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猪纳福:我的第二十三本生肖挂历

2019年02月08日07: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金猪纳福:我的第二十三本生肖挂历
   小小的生肖挂历,成了人们年终联络情感的纽带,带来对新一年吉祥喜乐的祈盼

  ◎许涿

  编者按:从1997年农历牛年开始,老媒体人许涿每年都要自己制作一本独特的生肖挂历,至今已是第二十三个年头。这些年来,天天副刊都会在新春之际刊发一篇许涿先生的生肖挂历编后谈,他会说一说自己寻找生肖作品的编辑体会,也聊一聊诸多朋友予以的关注和支持。一本生肖挂历,凝聚深厚的民间文化情怀,饱含说不尽的人间情愫。

  用一组小猪摆出向前跑的阵势,生动喜兴

  自1997年农历牛年开始,每年我都会从古代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中,选出有关来年生肖的经典作品,编辑、设计一本大16开、横开本的挂历。第一轮经过12年,12个生肖做满之后,2009年又开始做第二轮,在编辑思路和设计上有了改变,封二加了一篇专家论述当年生肖的文章,还刊发历代名家书法、有关的文物和民间美术作品。每月图的右下,增加了对作品和作者的文字赏析介绍,使朋友们看了后增长了知识。

  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又过了11年,到今年编的是(农历己亥猪年)第23本,两轮生肖挂历至今,已经走过23年。很多朋友说,他们从收藏第一本至今,过去的22本都完好地保存着,每每翻阅,既可以回忆上面记载的往日行踪,又可以欣赏精彩的生肖艺术。

  狗年开春,我就一如往年,辞旧迎新,开始找“猪”。千百年来,猪是家畜,与人最亲近,是家庭富裕兴旺的象征,从古至今,在绘画、石刻、青铜器、陶艺、剪纸、布艺、玩具、皮影等门类,有关猪的不少精彩作品都可以选择。

  我先把家中所有画册和书翻了一遍,是猪的图就扫描。再从我的电脑库中搜了一遍,把过去拍过的有关猪的图片找出来,算是有了初步的框架。每年挂历的封面是关键,一定要好看。在考虑猪年挂历的封面时,在电脑上大量浏览图片,仔细琢磨哪一件可以作封面,选来选去还是觉得用陕西凤翔的彩绘泥塑小花猪最好,用一组小猪摆出向前跑的阵势,一定很生动、喜兴,画面也好看。

  彩绘小花猪选用胡深老先生的最好。2007年2月,我曾有机会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六营村拜访胡深,他从艺六十多年,是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六营村中最有代表性的泥塑老艺人。胡深的泥塑作品堆满了院子和三间房子,见了真是开眼。胡老待我们特别热情,带着我们在院子里转,耐心地介绍一件件作品。那年是猪年,听说我属猪,特意送给我一件可爱的彩绘大花猪。

  确定了,我就与胡深老先生的女儿胡小红联系,说明为了明年挂历请她帮忙,她满口答应“没问题”。我请她先提供小猪的样子,她从微信发来不同造型的彩色照片。我选定4种,请她每种两个寄给我。令我感动的是,没过多久,收到快递寄来的一件包装非常严实的纸箱,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打开一看,分两层排列着用气泡塑料包裹着的八只小花猪,看出胡小红的认真和精细。这时我心想,明年挂历的封面算是有了。

  封二这篇文章,是特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先生撰写。第一次向杨先生约稿还是33年前,之后连续12年,每年请杨先生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春节美术特刊版撰写一千字的文章,增加挂历的知识性和可读性。杨泓先生在文物考古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每写一篇文章都是十分严谨,认真对待。此文虽只有一千多字,但包含了重要的学术价值,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象,文章读来总是通俗易懂。

  记得33年前,第一次是到位于华侨大厦对面的考古所办公室取文章,后来是到沙滩《文物》编辑部取稿,今年是到他家商量改稿。33年过去,杨先生已是84岁,我也72岁了。杨先生特别说:“我属猪,明年是我的本命年。”我说:“我也是,比您小一轮。”

