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首场发布会来了,新任政协大会发言人今亮相

2019年03月02日10:09

来源:大河网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明日正式开幕。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将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这是两会期间的首场发布会,每年都被视为全国两会的“开场锣鼓”,关注度颇高,坐在聚光灯下的发言人更是备受关注。今年,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换人了,60岁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将接替王国庆坐在发布会的主席台上,他同时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 曾主持“高密度”发布会

郭卫民1958年10月生于上海,籍贯山西垣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全国人大外委会办公室工作,任综合处干部、主任科员、副处长。1996年起即在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工作。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郭卫民担当国新办新闻发言人,此后任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新办副主任。2018年3月,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多年从事新闻宣传,郭卫民也多次为重要事件“发声”。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天后,国新办就抗震救灾情况举行发布会,时任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的郭卫民担任主持,那场发布会也成为了我国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时效最快的发布会。

此后一个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密度和强度也创下当时中国新闻发布会之最。从当年5月13日至6月16日,国新办举办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27场,其中从5月13日至5月30日,18天连续举行了20场发布会。

同时,国务院新闻办还在每天下午4点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当日地震伤亡数字、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此后,郭卫民表示,由国务院新闻办授权向海内外发布政府权威信息,这还是第一次,充分说明我们国家在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

| 慎用“无可奉告”处置问题

2018年11月,郭卫民在2018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讲话称,现在新闻发布工作在思想理念提升、制度队伍建设和内容方式创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各级各地发生突发热点事件后,时常还是“千呼万唤出不来”;当出现迫切需要回应的舆论热点时,对于相关领导出来发声,仍缺少刚性要求。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提及政府部门要有效回应社会关切。2017年4月,郭卫民曾应邀为四川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学员授课,谈到了面对突发敏感事件和负面报道,政府部门应如何回应的问题。

郭卫民认为,危机事件出现以后,政府部门要勇于发布信息。“突发敏感事件发生后,你要是不主动说,别人先说就会陷入被动。在处置过程中常常需要边处置边讲,这就是一个过程,就是引导舆论。”郭卫民说,不要轻易地以“复杂”“敏感”为理由而闭口不说,也不要用“无可奉告”的方式去处置,既不利于形成良性互动,而且会被人认为背后隐藏了什么。

在接受采访时,郭卫民还曾提到过国新办发布会直面敏感问题的案例。2006年,时任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干以胜召开发布会,主题是中央纪委主管的政务公开问题。但在发布会前一天,中央公布了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违纪案调查情况,发布会是否还能如期举行、涉及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回答?当时,郭卫民担任国新办新闻局局长。经过与中央纪委的充分沟通,发布会如期举行。现场除了政务公开和反腐败的问题,在场记者也问到了与陈良宇案相关的一些问题,发言人没有回避,从容、准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 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

除了担任国新办的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还曾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和十九大大会新闻发言人。成为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他要面对更多来自国际的关注目光。

记者注意到,2018年11月和12月,在被确认为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之前,郭卫民曾经两次提到过“讲好中国故事”的话题。

他表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总体提升,对于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打开一扇扇生动的窗口。

郭卫民认为,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愿望增强,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增多,中国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新闻富矿”。应注重结合国际涉华舆论关切和热点问题来策划组织发布,应更加积极主动地为驻华外国新闻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和采访便利,帮助其准确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政策,对外介绍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全国政协已有15位新闻发言人

自1983年,全国政协首设新闻发言人制度至今,郭卫民是第15位大会新闻发言人。之前的14位新闻发言人分别是孙起孟、陆平、孙轶青、卢之超、李鹿野、钱李仁、梁金泉、田曾佩、齐怀远、张国祥、吴建民、赵启正、吕新华和王国庆。

从履历看,他们大都有外交和媒体工作经历或者常年与媒体打交道,对内政外交、新闻运作流程也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责编: 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