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 张楠)“建议依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汇聚省内航空教育资源,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以满足河南省民航科技人才发展需求。”1月17日,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李勇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字:河南是民航人才“净流出”区 2020年将有12800人缺口
李勇说,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民航逐步成为河南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据统计,2010年至2017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为15.8%,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则为28.73%,排名全国第一。2018年,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33万人次,增速在全国前22个大型机场中排名第一;完成货邮吞吐量51.5万吨,货运规模继续稳居在全国第7位;客货运规模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
“与省民航业快速发展需求相比,省民航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不足以支撑河南省民航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李勇说。
经统计分析,河南民航所需要的人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2020年将有12800人缺口。据麦可思研究院分析,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仅有7.3%是“外来户”,河南是一个人才“净流出”区。
分析: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高等教育融入民航产业力度不够
“民航人才紧缺,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李勇分析说,河南民航人才将主要依靠省内民航领域高等教育支撑,而河南高等教育的现状,还不具备担当这个重任的实力。
目前,河南现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和中国南方航空南阳飞行培训基地等民航培养机构,主要从事民航飞行员(含通用航空飞行员)培训业务,普通高校仅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中原工学院增设了飞行技术、空管与签派、航空制造等专业,航空器维修、适航审定、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等专业还非常紧缺,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等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资质还是空白,整个民航领域高等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高等教育融入民航产业的力度远远不够。
李勇说,《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计划加快发展航空航材制造及维修产业、通航飞机制造及维修产业、北斗导航等民航相关产业,但是由于统筹协调不够,高等教育与航空产业对接机制还不通畅,存在真空,高等教育服务、融入民航产业的步伐迈得不快,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不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致使相关产业发展缓慢。
建议: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 加大高层次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强化顶层规划,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主要方法之一。”李勇说。
他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批复后,河南部分高校转变服务面向,调整专业结构,增设了民航类相关学科专业,加大服务民航业的力度。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统筹协调,先天不足,基础薄弱,整体办学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升。
为适应民航强省建设需要,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河南急需统筹布局一所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考虑到我省民航领域高校现状,建议依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汇聚省内航空教育资源,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以满足我省民航科技人才发展需求。”李勇说。
此外,以郑州航空航天大学为基础,加大高层次人才政策支持力度,搭建民航校企产教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