  前年11月21日,我的邮箱收到杨先生发来的邮件,他说:“……又得到处穿墙钻洞地找耗子了,预祝鼠年年历合作愉快。”

  上图为《大猪和小猪》(李秀芳)

  每年提前把家里的藏品一件件找出来让我拍

  农村妇女天天见猪,对猪太熟悉了,所以民间剪纸中表现猪的很多。但若选入挂历中,还是北京杰出剪纸艺术家申沛农的作品最合适。他的作品粗犷而秀美,富有民族装饰趣味,生活气息浓郁。有一幅作品是用彩色贴纸的方式,表现一个孩子手提大红的猪灯,猪身上是牡丹花,飘着金钱穗,寓意吉祥富贵,下挂两条鱼灯,象征着吉庆有余,用在阴历正月的2月最合适。申沛农先生一生创作过很多表现十二生肖的作品,他知道我属猪,1994年底专门为我创作了两幅“猪”剪纸藏书票作品。尽管申先生离开我们十八年了,但他的作品还仍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还在年年给人们美的享受。

  4月图是一幅陕西安塞李秀芳画的农民画 “大猪和小猪”。多年前,我曾到陕西安塞采访,文化馆送我的一本十二生肖台历中有这幅 “大猪和小猪”。李秀芳平日注意观察生活,因而她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她说:“牲口跟人一样的,家里母猪走到哪儿,猪娃就跟到哪儿,围着母猪跑,活蹦乱跳的,看着可亲了,可开心了。画画就是要画自己开心的事。”

  确定选用这幅作品后,知道李秀芳于去年不幸病逝,我与安塞文化馆的孙胜利馆长联系,他爽快地说:“没问题,我叫陈海莉给你复制一张吧。”真快,没过几天,就收到快递给我的一张复制作品,一看画得还真好。

  很多年了,挂历上用过很多安塞的农民画,选中哪张,告诉孙馆长,他都全力支持。为制版,本想请他发一张拍得好些的照片电子文件,可是很多作者都年高离世,他都是派任务,叫年轻的高手复制一张寄来,以便我拍照制版,这样当然效果好啦。对孙馆长和陈海莉等朋友真诚、无私的帮助非常感谢。

  文字说明是请陕西省群艺馆的研究员陈山桥写的,他就是当年辅导这些农民作者创作的,现已退休多年。令我感动的是,他十分认真,两百字的说明,他竟写了两条,让我选其一。

  6月图用的是著名民间玩具收藏大家李寸松收藏的陕西宝鸡布花猪。因为当年曾与李寸松同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我常帮民间美术部和李寸松拍民间美术的藏品,使我对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有了比较多的了解。这本生肖挂历自1997年至今,年年都会得到老李的全力支持。如今,虽然老李走了七年,可他的老伴、女儿对我编的这本生肖挂历依然积极配合,每年提前把家里的藏品一件件找出来让我拍。因此,年年在挂历上都能见到老李用多年心血收集来的民间美术精品,很多都已是孤品。他曾经说过:“当年在小摊上花几分钱买来的玩具,今天再想出多少钱也买不到了,老艺人不在了,因不赚钱,后人也不做了。”对李寸松一家两代人年年无私的支持,真是非常感谢。

  7月的民间布艺和8月的皮影“火焰猪”都是选用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多年来,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的民间美术精品,这次用的猪枕、 布艺猪、贴绣猪头童鞋、平绣花鸟纹猪头形遮裙带、猪头形刺绣围嘴,还是12年前为2007年上一轮的猪年挂历在美术馆拍的。那年美术馆为我找出很多有关猪的精彩的民间作品供我拍照,这次用的还是上次没用完的。这件皮影是美术馆收藏的三件“火焰猪”之一,上一轮挂历已经用过一件。此件皮影刻画一只周身被火焰围绕、身形健硕的黑猪,嘴巴张开吐出火舌,火焰造型奇异,形态夸张,体现出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从第一本生肖挂历至今,年年都会得到中国美术馆典藏部的全力支持,挂历上总能看到他们收藏的精品。左图为剪纸《猪年有余》(申沛农)

