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地震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升 地震造成经济损失大幅降低

2019年01月19日10:36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2019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18日在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回顾2018年的工作成果与不足并部署2019年工作重点。

郑国光在发言中指出,2018年,全国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应急管理部党组领导下,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高,震灾风险综合防控不断强化,地震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深化防震减灾事业改革有力推进,防震减灾法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全年任务。

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表现出平均频次低,强度弱,灾害轻的特点,因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比2017年减少了80%。同时,我国地震监测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在川西、西藏新建测震台110个,川西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到2.0级,西藏3.0级以上地震监控区域显著扩大。此外,地震速报时间进一步缩短,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从2017年的3分钟缩短到2分钟,正式测报平均用时从2017年的15分钟缩短到10分钟。地震监测服务领域也进一步拓宽,在川藏山体滑坡和山东煤矿冲击地压事件中,及时产出事件判定报告。地震监测管理规范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

另外,2018年国家地震局加大开放合作力度。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震情研判,大幅度增加会商次数,会商机制不断创新,震情跟踪研判成效显著。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京津冀、川滇交界和福建地区地震预警示范网建成,在台湾海峡6.2级地震和四川兴文5.7级地震预警服务中初显成效,可在震后快速产出地震烈度分布图,服务于抗震救灾和应急处置。

在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方面,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决定在川滇建设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将是一个重点发展项目,目前已在稳步推进之中。据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副司长王满达介绍,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设计方案已于18年11月出台,首批3000万元年的观测仪器采购计划和19年1800万观测任务经费已经获得财政部批注。还将启动2700万实验经费用于首批科研计划和项目。

不同于世界上其它的地震预报实验场,我国的地震科学实验场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我们的实验场关注的是大陆地震,第二是全链条,关注从地下构造活动到地表的破裂过程以及到地上的建筑物的工程结构响应。我们将以开放合作的原则,联合国内的高校、院所等机构,邀请国际上的专家共同合作,凝练重大科学问题,争取集中攻克。因为科学观测其实是我们的一个弱项,实验场会致力于开展深度环境观测,获取地下真实的精细的结构信息,并在断层进行带密集观测。”王满达说道。(记者 魏艳 实习生 杨泽英)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