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仪在剧中领衔主演
本文图片由香港中文大学提供
《挚爱》具有浓郁的香港本土色彩
以财经小说闻名华人世界的香港作家梁凤仪,3月2日带着她为香港中文大学成立55周年创作的舞台剧《挚爱》,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此次,她不仅担任编剧,并以70岁高龄亲自登台主演,引起大众瞩目。日前,记者对梁凤仪进行专访,与她一起探讨创作心路和表演心得。
◎关于舞台剧
记者:为何要创作《挚爱》这部舞台剧?这部舞台剧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梁凤仪:《挚爱》是为了香港中文大学成立55周年而创作的,是一部充满了时代感与爱恨情仇的香港财经爱情剧。故事以上世纪50年代至2003年的香港中文大学为背景,聚焦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香港的时代变迁,讲述了一段跨越了校园与商界,励志而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讲的是商界刀光剑影、职场爱恨情仇,但是整部剧围绕的主题是如何用大爱化解仇恨,如何用奋斗成就梦想。
◎关于母校
记者:怎么想到用舞台剧的形式来庆祝香港中文大学校庆?
梁凤仪:香港中文大学是我的母校。我是1966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的,后来又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对我的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去年我和一些校友谈起怎么庆祝55周年校庆时,萌生了做舞台剧的想法。一般校庆,大家都是聚聚会、吃吃饭、聊聊天,就走了,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但是舞台剧不一样。看的时候,它能带给你喜怒哀乐,看完后,它会让你思考、回味和谈论。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袂策划了这一部舞台剧,并且决定把它带到世界范围内香港中文大学校友旅居工作较为集中的城市,如香港、温哥华、北京、深圳等地去巡演。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这部剧从编剧、导演、监制、台词指导、音乐到演员,都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友和教职人员,是名副其实的全球“中大人”献给母校的生日礼物。
◎关于传统
记者:您的作品通常以爱恨情仇为主线,对“爱与仇”这个主题您是怎么看的?怎么把这个主题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精神、和中国传统道德结合到一起?
梁凤仪:文艺作品里有很多关于复仇的故事。在香港影视剧里,复仇的故事也特别多。我是赞成报仇的人,在我的作品里从来没有叫读者去忘记仇恨。但是怎么报仇?武侠故事里报仇的人常常是练了18年的武功,然后去把那个人杀了。这种方法好吗?成功了吗?我想未必。世上只有一种报仇的方法能够百分之百成功,那就是让自己过得比对手、比敌人更快乐、更健康、更精彩,让对手和敌人为你鼓掌。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是“博文约礼”,“博文”是学知识,“约礼”是学做人。怎么做人?中国人讲究“忠恕之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以忠恕的精神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坚忍克服人生的各种困难。这是我们要提倡的精神。
◎关于表演
记者:很多人都没想到这次您会担任主演,不知道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缘由?
梁凤仪:这次担任主演,是通过层层筛选与民主评议后的结果。为了挑选主角,此次剧组专门成立评委会面向全球校友进行公开的角色遴选。评委会由香港中文大学高层和香港影艺业内翘楚共9人组成,并由有“香港舞台剧之父”美誉的钟景辉博士出任主席。遴选需要“考试”,每个人要表演几分钟剧本里的故事,看谁演得好。
香港中文大学有着悠久的戏剧传统,多年来培育了不少业内的戏剧精英。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时,就是一个戏剧艺术热心分子。大学期间,我大概参与演出了六七部戏剧,有一些是我们自己原创的剧目,还有一些经典剧目,如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我特别喜欢和享受舞台,但是命运让我走了文学和经商的道路,所以与舞台的缘分已经断了40多年。
◎关于挑战
记者:在舞台上演出的感受如何?您对自己的这次新尝试如何评价?
梁凤仪:舞台剧和写作、拍电影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与观众的互动是那么直接,你高兴、悲伤的时候,观众能马上接受到你的讯息,同你一起高兴、悲伤。这种情绪的同步,互动的实时,让我非常享受。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今年刚好70岁了。很多人说梁凤仪在70岁的时候成为舞台新人,我觉得很开心。人生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我现在没有什么生活负担、工作压力,可以为母校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可以做自己喜欢而一直没有做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我的舞台演出可能不算专业,但大胆尝试了,我乐在其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3月02日 第 07 版)