  挂历只有十几页,凝聚着众多人的付出和心血

  10月用的是天津丰爱东画的农民画“西游记”。过去在多次农民画展和画册中常见天津北郊区丰爱东的画,很突出。他是本地生,本地长,对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所描绘的人物、动物、道具、场景、习俗等都非常真实、生动、可爱,造型和色彩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他的画用笔很精细,人物又秀气,很多人都以为是出自女画家的手,实际是位说话瓮声瓮气的黑脸大汉。

  龙年、鸡年的挂历,都曾选用丰爱东的画。2015年8月7日,为鸡年的挂历,天津北辰区文化馆的老馆长张为民带我去丰爱东家拍照。在他的客厅兼画室摆着很多画完和没画完的画,我就把他画完的画都拍了。有一张西游记题材的画,我看很生动,特别是猪八戒在画面的中间,很突出。当时我就想等猪年的时候,就可以用在挂历上了。

  去年年初,确定用这张“西游记”后,我就与他联系,告诉他打算在猪年挂历上用,他很高兴,我说不用再拍了,上次拍得很好。我又与北辰区文化馆老馆长张为民联系,请他写一篇两百字的赏析短文,没两天,就收到这短文。如今已八十多岁的老馆长,对北辰区农民画取得的成就,可谓功不可没。

  我是年初就抽空排好了日历码,生怕出错,我得买几本不同版本的台历对照,还与网上不同版本的万年历、电脑上360浏览器和手机上的日历反复对照。我自己对过无数次,都看花眼了。每年月份图文拼好,打出样子,再请报社的老校对帮忙一读。这一关非常重要,校对十分认真并专业,对文中提到的时间、提法、称谓、修辞、标点等再核实,常会查出一些硬伤,指出各类应纠正的问题,避免了很多差错。

  每年的印刷是最后的关键。开印时,不管是白班还是夜班,我都会带着图片的彩样到印厂,看最初跑墨印出来的样子,颜色是否偏,深浅是否合适,只要开始调得满意,之后一两万张不会有太大偏差。每年工人师傅都很重视,他们年纪不大却很有经验,十分认真,也很辛苦。

  挂历虽然只有十几页,但凝聚着众多人的付出和心血,应该说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没有各方面朋友的无私帮忙是做不成这样的。为这本挂历做出过贡献的、让我感动的方方面面朋友太多,不管是求到谁都没二话,不一一列举,一并衷心感谢。

  成了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念想,不见不快

  今年的挂历按征订数印了29200本,比去年多了3000本。年年都是40本一包,搬家公司用两天,分两次送到我家。2018年11月15日晚上,第一车送来,11000多本一直送到我家。搬运工人很不容易,先从卡车上卸到平板车,进到电梯,上十楼,顺楼道拐两个弯儿推到我家,再一包包搬到我家不大的厅里,十包一摞(为了好点数)。第二天我开始打电话通知报社大院内的各个部门预订户来取,有些上夜班的晚上来取,他们都盼着呐。接电话就陆续来我家接挂历,第二天就送走一大部分。

  之后的很多天,真是热闹,我和大家就像个农民忙了一年,可盼到了秋收的时刻。还有很多人年纪大了,天也冷,不用跑路,就给我地址,我叫快递寄去。还有些人,我说你别跑了,我叫快递给你寄去吧,人家还不同意,说还是去你家取吧,就想去看看你。

  特别要感谢每一位喜欢这本挂历的朋友,看到你们大老远找到我家,拿到挂历时的满足和高兴劲儿,我也很高兴。每到年底,很多朋友都盼着能得到来年的一本生肖挂历,已经成为生活中离不开的伴侣。

