以上,占总贫困户的62%。

  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增收。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贫困户以土地和荒山等资源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托管经营、入股经营、承包经营等方式获得收益。我县马谷田镇河南村贫困群众把荒山荒坡入股永远林果专业合作社,由企业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植保、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对参与日常管理的贫困户,利润按二八分成,贫困户得八、企业得二;对无力参与日常管理的贫困户,利润五五分成,人年均收入3700元左右,轻松实现脱贫。我县金叶烟叶专业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脱贫当年及脱贫之前,种植烟叶利润与合作社按7∶3比例分红,脱贫第二年后按5∶5分红,达到致富标准的下一年按3∶7分红,人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群众“人均三亩烟,收入逾三千,地租打工保吃穿,种烟净落钱”的目标。目前,全县8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7042户14649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占总贫困户的35%。

  产业到户带贫增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1.5亿元,采取贫困户干、政府奖补方式,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对发展“牧、林、菌、烟、油、菜、茶”七大产业的贫困户,按人均3000元的标准进行扶持。对项目发展优良、效益明显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再发放后续发展基金。我县铜山乡山头村贫困户冯华俊,用小额贷款资金4万元、政府奖补1.5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和万元,养殖能繁母牛4头,繁殖犊牛4只,年获利近3万元,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县新增加牛存栏2.2万头,香菇3000万袋,林果9万亩,带动2600户贫困对象自主发展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3000元,占总贫困户的13%。

  电子商务带贫增收。建成覆盖城乡的电商物流覆盖体系,全县562家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网店,带动672名贫困人口成为懂信息、会用网、能致富的新型农民。该县农民田金满开设的“金满农场”网店,生意红火,依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使土货变网货,把本地不值钱的干萝卜叶、花生叶卖出了20元一斤的肉价钱,年销洋槐花、山野菜、芝麻叶等3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贫困对象脱贫致富。

  金融扶贫带贫增收。 设置6000万元财政风险补偿基金,采取“政府+合作社+银行+担保公司”四位一体方式,通过户贷户用、户贷社用、社贷社用、企贷企用四种途径,支持贫困对象发展产业脱贫。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26亿元,89家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带动9563户贫困户户均年稳定增收3000元,获贷率达47.87%。

  扶贫车间带贫增收。按照“四靠”的原则,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扶贫车间102个,让贫困群众不出村就有活干,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我县丰盈制衣、神艺服饰、东吉电子,鼓励公司熟练工,把生产车间搬进村、搬回家,先后在马谷田、盘古等乡镇建成扶贫车间49个,吸纳2600多名留守妇女及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了上班能哄娃、打工能种地,在家能脱贫的目标。

  光伏产业带贫增收。财政投入资金2.03亿元,建成300KW村级光伏发电站106个,转报扶贫项目20兆瓦集中电站1个,带动6550户14885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占总贫困户数的31.9%。陈远志 曹兴广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