  很多人来了说:“正好明天同学聚会,我给他们每人一本。”有的还说她妹妹过两天回美国,一定要多带些送人,这是最好的礼物。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对我说:“元旦联欢时,我发给学生一人一本,他们该多高兴啊!”过了新年,这位老师果然发来他们班学生人手捧一本挂历的合影照片。一位小学美术老师也订了不少,说是送给她教的美术组小朋友。一位公务员还发来她婆婆收藏了十几年的挂历照片,并说她婆婆特别喜欢,每年用完了都留着欣赏。

  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赵瑞英今年已经89岁了,每年都预订400多本,送给她住在养老院的每位老人,她说不到年底,好多人见面就问:“明年还有挂历吗?用惯了没它还不行了。”一位老同学发来短信:“每逢年底收到你编撰的挂历都是件喜事, 今年俺90岁的老爹又没白念叨,老爷子马上在挂历上添添写写的,似乎一年都踏实满足了……”龙年时,还有老朋友发来短信:“寄来的挂历收到了,很喜欢。我给儿子寄了一份,他们将把它作为即将出生的龙宝宝的重要礼物保存下来。”

  感动我的话语和事儿真是太多了。每当看到这些发自内心的表白,都仿佛一股股暖流注入我的心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刘焕章先生今年89岁了,离我家很近,每年到年根儿,我都去他家,一来看看老先生,二来给他送挂历。从1997年第一本生肖挂历开始,年年都送他。前些年,一次在菜市场,碰到刘先生在买酸奶,他特别对我说:“你每年送我的小挂历都存着呐。”2018年12月23日上午,我去他家,进门问:“您身体怎么样?”他乐着说:“挺好,到年底,腊月三十(他的生日),我就90啦!”“您还能打石头吗?”“能啊!”说着带我们到他阳台改造的工作室,边聊边塑一件少年人体的泥稿。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常莎娜离我家也很近,常在菜市场买菜时见到她,总是那么精神。每年都是到年根儿,我去看看老院长,给她送挂历。以往她一接电话总会说:“咱们交换啊。”再送我一本她以敦煌某一主题创作的作品编印的挂历。2018年12月20日上午,与毕力力老师约好,同时到常院长家。常院长很高兴,给我介绍她这本挂历的画,说今年的题材仍以敦煌历代图案为主题。

  多年了,挂历印好,我都会陆续寄给天津的几拨老同学。一是鞍山道小学同班的同学,当年1954年7岁入学,今年都是72岁的爷爷奶奶了;二是耀华中学(十六中)1960年入学的初中同学;三是耀华中学美术组李文珍先生的家人和学生。因为邮寄经常收不到,挺可惜,他们又都盼着。这几年大家一商量干脆改聚会得了。每年挂历印好我回天津两次,参加三次聚会。一年又长一岁,大家也有个见面的机会。

  我们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今年84岁了,比我们大一轮,年年不到日子就给我打电话,我一听就知道是惦记挂历,赶紧说:“您别着急,印出来先给您寄。”有一年,寄出去20多天了,接她的电话:“我天天看报箱,还没收到。”我赶紧叫快递重寄。去年9月的一天,她就打电话问:“明年还有挂历吧?”“有!没问题!”“那我订50本。”比去年多要10本。12月9日天不亮,在京的一位小学同学开车接上我,拉着挂历奔天津,第一站就是张老师家,交给她50本挂历。张老师和我们都属猪,大家手捧猪年挂历拍了一张合影。第二站奔不远的一家餐厅,还有其他同学早在那儿等着呢。

  没想到一本小挂历会让那么多人喜欢,让那么多人满足。我也因此获得一份成就感,心中觉得十分欣慰。小小的生肖挂历,年年都承载着我们老师、同学和朋友之间的情感。多年来成了人们年终联络情感的纽带,同时也给大家带来对新一年吉祥喜乐的祈盼,成了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念想,不见不快。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